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发了14.5w的年终奖,组里其他人每人1w,同事不爽找领导理论,结果领导说去年你们组发生客户投诉,每人1万还是组长争取来的。

文摘   2025-01-03 04:00   河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读者的第*篇投稿



年终奖发下来的那天,公司群里一片“红包雨”,各部门的“战报”也陆续传了出来。

你们猜怎么着?我们组的年终奖直接炸了锅——组长拿了14.5万,其他人每人只有1万。

这差距,简直让人怀疑人生。

小刘第一个坐不住了,气得脸都红了:“凭什么!

大家干活都差不多,他一个人领走这么多?”于是,他带头找领导理论,说要一个说法。

可领导一句话,直接把所有人怼懵了:“去年你们组因为客户投诉,提成差点全没了。

这1万,还是你们组长争取来的。”

听完这话,办公室瞬间安静了,连呼吸声都小了几分。


“凭什么他拿这么多?”你看到的只是表面

说实话,小刘的委屈我能理解。干了一年,结果年终奖还不如别人零头,换谁心里能平衡?但有些事,真的得换个角度看。

就拿组长来说吧。

客户投诉那事儿,大家都知道:一个大单子,临到交付时翻了车,客户气得直接给总部写了封小作文,最后差点让公司赔了50万。

那段时间,组长为了这事儿天天加班,白天陪客户谈,晚上回来改方案,连轴转到凌晨三点,眼睛都熬成了兔子。

最后,好不容易才让客户消了气,项目也算勉强落地。

但你们知道吗?

投诉虽然平了,公司对我们的绩效考核却直接打了个对折。

本来预计的年终奖预算,硬生生砍了七成。

组长为了让团队别亏得太难看,跑上跑下找领导,争取了两周,才把每人1万的保底奖金稳住。

可他到底说了啥、做了什么,没人知道,大家只看到结果。

这年终奖啊,说白了就是组长的一场硬仗换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职场里的“厚此薄彼”,总有它的道理

讲真,这事听起来确实不公平,但职场从来就不是讲绝对公平的地方。

你觉得自己干活多、拿得少,可公司看中的,往往是“结果导向”。

组长拿了14.5万,不是因为他比你多干两份PPT,而是因为他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和责任。

职场有个“潜规则”:“谁扛雷,谁分钱。” 客户投诉这种事,动辄影响几百万营收,大领导就算不直接骂人,也得问责到底吧?

而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必然是第一责任人。

说白了,出了问题,他得扛着,没扛住,这年终奖就别想了。

可是你呢?

虽然投诉跟整个团队都有关系,但公司并不会一一追究,毕竟你只是个普通员工,犯错的成本没那么高。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HR朋友说的:“工资是对工作的报酬,奖金是对价值的认可。” 组长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往往是普通员工难以想象的。这14.5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起码公司认可了他的价值。


“组长争取来的1万”,别不当回事

回到小刘他们组的情况,其实1万块的年终奖已经是意外之喜。

你想想,公司业绩受影响,绩效考核又被打了折,按正常逻辑,这奖金原本可能是0。换句话说,你们拿到的每一分钱,都是组长用嘴皮子磨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组长争取奖金是他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好感激的。

但我想说,职场上的“本职工作”三个字,真没那么简单。

会来事、能争取的人,比比皆是,可愿意为了团队去“硬刚”的,真没几个。

很多组长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撂挑子了:“你们爱咋地咋地,我也没办法。”可你们的组长没有,他扛住了。

他争取来的,不只是1万块,更是对你们的保护和对工作的交代。


职场没有绝对公平,但要学会看清本质

说到底,年终奖这事,不是看谁累、谁忙,而是看谁更值钱。你可以不服气,但也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觉得的“凭什么”,往往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为什么”。

所以,别光盯着组长拿了多少,也别去算那点差距。

与其抱怨,不如问问自己:“如果换成我,我能不能为团队争取到这1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提升自己。

因为在职场里,有时候你的努力,真的还不值一份年终奖。


记住,职场里总有让人不平衡的事,但衡量你价值的,从来都不是情绪,而是结果。

推 荐 阅 读




1、公司没发年终奖,几个同事一起商量明天罢工不去公司。第二天领导问为什么不来上班,我一顿怒怼,结果领导笑着说“你们部门就你没来”!
2、字节员工爆料:元旦后去公司发现组里那个36岁年薪百万的技术大佬,竟然卖掉了上海的房子,辞职回老家了

点赞分享

让钱和爱流向你

职场精英进阶
提供如何应对职场压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职业瓶颈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