【长篇纪实】梦之城——临港新城开发始末(连载10)/ 作者:余杰

旅行   2024-09-15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临港新城
开发始末
(连载10)

余   杰


城市话题
二十七

(2004年7月)

看了一些书,我在思考一个古老的话题——
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发展紧密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中华文明孕育于黄河流域,在那遥远的史前时代,史学家们说,黄河下游并不存在现在的黄淮海大平原,大约1万年前的中国地域范围内,黄河下游的华北大平原是一片浩瀚的海湾。马兰期的黄土堆积以及世界冰期过后的海面上升,气候趋转潮湿,使黄河不断沉积后逐渐向开封以东拓展。史前,这里发育起茂密的华北大森林,远古的先民们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聚、活动。一条黄河的轴线成为中国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交接的界面,成为中国文明的策源地和早期城市的起源地。

(一座新城在此崛起)
现存的文献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中国早期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起源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之都,初形于夏,形成于商代末期,期间历时一千五百年左右。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私有制开始萌芽,奴隶与奴隶主两大对抗阶级的产生,导致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中国早期城市诞生。
从史料记载看,最早的城市是鲧城和禹都。
关于鲧城,《世本•作篇》有“鲧作城郭”;《吕氏春秋•君守》中有“夏鲧作城”;在《吴越春秋》中记载着“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以城郭之始也”。
关于禹都,传说与记载,有平阳、安邑、晋阳、阳翟等等。自鲧作城至夏代桀灭亡,历经五百年,这期间中国早期的城市已经产生。
城市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离”,“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走到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了”。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是世界上城市起源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传说的文化、宗教、社会的观念对几千年来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哲学观念。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神居住在天上,人居住在地上。这种哲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态。方形,成为一种最佳的选择。中国最早的城市建设制度《考工记》就曾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方形城市在中国数量最,在中国的北方不少城市,四周以高墙围住,呈矩形;方位多正南北或接近正南北,以城门为入口组成丁字型、十字型、井字型的方格状的道路系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折,城市也由萌芽、起源走向成熟、发展。剧烈的社会动荡,产生了大批新兴的城市。《管子•乘马篇》提出了城市形态不一定归整的思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据考古发现,这个时期在城市建设形态上也是“百花齐放”。如洛邑型,只有一个城圈,没有内外城之分;安邑型则是由套在一起的大、小两城;新郑型是由两个连接的城组成,或东西并列,或大小相连,中间有一城垣将其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单独的城,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还有邯郸型、新田型等等。
城市的形成,都是人民群众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逐渐扩大,城市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概念已经超出了“城”和“市”的范畴,也不是古代人所已知的城市涵义了。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是先有了人才有城市,而我们今天则是先建城,然后再引进人。是否还有先例,我尚不得而知。如何看待先有城后有人,我们在实践中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呢?应该说,这很有挑战性。或许,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有史以来得奇迹!一个神话!
正是因为这个奇迹,这个神话,引来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鲍铁鸣向努乔马总统介绍了港城开发建设情况,欢迎他作为第一位外国元首踏上港城的土地)
7月2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纳米比亚共和国总统萨姆•努乔马在区委书记陈策的陪同下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港城。
在滴水湖一号码头,鲍铁鸣向努乔马总统介绍了港城开发建设情况,热情欢迎他作为第一位外国元首踏上港城的土地。



洋山精神
二十八

(2004年8月)

14号强热带风暴“云娜”即将登陆!建设中的港城将面临严峻的考验。8月12日9点正港城分指挥部召开各级负责人的紧急会议,部署各项防汛防台工作。为确保4000名建设者的生命安全,指挥部决定,所有的建设者必须在下午17点前全部撤离港城工地。
一声令下,驻港城的治安办召集全体民警、联防中队、保安中队,举行现场动员会,第一时间传达指挥部决定,并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任务,成立了三支应急突击分队,展开第一轮工作。
第一分队加强港城施工区域外围便道的巡察工作,主要导引撤离车辆及清除道路障碍。
第二分队加强各岗亭人员车辆出入的安全管制工作,加大对可疑人和可疑物的盘查力度。
第三分队主要是对港城区域内部各项目部的检查工作,配合指挥部做好宣传、解释、发动撤离工作的同时,稳定各方情绪,并指导参建单位做好人员撤离后的防范工作,做好危险地带的警戒标志、排查隐患等工作。
中午12点正,狂风肆虐,尘沙泛起,飞旋弥漫着整个港城。此时正值港城人员大撤离的高峰期,一路上满载工人的面包车、卡车、拖拉机、板车等交通工具络绎不绝,人声鼎沸,在民警的指挥下井然有序。一台拖拉机得轮子陷入坑洼,第一分队的队员急了,顶着风,用手推、用肩膀扛、拿来铲子用土填,搬来砖头垫在轮子下,排堵畅通工作持续展开;第二分队三号岗出现险情:几十个不明身份的民工欲强行进入港城,何故?原来在东滩建设区域的部分撤离人员,想到以前居住过的港城内民工宿舍来避险。治安办及时与上海航道局联络,并将这批民工妥善撤离到安全地带。

