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只有自己想改善时,别人的启发才能达成收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2)

文摘   2024-08-17 07:11   江苏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鸿雁传姝



文/姝立



内容简介
爱笑爱闹的蛤蟆先生最近一反常态地深陷抑郁,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苍鹭通过10次面谈,引导蛤蟆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探索内心世界。过程中蛤蟆渐渐明白,自己的性格与命运形成于过往一次次无意识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为自己负起责任,选择真正地独立自主,勇敢踏上了改变之路。


读后感:

这是一本小书,小到只有199页。

人的有些应对模式在童年时就已经形成,比如年纪小不敢反抗一些事情。

假如回到童年,我最记得刚上一年级时,几乎每天都哭着回去。因为比同龄人矮小,学校附近的男孩子捉弄我,起外号。

同村的大姐姐也不能时刻保护我。找家长找老师,他们也禁止不了那些调皮孩子的言行。

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一直到初中毕业时,都不跟那些男生说话,当然跟其他男生也很少交流,进入社会工作,也基本不跟男性接触。

后来的许多年,听说童年的男生中有一个20多岁就意外死了,还有个30多岁生病死了,见过一个40岁出头地中海了。

恨意变得轻了很多,倒不是因为知道他们不好,而是觉得生死无常,不想计较了。恨别人,也是不愿意放过自己。

最近做过一个21天的镜子练习,过程中感觉状态好很多,结束后发现有起伏。在练习中找童年印记,感觉很不舒服,但这是探索自己的必经之路。

从童年经历里,学到了什么?害怕未知,想要依赖,却要为了证明自己可以独立来刻意独立,感觉其实是惶恐不安。

怄气,用时间来稀释愤怒,这是我最惯常的,除此外不知道还可以用别的什么来表达愤怒。

生气的时候,不说话,脸色难看,没力气,难受,委屈。然后再让自己想通,或者想不通,为了结束冲突主动示好。

我讨厌獾说话的态度:我想我这辈子都没抑郁过,大概是我事情太多,没时间发呆想心事。

多年前,我带着心理咨询教材回家过年,想趁假期有空时看看书,小妹说: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学这些。

我认同了她的说法,我这也不好那也不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真是太闲了吗?没有人向我一样停止不住胡思乱想吗?

獾很强势,很自以为是,如果我是蛤蟆,可能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

蛤蟆再生气,愤怒和狂躁也只在他心里翻江倒海,没有一点儿外露,所以旁人根本看不出他的感受有多强烈。这个状态也是我,心里再生气,外面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情绪都压给了身体。

探索自己需要勇气和决心。可能我目前这两点还缺乏,总觉得心里的墙很厚重。我曾和自己签订过秘密协议吗?审判自己,惩罚自己。

蛤蟆觉察到自身的变化——他的内心深处多了几分力量。他发现自己能更理性地思考那些让人情绪翻腾或是感到害怕的想法。

很为有这个觉察的蛤蟆开心,也期待这样的自己到来。心情变了,很多状况都在发生变化。

他出去找朋友,我也出去找朋友。读完这两天的章节才发现,我竟然跟蛤蟆是同步的。有需求时向朋友求助,敞开和信任。

苍鹭说,“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人的痛苦和折磨都是条件反射般的状态。突然忘记了为自己负责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

蛤蟆在讲人生故事时提到父亲—“他很严厉,总对我不满意。我一直都渴望他的爱与关注,却从没得到过。”

记忆里好像几乎没得到过父亲的认可,他总是说我这不行那不行,直到现在,遇到事情跟他说时,他的言语间还是透露着对我的失望和无奈。我感觉很受伤,所以更加不敢提。

回忆里觉得家庭还算幸福,起码没有别人家大吵大闹,摔锅砸碗的情景。但小时候的我,经常感觉孤单和悲伤,现在也是。

努力维持家庭的平静,觉得已经做得足够好……自我怀疑、悲观。有时想,就是这样的我,余下的半生会是什么样呢?

童年并不能简单用几个词概括。总归是有感觉好的,有感觉不好的。

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你做到了吗?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蛤蟆几乎要爆发了:“你又来了,又在问问题。告诉你,我受够了你一堆该死的问题。

和蛤蟆一样,我讨厌死了别人的追问,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我感觉烦躁,我觉察到恐惧权威。今年体验了面对权威的喋喋不休时,像蛤蟆一样和对方大吵一架。当时心脏剧烈跳动,内心却平静,可以清晰表达感受。只是这个权威不是亲密关系里的人,所以敢。

若遇到不快时,继续践行表达愤怒。可是真要在亲密关系里,估计我还是会空白、僵住。

看到童年的蛤蟆很怕在酿酒厂为父亲工作时,我想起童年的自己害怕和父亲待在一起、做事情。

农村长大的我,在童年时期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和父亲一起压力就很大。他不允许散漫、偷懒,还要斥责我干活不像话,有些活对小孩我、少年我来说真得太累了。

也有过温情时刻,夏天的中午时分,和父亲干完活,又热又渴,他在地里摘了个西瓜,我们分着吃。

再后来,不需要种田地了,我带儿子回家,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带我们去地里,去果园,去生态园遛弯。他老了,也没那么挑剔了。

父亲应该还有更多温情,只是我把那些不愉快记得很牢。这只是头脑的防御危险的策略,但又怎样呢?

得不到肯定认可的我,总是寻寻觅觅,虎头蛇尾,容易放弃,找不到人生方向。看到了,还不知道该怎么转念。

总希望有人能带领,给出方向,我才能落实;

总希望有什么可以依靠,除非走投无路;

总是激发不出自身的活力,在没有动力的时候,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第一遍略读,第二遍稍微精读。每读一遍都感觉自己和蛤蟆经历类似,好痛啊,有时也会觉得读不懂。

一次次体验蛤蟆,我想也总会有够的时候,那时会放开。

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营造一个还有人跟我一起读的环境。我的悟性没那么高,最好一点点来。

谢谢蛤蟆陪我走过了这段时光,谈不上多快乐,但能量确实有提升。一次又一次消沉,大概是为了破我这个“求好”的执着来的,教我允许自己,也允许他人。

看见、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随顺世间的规律,来的来,走的走。





往期推荐

阅读 | 我爱你,但没有爱的感觉了,该怎么办?--《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1)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2)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3)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4)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5)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6)
阅读 | 只需要非常少的实际努力--《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7)
阅读 | 学会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8)
阅读 | 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被讨厌的勇气》
阅读 | 了解自己,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阅读 | 只有自己想改善时,别人的启发才能达成收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1)





在看点这里

鸿雁传姝
你眼光真好,挖到宝藏啦~ 我是姝立,孜孜不倦,自由书写数年。 欢迎你的陪伴,我们一直写下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