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攻关 | 广东本土大黄鱼种质资源开发及苗种繁育进展

百科   2024-12-02 20:53   广东  

广告



大黄鱼作为著名的“四大海产”之一,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自古就是沿海人民餐桌上的美味。目前,大黄鱼养殖也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2023年养殖产量达28.10万吨,苗种生产量达24.5亿尾,占全国海水鱼类苗种生产量的18.38%左右。


硇洲族大黄鱼是广东特有的大黄鱼种群,在过去一直处于野生状态,未有驯化繁育。今年启动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就把硇洲族大黄鱼纳入其中。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上,大黄鱼与其他27个的品种亮相展会,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


硇洲族大黄鱼的种质资源开发及苗种繁育目前的进程如何呢?记者专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副研究员、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与苗种繁育关键技术团队负责人郭华阳。


▲ 肉质鲜美、体色金黄的硇洲族大黄鱼



硇洲族大黄鱼
有望成耐高温适养品种




《海洋与渔业》:请介绍大黄鱼在海上养殖的现状。


郭华阳: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属于北太平洋区系暖温性鱼类,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0—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中国台湾海峡以及广东雷州半岛等沿岸近海水域。1990年实现了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批量育苗后,开启了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经过30多年发展,大黄鱼已形成了完善的苗种繁育、健康养殖以及现代加工产业链。大黄鱼是受品质影响较多的品种,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市场价格。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行业标准《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SC/T 3123-2022),对大黄鱼质量等级要求进行了规定。


《海洋与渔业》:相较于市面上的大黄鱼品种(江浙以及闽粤东族大黄鱼),硇洲族大黄鱼有哪些特征,如何和广东现代化牧场结合?


郭华阳:按照种群生态划分,大黄鱼分为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大地理种群。目前,大黄鱼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浙和福建,养殖大黄鱼以岱衢族和闽—粤东族两个种群为主。广东大黄鱼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南澳岛、汕尾等区域,养殖规模比较小,2023年全省养殖产量仅569吨。原因主要在于大黄鱼最适宜生长水温为18~25℃,而广东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持续时间长,大黄鱼不适应环境导致病害频发。


硇洲族大黄鱼是广东本土鱼种,相较于其他族群,其更具有野生大黄鱼特有的性状品质,体色、体型、鳞片外观等特征非常优良,遗传多样性也更加丰富。硇洲族大黄鱼习惯于深海环境,常栖息于水深60米左右的中下层,在夏季会游到深水区域躲避高温,能顺利度过广东高温季节。相对于闽—粤东族,硇洲族大黄鱼因长期处于温热环境中而形成的更好的高温耐受性和免疫适应性,能应对开放养殖环境中(如海水网箱)多种病原体,有望突破闽—粤东族、岱衢族等地大黄鱼种群耐高温能力差而无法在南海地区全程养殖的产业发展瓶颈,成为适宜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深远海养殖的品种。



收集及培育可人工繁育

的硇洲族大黄鱼亲本




《海洋与渔业》:硇洲族大黄鱼种业攻关项目里包含哪些内容,瓶颈问题是什么,进行其种质资源评价与苗种繁育关键技术必要性是什么?最后计划达成什么目标?


郭华阳:硇洲族大黄鱼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野生种质资源收集、驯化以及苗种规模化繁育。目前主要的瓶颈问题在于野生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收集和驯化,因为硇洲族大黄鱼生活在海洋的中下层,突然间把它从中下层捞到水的表层,因其体内压力大于外界压力,鱼即因鳔的破裂或胃囊被从食道处压出口外而死亡。另外因野生大黄鱼“野性十足”,捕捞、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鱼体受伤从而导致死亡。


我们项目目标是收集硇洲族大黄鱼人工驯养群体,建立一套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种质资源人工驯养技术,完成硇洲族大黄鱼经济性状评价,建立性状测试档案,以期为硇洲族大黄鱼苗种规模化繁育以及未来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开展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实现其驯化养殖以及苗种繁育,一方面可通过增殖放流方式有效促进南海海域硇洲族大黄鱼种群资源恢复,实现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在苗种繁育基础上,未来将以生长速度、抗病、耐高温等为选育目标,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对硇洲族大黄鱼进行良种选育,培育出适合深远海养殖的大黄鱼新品种,可有效促进我省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省渔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与渔业》:目前开展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的进展如何?具体有什么发现?


郭华阳:前期我们已收集了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种质资源,并对其形态数据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硇洲族大黄鱼体型较为修长,群体的杂合度较高,群体内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相关结果说明了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变异范围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选育潜力。


《海洋与渔业》:今年团队对硇洲族大黄鱼这个品种有什么规划和期盼?


郭华阳:今年我们重点开展硇洲族大黄鱼野生种质资源收集、驯化养殖以及经济性状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可实现人工繁育的硇洲族大黄鱼亲本,实现硇洲族大黄鱼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此外,我们将重点解析硇洲族大黄鱼生长、耐高温以及抗病等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结合全基因组选育育种技术,加快培育出硇洲族大黄鱼优良新品种(系),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提供优良种质保障。


▲ 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人们在种业攻关成果展前驻足


形成“实验室+科研院校
+企业”科研体系




《海洋与渔业》:2023年以来,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驶入快车道。广东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有什么科研优势?


郭华阳:广东省建有省级及以上涉海涉渔研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150余个,拥有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水科院南海所等一批涉渔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驻粤单位,建成农业农村部南海水产育种创新基地、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基本形成“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海洋渔业科研创新体系。


《海洋与渔业》:本次联合进行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攻关这种模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郭华阳:广东的种业攻关项目采取了创新性的开放式联合攻关模式,通过搭建种业攻关共享平台,有效地实现了场地、设备的共享利用,同时也有利于不同团队或机构间的技术交流,更好更快地推动相关成果快速出成效。


建立适养品种陆海接力
精准高效养殖模式




《海洋与渔业》:海洋牧场上游连着水产品种苗、饲料及养殖设备等,下游连着水产品收获、加工、销售及流通等环节,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郭华阳: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链是完整系统性,产业的各个环节间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种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目前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缺乏,特别是海水鱼类新品种,严重制约了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因此,科研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基础理论、育种共性技术研究,培育出高品质、单性别、抗逆境、抗病害、市场竞争力强的突破性水产养殖新品种,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提供原动力支撑。


此外,大部分品种的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尚不完善,优质人工配合饲料缺乏以及病害防控等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养殖环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构建重要养殖品种精准营养数据库,研发适养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及养殖模式下的优质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降低养殖饵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二是加快重要病害快检诊断产品研制,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流行病调查监测;加快开发新型水产养殖鱼用多联多价疫苗、生物安全渔药以及噬菌体新型渔药,加强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以及防治海水鱼类寄生虫病的绿色安全杀虫剂等水产动保产品研发;三是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实现海陆联动,降低深远海养殖周期和风险,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记者:罗茵
编辑:方琼玟
美编:周帆
审核:吕华当


海洋与渔业杂志
传播价值资讯,解读行业政策; 分析生产形势,聚集热点问题;倾听渔民心声,反映渔民诉求;交流实用技术,共享创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