(图为港城公司领导前往工地检查迎战台风工作的落实情况)
15点正,三支应急突击分队开展第二轮工作。
第一分队对外围施工便道实施交通管制,同时开展盘查、劝返进入港城人员。
第二分队加强岗亭安全管制,严格执行人员车辆“只出不进”方案。
第三分队开展建设区域内的“地毯式”巡逻,进一步做好全员撤离工作。17点正,港城建设工人已全部撤出,偌大的港城已呈“真空”状态!治安办每位民警知道,“真空”中的港城不知有多少设备、物资在现场无人看管,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真正的硬仗己经开始。
17点50分,治安办领导召集三支突击分队,再次紧急动员,“决不允许在人员撤离后港城区域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决不允许丢失一样东西”,命令各分队各司其职,拉开第三轮的防范警戒工作。
当夜22点正,特大暴风雨开始袭击港城。站岗、执勤、巡逻各分队顶着狂风暴雨,重复着“地毯式”检查,,警戒着施工现场的重要设备。
13日凌晨3点,在滴水湖草坪上出现险情:一痴呆老人露天蜷缩在草皮上,风雨交加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第一分队马上将老人救上警车,联系分局指挥中心,最后将老人安顿在泥城镇敬老院。
迎战“云娜”,港城全体应急突击队成员整整48小时没合过眼,一双双熬红的眼睛看到4000余名建设者安全度过险情,处于“真空”态下25平方公里建设区域无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发生。
风雨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一种精气神,无论是在开发建设港城的日日夜夜,还是在今天迎战台风的风雨中,这种精神在升华。这就是8月26日那天,市委、市政府领导来到洋山深水港时指出的那样——这是用心血汗水培育出来的“洋山精神”。
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保持本色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
26日,市领导来我们这儿视察调研。他们乘船来到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洋山深水港工地,实地考察了小洋山隧道、水工码头;视察了东海大桥建设工地。市领导最后来到了我们港城的滴水湖畔。鲍铁鸣向市领导汇报了港城的建设情况。
市领导要求我们按照出形象、出成果、出精神、出人才的要求,切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市领导在视察调研中作出了不少指示,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给予了很大的鼓励,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调研和视察,一个目标很明确了——到2005年底实现“港开、桥通、城用”!


神奇贝壳
二十九

(2004年9月)

上个月5日,我们举行了临港新城展示服务中心开工典礼,这可是我们港城矗立起的第一座标志性建筑。
展示服务中心像一枚绚丽多彩的珍珠贝壳,它有着天穹一般迷人的弧线就像一颗亮丽的珍珠,微颔壳内,吐露光华。
展示服务中心是为适应港城开发建设的综合性功能项目。内有展示、办公、服务、餐饮等区域,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41平方米,在为港城的规划、建设、招商进行展示、展览同时,也为参与港城开发建设的企事业单位提供配套服务办公。

(图为建设中的临港展示中心)
目标十分明确:到2005年实现“港开、桥通、城用”之际,展示服务中心必须启用。
这座“中心”是8月5日正式开工的。
早在半年前,项目负责人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前来探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除了一片淤泥满地的荒滩,芦苇、泥坑和阵阵海风,什么都没有。这时,他们此刻明白,为什么港城(集团)公司的领导要他们提前半年就进场的原因。

(图为建设中的临港展示中心)
首先得“三通一平”。负责项目的工程经理姚建平告诉我:“那时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施工单位无法进入现场。我们就风餐露宿,像开挖滴水湖时那样,是踏着泥泞的小路走进来的。先是进行土地平整,搭起一排彩钢房屋,总算有了‘窝’,可以开始工作了。每天有许多事要处理,件件都是急事,件件都是难事。从建筑材料的堆放到人员进出的安全;从每天的工程进度安排到安全、质量的保障,事无巨细,逼得你想出办法,拿出主意。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了,好在今天终于正式开工了。”
没电怎么办?他们从邻近的泥城镇临时拉一条线过来,解决燃眉之急;没水怎么办?他们从1.5公里外八五塘排一根临时水管来,确保工程开工;没场地怎么办?他们就在泥泞的地上铺钢板,建起临时露天仓库,使源源不断运来的建筑材料有了落脚之地,并派上专人看护,保证工程的“弹药”不断;没道路怎么办?他们用竹篱和碎石铺设临时道路,接通了工地与公路的动脉。

(图为建成后的临港展示中心)
解决了“拓荒”这些难题后,还有一道更难的坎在考验着他们。港城围海吹填而成的土质,属于粉质沙性并夹着大量淤泥。最令人担心的是下雨,一场大雨之后,土地立即会变成“吸水的海绵”,工地现场一片泥泞。整个工地9万多平方米,通过80多个点的勘测数据,最高点6.95米,而标准应是4.54米,也就是说要用推土机推掉1米多高的土层。姚建平和同事们通过排水、挖排水沟并铺设盲沟等措施,仅用两个月,这片坑坑洼洼的土地被整平了……。
注视着这神奇贝壳的效果图,我们遐想:当这座神奇贝壳启用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里俯视美丽的滴水湖,领略港城的壮丽。这座港城第一的建筑,无疑是滴水湖畔第一座有高度的地标。
最近几个月来,工程建设不断传来喜讯,一条条市政道路开工了;一期水系工程总长12公里的河道开挖完成了;A港、D港、C港的桥梁开工建设了;港城首座3.5万伏变电站开工了……。谁能想象出两年半以前这里曾经是寂静的海滩呢? 



