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红利日益消退,工业机器人已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生产力,并广泛应用于物料搬运、装配、检验和仓储管理等领域,能够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实现降本增效。优艾智合(YOUIBOT)成立于2017年,应用移动机器人及智慧服务软件系统,基于智能工业物流、智能巡检运维两大业务,为全球企业提供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稳定连续、 高效的生产力。始终积极践行企业使命——“探索你,我,机器人和谐共生的世界”,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场景革新,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1月25日晚19:30,「设计科技」系列直播的第四期,我们邀请了优艾智合创始人兼CEO张朝辉,工业设计负责人刘哲,与BDDWATCH发起人童慧明教授共同探讨设计创新在机器人公司中的驱动力,探索未来智造的可能性,主题为“设计创新如何‘浸入’一家机器人公司?”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哦
以下内容为BDDLive
💬嘉宾观点的文字精华版
全文约4700字
张朝辉:优艾智合(YOUIBOT)自2017年在西安成立以来,迅速发展,现已在深圳设立研发总部,覆盖华东地区的运营苏州运行总部和湖州的生产基地,以及北京和西安的区域办公室。从2017年起,我们就开始围绕产品进行尝试和探索,在2020年之后快速深入行业,进行产品的落地。尤其自2022年起,我们先取得头部客户的认可后,紧接着以点-线-面的方式在行业内持续推广,尤其在工业半导体,新能源和3C制造领域在行业内取得领先地位。从业务层面来看,我们除了国内的业务,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显著成就,尤其是与日本,韩国和一些东亚国家有深入的合作。中国作为制造业的中心,在过去几年中广泛的应用场景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力。我们专注于服务全球的头部客户群体,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累计交付了300-400个项目,逐渐成为这些头部客户的共同选择。
2022年,我们为《流浪地球》电影提供了十几款机器人,每一款机器人都已经应用在不同的客户场景中,我们现在制作的产品恰好是电影中长达30年跨越时空的答案。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史已经有百年之久。词汇“ROBOT”起源于100年前卡尔·恰佩克的小说中的一个叫罗素的万能机器人,这在捷克语中还有“苦力”的含义,我们可以指挥机器人服务于人类社会。1942年,伟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小说中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这些定律至今都是我们认可的机器人逻辑和伦理问题的基础。从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至今已过去70年,这一段历史中机器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自1956年起,工业机器人开始逐步进入工业应用。1997年,当探路者号出现在火星时,标志着美国军方的无人驾驶和自主导航技术正式进入成熟阶段,这对未来30年的民用行业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在2000年之后,全世界进入了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的黄金20年。我们发现,在过去长达100年的时间里,机器人市场不断爆发,并扩展至许多细分场景。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不断将机器人转化成生产力,并应用于众多场景中。我们在工业的搬运和巡检领域都产生了更多旺盛的创新产品和需求。无论从国家政策还是行业需求的角度看,机器人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跨越式逐渐发展的阶段。从事劳动的人口在下降,但社会的生产力需求在不断上升。在这两层因素的驱动下,机器人弥补生产空白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我们发现劳动力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但整个文化变革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长期诉求。我们在2017年就判断出这一诉求在工业领域是最为迫切的。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需要抓住一些快速爆发式生产的产业机会,例如光伏面板、锂电汽车等行业。这些行业都在经历从酝酿到爆发再到平台化的阶段。基于我们的核心能力,我们从底层算法出发,打造了机型产品,再到机器人核心硬件的开发,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机器人硬件产品矩阵。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发了机器人调度管理系统,接着向上构建了面向细分行业的业务系统,如我们推出的UITMS物流管控系统。这一系统依托于机器人的控制和集群调度能力,结合行业场景提供了一整套全站式的移动平台,面向下游行业的推广。从2019年开始,我们坚定地推动着发展思路。我们认为,就像人类有不同的职业一样,机器人也应有不同的工作领域。因此,我们推出了行业战略,这一战略是基于我们深入的行业实践和强大的产品能力,旨在将我们的需求与产品应用深度结合,以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深化和透彻应用。目前,我们沿着一套基座、两个场景的思路,不断进行推广和复制。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三四十年都在野蛮增长的阶段。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从物质流、信息流、决策流等多个层面逐步渗透到中国90%的企业中。但他们的物质流尚未完全打通。因此,我们从物质流的基础出发,帮助我们的客户结合信息流,打通从「原料仓—线面—生产线—成品仓」的完整物流闭环。我们将机器人和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塑造了我们产品发展的思路。优艾智合是一套产品的金字塔架构,从硬件系统到面对行业的理解,提供面向智能工厂建设的自动化物流服务,贯穿产品供应到企业咨询,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一整套的提升。我们设计的几乎所有机器人都实现了百分百的自动化,由中央系统进行调度管理,机器人实现自主的决策规划,基本上帮助了中国超过100个头部客户实现物流的转型和升级。除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外,我们在巡检运维领域也做出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用电领域,我们运用了非常多先进的手段,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安全运营。