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研究】高频数据分析(8.1-8.15)

文摘   2024-08-16 17:29   北京  

一、8月上半月高频数据表现

(一)供给端

1. 工业生产边际修复

钢铁领域生产放缓。截至8月9日,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0.2%,较7月末下降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化工行业表现分化。截至8月15日,纯碱开工率为81.6%,较7月末下降7.4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甲醇开工率为74.8%,较7月末上升8.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焦化领域略有回暖。截至8月15日,炼油厂开工率为50.1%,较7月末上升0.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

汽车生产表现分化。截至8月15日,主要用于乘用车的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为79.0%,较7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与乘用车销量持续下滑有关。主要用于重卡的全钢胎开工率为55.7%,较7月末上升1.6个百分点,同比变化分别为+7.0、-7.8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持续回暖。8月14日,PTA开工率为82.8%,PX开工率为90.2%,较7月末分别上升3.8、2.3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上升0.7、8.1个百分点,反映下游的纺织领域继续修复。

2.建筑施工放缓

建筑业施工走弱。石油沥青开工率为26.4%(截至8月9日),较7月末上升1.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水泥发运率为36.3%(截至8月9日),磨机运转率为44.3%(截至8月8日),较7月末分别下降0.4、1.7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8.2、2.0个百分点。此外,螺纹钢开工率为33.8%(截至8月9日),较7月末下降8.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

(二)需求端

1.地产市场疲弱

商品房销售环比下行。截至8月1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为20.4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下降21.2%。其中,一、二、三线城市日均成交面积分别为6.7、9.3、4.4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分别下降14.9%、24.7%和22.3%。从同比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19.8%,其中,一线城市同比上升7.9%,二、三线城市分别下跌31.0%、24.0%。

二手房挂牌量环比微降。截至8月5日,8月城市二手房出售挂牌量指数均值为47.9,较7月均值下降0.9%,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变化分别为+0.1%、+1.3%、-4.1%、-0.2%。从同比数据看,挂牌量指数同比上升37.0%,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分别上升12.8%、43.8%、27.0%、53.3%,升幅均收窄。截至8月15日,城市二手房出售价指数均值为163.6,较7月均值下降0.8%,同比下跌10.7%,各线城市环比与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土地成交面积下行。截至8月11日,百城土地日均成交面积为144.7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下跌23.5%,其中一、二、三线城市日均土地成交面积为1.5、49.8、93.3万平方米,较7月日均分别下跌75.5%、16.9%和24.1%,一线城市跌幅最大。从同比数据看,百城土地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2.5%,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分别同比下降79.0%、14.5%、22.9%,降幅均扩大。

成交土地溢价率下行。截至8月11日,100大中城市成交平均土地溢价率为3.4%,较7月均值下降1.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8月上半月房地产市场表现较弱。新房与土地成交面积均大幅下行,二手房挂牌量转跌,房价延续下行,均反映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局面仍未改变。二手房销售好于新房,但以价换量现象明显,在房地产预期偏弱下居民急于出售多余房产。一方面,前期房地产刺激政策推动下,需求集中释放后出现明显回落,难有足够的刚需持续消化房屋库存压力。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信心仍然偏弱,对收入与房价预期的担忧、居民杠杆率处于高位、法拍房增多带来的社会焦虑等,都制约居民购房意愿。

2.消费表现分化

商品消费略有回升。截至8月14日,整车货物流量指数月度均值为107.5,较7月均值上升1.0%,同比下降4.2%;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均值为85.1,公共物流园吞吐量指数均值为87.7,较7月均值分别上升0.9%、1.2%。三个指标环比小幅上升,反映居民商品消费意愿略有回暖。

汽车消费下滑。截至8月11日,乘用车厂商零售日均销量为47359辆,较7月日均下降15.1%,同比上升6.7%。汽车消费下滑,与居民对耐用品消费持偏谨慎的态度有关。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大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满足条件的乘用车补贴标准,或将带动后期汽车消费。

居民旅游意愿上行。8月执行国内航班量(不含港澳台)日均为14617架(截至8月14日),执行港澳台航班量为360架(截至8月14日),执行国际航班量为1700架(截至8月15日),分别较7月日均上升3.3%、2.5%、2.4%,同比分别上升2.7%、27.1%、68.0%。暑假期间,家庭游、毕业游等推动居民旅游出行持续上升。