【待续】


鸣谢:余杰先生赐稿分享!


作者
简介


余杰,男,生于1952年12月25日。现居上海。

1970年4月从上海向东中学(原南洋女子中学)69届初中毕业,到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上山下乡。1979年2月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第三机床厂当工人,后在宣传科工作,1986年入党。先后担任企业党委委员、党办主任、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厂长等职。2002年参加上海临港新城(现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担任港城集团行政总监、党办主任。2012年底退休后在浦东新区国资系统发挥余热,从事基层党建工作至疫情爆发为止。自2007年起在网络上刊发有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文章约450万字。


《城市记忆》系列热文


弄堂

有轨电车

小书摊

石库门里客堂间

跳马

荒人滩与曲阜路

垃圾桥

大饼油条

灶头间

过街楼

剃头

照相


【小说】5号里的故事


第一章:上山下乡那年

1、阿贵又要倒霉了

2、蠢蠢欲动的孩子们

3、夭折的“革命”

4、荒人滩的闹剧

5、无事可干的我们

6、吴太太被斗了

7、刘家伯伯的手艺

8、烧书的前夜

9、荒人滩里烧书

10、冷飕飕的冬天

11、坚决不去

12、刘家伯伯死了

13、救命之恩

14、我在,谁敢欺负5号里的人!

15、吴太太唱起了黛玉葬花

16、萱萱要上山下乡了

17、宝哥哥的失态

18、宝哥哥参军去了

19、吴太太疯了

20、挨斗的夏家叔叔

21、伤心的夏家叔叔

22、大宝宝的心思

23、一针见血的二房东爷爷

24、大宝宝和萱萱都去江西插队

25、骚心不死

26、老裁缝

27、捉奸

28、周老师家的一个谜

29、周老师一番话

30、李长根懵了

31、小黑皮的困惑

32、小黑皮失踪了

33、范家奶奶的烦恼

34、我决定去云南

35、上山下乡前夕

36、暗淡的春节

37、从此不是上海人了

38、5号里的孩子们都走了

39、第一个回来的是宝哥哥


第二章:大返城那年

40、千里之外的相遇

41、小狗子立功了

42、小狗子死了

43、他们有了孩子

44、爱情与回家的矛盾

45、盼望调令早点到来

46、刘小妹的调令到了

47、离别的那一天

48、萱萱的噩梦

49、萱萱的心在流泪,流血

50、妈妈,我在天堂里等你

51、5号里的人都哭了

52、吴局长决定再次去江西

53、推心置腹的交谈

54、大宝宝被救了出来

55、好事多磨

56、夏军顶替回来了

57、小裁缝落户5号里

58、大家都在关心小黑皮的下落

59、喜事一件件来到5号里

60、我们要回家

61、较劲

62、奋力的抗争

63、阿勤死了

64、伤心的阿福

65、阿福要报仇

66、愤怒的脚步

67、火星点燃了

68、为阿勤守灵

69、别了,阿勤

70、悲伤的5号里

71、张老师出来了

72、北上的一幕

73、福林的《勒令》

74、慧娟有孩子了

75、我接到了顶替的调令

76、离开云南的那一刻

77、再见了,云南!

78、终于回家了

79、熟悉又陌生的5号里


第三章:动拆迁那年

80、小版纳,你在哪里?

81、借房

82、姑娘找上门来了

83、夏家叔叔的梦

84、夏家遭殃了

85、支内的小狗子父亲

86、小狗子的父亲死了

87、邻里亲情

88、有情有义的邻居们

89、南下深圳

90、灰头土脸的大宝宝

91、从头再来

92、大宝宝的努力和小裁缝的刻苦

93、争气的小裁缝

94、小裁缝当厂长了

95、起死回生

96、被押回来的长根

97、我们去见李长根

98、悔恨交加的李长根

99、不速之客

100、小黑皮留下的话

101、可怜的小黑皮

102、一个家的悲剧

103、宝哥哥的烦恼

104、宝哥哥的不顺

105、宝哥哥离婚了

106、千里寻子

107、小裁缝的苦恼

108、5号里的新住户

109、阿慧的苦楚

110、不争气的女儿

111、精明的大宝宝

112、5号里的钉子户

113、刘小妹的儿子考上了复旦

114、张教授话石库门

115、夏军有了着落

116、这里留下的是记忆

117、再见,5号里


回城以后……——在车间

(上) (中) (下)


梦之城——临港新城开发始末

(1)  (2) (3)  (4)

(5)   (6)   (7)  (8)

(9)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