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国地图识中药 | 槟榔

健康   2024-11-14 08:03   上海  

   

        跟着中国地图识中药

槟榔

简介



槟榔,棕榈科槟榔属植物,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槟榔茎直立,乔木状,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其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槟榔的故事



民间相传,槟榔的传入与湘潭历史上几次大的瘟疫事件有着密切关联。《湘上痴脱难杂录》上记载:明末清初时,由于战乱,因死者太多,来不及掩埋,导致湘潭瘟疫横行。当时一位徽商来到湘潭,教了大家嚼槟榔祛瘟疫的办法。另据《湘潭县志》记载,1779年,清朝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又闹瘟疫,老百姓大多身患媵胀病,当时的县令白璟略懂医理,便将药用槟榔分给大家嚼食,多胀病神奇般消失,自此以后,这些百姓虽然未患病,但也常拿槟榔来嚼食,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生长环境与气候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槟榔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性味归经



【主要药性】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基本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本草摘要】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载“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涩,核亦大;尤大者,名楮槟榔,作药皆用之。又小者,南人名蒳子,世人呼为槟榔孙,亦可食 ”。唐代《食疗本草》介绍了南北方人对槟榔食用方法的差异:“多食发热,南人生食。闽中名橄榄子。所来北者,煮熟,熏干将来。”北宋《嘉祐本草》按唐代《药性论》云:“白槟榔,君,味甘,大寒。”明代《本草纲目》载:“【释名】宾门李当之药录仁频音宾。洗瘴丹〔时珍曰〕宾与郎皆贵客之称。”《本草纲目》记载大腹子:“【释名】大腹槟榔图经猪槟榔〔时珍曰〕大腹以形名,所以别鸡心槟榔也。”

槟榔的膳食养生



槟榔糯米粥:

【原材料】:槟榔15克,郁李仁20克,火麻仁15克,糯米100克。

【功效】:理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胸膈满闷、大便秘结。

【做法】:先用水研火麻仁,滤取汁液,加入糯米煮粥至将熟。取槟榔捣碎,用热水烫郁李仁,去皮研磨成膏与槟榔研匀,加入米粥煮片刻即可。

【用法】:早、晚空腹食用。

槟榔露酒:

【原材料】:槟榔、桂皮各20克,青皮、玫瑰花各10克,砂仁5克,黄酒1500毫升,冰糖适量。

【功效】:护肝、疏肝散瘀、调理黄褐斑。

【做法】:将前5味制成粗末,装入布袋,置于陶瓷容器中,加入黄酒,文火煮30 分钟,再加入冰糖,取出药袋,露酒即成。

【用法】:每次20毫升,每日饮2次。

槟榔白术猪肚粥:

【原材料】:槟榔、白术各10克,猪肚1只,粳米100克,生姜适量。

【功效】:补益中气、消积和胃、健脾散滞、调理肠胃功能、预防便秘。适于消化功能减退、脾胃虚弱。

【做法】:先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再将白术、槟榔、生姜装入纱布袋内,与猪肚一同放人砂锅内,煮至猪肚熟烂后,弃药袋,捞出猪肚,留药汁;加入粳米,煮至粥熟,加佐料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一日1~2次,空腹服用。

参考文献:

[1]孟诜.食疗本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511-513.

[2]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3-305.

[3]李时珍.本草纲目: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227-1230.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 / 殷佩浩

审核 / 殷佩浩

责任编辑 / 王璐

医瘤课堂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瘤课堂

关注您健康

我知道你“在看”哟~


医瘤课堂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介入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健康科普和文化传播研究所 健康 公益 益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