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视频回放|颠覆or 赋能——洞见AI 时代的设计教育巨变

文摘   其他   2024-03-28 11:08   广东  

BDDLive 第40期


本期直播话题聚焦于AI对设计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我们邀请了高校教授何颂飞、林敏企业管理者杨润,共同剖析AI如何重塑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教学如何巧妙融合AI技术,探讨AI在设计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计学生和专业设计师如何适应这一新兴变革


重点话题

以下为AI生成归纳

本次BDD Live的夜晚聊天聚会的主题是关于AI与设计教育的巨变之间的关系讨论了AI对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AI技术。AI不应仅被视为工具,而是一个时代的变革,需要全面了解其原理和应用。教育体系需要从认知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思考,培养未来需要的设计人才。同时,学生和教师应该跨学科学习,提升英语能力,以适应未来设计教育的发展。

🤖 人工智能与设计:共生的未来
讨论了设计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未来可能是人类与AI共生的新世界。设计师需要具备创造力,能够思考构建未曾出现过的东西。人类的非理性和机器的逻辑相辅相成,构建共生关系。设计教育需要考虑如何发掘人类的优点,以及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力上。
🎨 设计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在讨论设计感时,提到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设计感不仅仅通过绘画技能训练获得,还需要全方位的教育和认知。AI在设计教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讨论了教改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认为未来教育应该更注重个性化和跨学科融合。提到AI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以及设计领导力在企业中的作用。
🤖 人工智能和人型机器人的发展:挑战与机遇
人工智能和人型机器人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强大,对各行业产生冲击。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比想象中快,可能取代大量工作。AI的出现将对教育和专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可能会出现超级个体。然而,AI存在风险和漏洞,需要谨慎对待。对AI的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随着使用量增加,准确性会提高,但仍需注意漏洞。
🌟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探索共创与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讨论了AI在满足需求、财务教育、设计感培养等方面的应用,强调了AI无法替代人类的主观感受和创造力。同时探讨了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以及AI在设计领域的潜在影响。提出了设计师与AI共生共存的可能性,强调了感觉培养的重要性。
🎨 未来设计教育的巨变:个性化设计成主流
未来可能每个人都会成为设计师,个性化设计将成为主流。设计师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跨学科知识、审美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教育需要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应对与AI的有效交互。设计教育将迎来巨变,个性化设计将成为主流。
📚 文学作品中的逻辑和严谨表达能力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
文学作品中的逻辑和严谨表达能力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导致艺术类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写作能力不足。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也影响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未来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跨学科视野,以适应技术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AI可能会在技术性领域提供支持,但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创造力

如果你对此话题感兴趣,想要对嘉宾提出问题或是随时收到我们的直播信息和直播精华总结,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直播交流群」,我们会在群里积极收集你的问题反馈给参与直播的嘉宾。群内还会不定期分享最新行业报告哦!


欢迎扫码入群哦


何颂飞,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韩国国民大学生活方式设计方向博士。长期以来从事工业设计系统设计、用户体验、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研究和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

近年来聚焦于利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和社会创新方法,对产品服务系统创新、生活方式设计、文化可持续和乡村再造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论文数十篇,拥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80多项。与美国波音、德国奔驰、大众、博世等大企业和中国联想、海尔、华为、小米等著名企业有设计与研究合作课题。

林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用户体验设计70人”称号获得者,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意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xDC国际体验设计委员会杰出个人委员,前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创新部负责人。
长期致力于推动用户体验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品牌-体验-设计一体化”、“产品创新模型”和 “体验3.0”等理论框架,先后为中国移动、科大讯飞、视源科技等本土不同领域的上市公司提供顾问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用户洞察、前沿科技、体验创新和商业目标的融合。

杨润,联想集团首席设计师兼体验设计总监,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20年的设计领域工作经历,拥有产品设计、软件设计、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等专业的丰厚经验。 

立足于软硬件产品的创新设计和落地把控,构建以全链路客户体验为核心的设计策略,洞察用户需求,打造多专业协同模式,实现商业价值落地转化。带领团队构建设计生态圈层,内外赋能,获得iF金奖、红点至尊奖等国际知名设计大奖超过100项,专利授权100余项。

童慧明,一个45年的设计学人,基于设计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的三重角色感悟,以“实践优于理论”为认知立足点,提出自己看见的未来“设计终局”——设计驱动型品牌(BDD)。并以中外最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说明:1980年至今40多年的中国制造成长,为设计产业由市场竞争工具向品牌化的设计驱动全面升级奠定基础,设计作为一种影响力的时代已经到来,世界最美好的产品将正来自中国。


欢迎订阅收看本次直播回顾



完整直播回放可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订阅,您可以选择单独购买本期或购买设计科技专栏,专栏共包含5期直播,除本期之外的4期分别为:

设计科技|设计创新如何“浸入”一家机器人公司?张朝辉&刘哲&童慧明

设计科技|设计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实践     范凌&李晓梅&卓京港&童慧明

设计科技|用户需求能驱动硬科技企业吗?颜海&赵晴宇&刘茜&赵斌&童慧明

设计科技|设计科技,远比AI更大  范凌&雷海波&石亚琼&童慧明


大咖云集,内容干货学习起来吧!


(END)


「设计科技」和「设计出海」系列直播回顾专栏都已更新完成欢迎大家订阅!


关注我们



BDDWATCH 设计驱动型品牌观察
BDDWATCH是一个专注于传播 “设计驱动型品牌”理念的平台,它通过研究、推介、分享BDD 创业公司典型案例与成长历程,策划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倡导以设计思维引导产业变革,为设计、科技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创新赋能,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