结合下游需求,我们针对发电厂和对应的光伏场景都推出了基于移动集体型的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在2018年,我们第一次探索这个应用。到了2019年,我们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到了2020年,我们的产品矩阵开始逐渐形成。到了2021年,我们的行业产品矩阵开始朝着行业进行从线到面的拓展。因此,我们从需求出发,在场景里寻找机会,进一步结合场景进行更好的挖掘。我们在巡检领域内覆盖了全国110多个电站,帮助厂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移动机器人行业落地的快速增长本质上来源于机器人先进生产力的弥补。随着劳动力的缺失逐渐拉大,移动机器人的应用空间也越来越广泛。我们通过需求细分行业,形成了更多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不断实现更多的突破和与行业品牌更大的合作生态,形成了品牌的壁垒。我们在大量出货的过程中形成了规模优势。以前,大家把机器人看作一种工具,但现在,机器人作为生产力的时代已经到来。我期待与大家一起探索人和机器人和谐共生的世界。
张朝辉:人形机器人与埃隆·马斯克密切相关。早在2000年,本田就开始了人形机器人的计划,但在2018年终止了该计划,整个过程充满了波折。我们没有选择做人形机器人,是因为用当前技术打造一个绝对通用的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时间和成本投入。我们选择让机器人专注于完成特定功能,这些功能若能为行业带来价值,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大家都期待机器人能做更多事情,但具体实现的时间还有待观察。童慧明:目前,无论是埃隆·马斯克的研究,还是本田的探索,机器人都还处于纯技术和研发的实验阶段。这些机器人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还未具体显现。真正的人形多功能机器人在商业化应用方面还未见成效。刘哲:对于人形机器人,我的看法是它不一定要有两条腿和两个眼睛。机器人可以设计成四个手臂,六条腿的形态。童慧明: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被“机器人”这个形态所局限。应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来决定机器人的形态。
张朝辉:以前,我们将机械臂视作一个工具,但现在,我们思考的是它成为生产力时,要考虑是否能替代某个工种。生产力本身蕴含着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不必局限于让机器人做相同的事情,差异化变得更加重要。另外,在功能层面,最大化地发挥机器人作为生产力的功能非常关键。这两点影响了我们的战略发展和产品定位。
机器人商业化的过程中,产品设计师有哪些新的发展机会刘哲:机器人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的创新元素和智能化功能融入到机器人设计中。作为工业产品设计师,在面对TO B行业时,设计师在团队中充当“智囊”角色,激发新鲜想法,推动研发团队优化产品。在TO B行业,我们需要保持对整个产品在行业中的高度认知一致性。需求明确后,我们会考虑机器的具体用途、使用环境及产品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与研发团队共同考虑如何组合硬件模块,针对不同生产线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和功能开发。在机器人商业化的过程中,产品设计师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应用领域来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童慧明:目前在工业物流和巡检过程中,工业生产机器人与复杂的AI大语言模型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张朝辉:大模型的本质是一种语言模型,基本上是一种信息处理机制。在工业移动机器人上,这种信息处理机制还没有变得很复杂。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将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希望事业部能尽可能贴近下游客户,并在其内部设有定制化开发团队,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产品需求。我们的底层技术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强大的产品线,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并取得竞争优势。设计团队和研发团队最初是相对独立的,后来我尝试将它们结合起来,希望通过更紧密的合作,使产品的结构度更高,市场方向更明确。公司的组织架构会随着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而调整,我们也在探索提高效率的可能性。
张朝辉:我们赶上了一个资本活跃的好时机。在中国,融资信息相对透明,信息传播速度快。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就会接触到优秀的投资机构。我们专注于打造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制定清晰的未来计划。优秀的产品总会吸引投资人的注意。总会有那些愿意支持你、持续看好你、并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的优秀投资人出现。张朝辉:机器人的下游行业众多,选择往往非常艰难。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在战略选择上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时我们需要不断明确不做什么。特别是在高速增长的几年里,每年都需要和团队讨论下一年不做什么,反复对战略问题进行边界规划。选择正确的方向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我们曾经犯过一个错误,盲目认为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好。但在今天市场的竞争中,同质化的产品很难取得成功。没有弄清楚别人为什么成功,自己也难以取得成功。从行业角度来看,我们不断思考团队在哪些下游应用中能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产品是立身之本,我们会选择在重要的行业中切入,并考虑是否能在大型制造业中产生规模优势。因此,我们总结出两个关键词:一是差异化,即制造能形成行业差异化的产品;二是聚焦,即形成产品壁垒和行业壁垒。
各位BDDWATCH的观众朋友,我们将在3月26日停用小鹅通平台,转用新平台。您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登录BDDWATCH网站,也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购买本期直播。
已购买的客户可以通过小鹅通授权过的手机号直接登录yuankongjian.com/u/bddwatch收看您购买过的课程(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账号和密码都是:您的手机号码),步骤如下。如无法登录或有任何问题您可以联系邮箱guolili@bddwat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