市内出行环比下行。截至8月14日,反映生活半径的北上广深日均地铁客运量为3983.2万人次,较7月日均下降1.3%,同比上升1.2%。

电影消费下行。8月上半月,电影日均票房收入为14154.6万元(截至8月14日),较7月日均下降15.6%,同比下降52.2%,明显不及往年同期。

3.出口有降温迹象

集装箱运价指数回落。8月9日,SCFI指数为3253.9,CCFI指数为2138.3,较7月末分别下降5.6%、1.9%,同比分别上涨211.8%、144.5%。8月15日,BDI指数为1692.0,较7月末下降0.9%,同比上升45.1%。三个指标均降,反映本轮出口运价已出现见顶迹象。

外需有降温迹象。8月前10日,韩国出口总额同比上升16.7%,在基数回落的前提下,仍较7月上旬增速回落17.1个百分点。7月全球制造业PMI触顶回落,半导体行业指数也有放缓,均指向全球经济降温。

(三)价格端

1.资源品价格表现分化

油价上行。8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81.0美元/桶,较7月末上升0.4%,同比下降4.5%。原油价格微升,为俄乌军事冲突、中东局势再度升温等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供给冲击,以及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下降、美国经济降温等带来的需求下降双重叠加的结果。

多数资源品价格下行。8月15日,焦煤、铁矿石期货收盘价分别为1367.5、703.5元/吨,较7月末分别下降6.4%、8.4%,同比分别下降2.3%、4.9%。有色金属方面,8月14日,LME铜现货结算价为8906.0元/吨,较7月末下跌1.2%,LME铝现货结算价为2299.0元/吨,较7月末上升2.1%,同比分别上升9.6%、10.2%。铜、铝价格均在5月中旬左右触及阶段高点,已提前反映生产降温趋势。

2.工业品价格环比下行

国内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8月15日,南华工业品指数为3719.5,较7月末下降3.8%,同比下降2.6%。其中,8月15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3119.0元/吨,8月14日水泥价格指数为115.5,较7月末分别下降6.2%、1.2%,同比变化分别为-15.6%、+5.2%。螺纹钢价格走低,为新国标的出台促进钢企利用缓冲期大力促销去库存所致;水泥价格下行,与基建投资与建筑施工明显放缓有关。

3.农产品价格整体上行

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上升。8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9.3,较7月末上升8.1%,同比上升7.7%,主要与南方洪涝天气带来农产品供给收缩有关。

各农产品价格均上涨。8月15日,猪肉、蔬菜、水果、鸡蛋平均批发价分别为27.4元、6.0、7.3、10.4元/公斤。猪肉价格受养殖企业主动控制生产节奏带来的供给收缩影响持续攀升,较7月末上升8.7%,同比上涨20.7%;立秋后多地气温仍未明显下降,导致鸡蛋产蛋量下滑,鸡蛋价格持续上涨,较7月末上升5.5%,同比下降6.7%;蔬菜价格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大幅上行,较7月末上升18.3%,同比上升20.5%;水果价格较7月末上升1.5%,同比上升3.0%。

二、8月以来的边际变化

1.工业生产仍然偏弱

供需不平衡带来工业生产表现不佳。8月上半月,除纺织、焦化行业回暖外,钢铁生产持续放缓,汽车、化工领域表现分化。各行业开工率相比上月出现边际修复,但缺乏需求支撑导致库存被动累积,生产回暖基础有待稳固。

2.消费需求表现分化

8月上半月,国内消费继续呈现商品弱、服务强的局面。一方面,商品需求较7月略有回升,但与往年仍有显著差距,特别是汽车销量持续环比大幅下滑,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效果不及预期,居民对就业、收入的担忧继续对商品消费造成抑制。另一方面,暑期效应带动旅游上升,且好于去年同期,但电影消费不及去年。

3.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

8月上半月,大中城市商品房与土地成交量明显回落。前期房地产刺激政策效应释放后,市场需求显著回落,虽然多地进一步加码房地产刺激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端,房价持续下滑、就业市场惨淡、收入预期偏弱、居民杠杆率处于高位等因素,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不高,难有足够的刚需消化房屋库存。供给端,待售面积累加、房屋去化周期仍很长、融资渠道不够顺畅,导致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不高。

4.出口已有降温势头

7月我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7.0%,较上月的8.6%超预期回落,-2.3%的环比增速更是历史同期最弱表现。进入8月以来,出口集装运价指数连续回落,韩国8月上旬出口增速放缓,显示外需已开始放缓。美国经济降温,欧元区经济景气下滑叠加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相继生效,或将继续对下一阶段出口造成冲击。

5. 基建仍然低迷

8月初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自低位小幅回升,但较历史同期有明显差距。近期洪涝灾害频发,制约建筑施工进度;化债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放缓,虽然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专项债资金陆续到位,但由于缺乏优质投资项目对接,部分地方政府甚至用专项债资金偿还存量债务,导致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持续回落,建筑施工受到抑制。


民银研究
民生银行研究版块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