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20日,我院成功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蒙古族传统音乐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民族音乐传承驿站主办,民乐系、民声系相关专业师生共同参与。
11月16日上午10点,在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楼423教室开展了“雅托噶与长调——蒙古族传统音乐交流展示”活动。本次教学公开课由乌兰其其格教授主持,我院民族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了实践学习。
活动邀请到了苏尼特王府乐手扎木苏流派重要传承人呼其图和乌珠穆沁民间歌手乌日图那斯图、阿龙莎娜等艺术家。在课堂上,针对长调、雅托噶表演技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展示和交流互动。
本次活动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学生问呼其图老师关于弹奏雅托噶所用义甲的材质、琴身长度等问题。老师解答到:“所提及的指甲是采用羚羊角制作而成。羚羊角与牛、羊角存在显著的差异。羚羊作为野生动物,其生活习性及大自然赋予的血肉乃至骨骼特质等都与家畜有着天壤之别。因此,羚羊角制作的产品声音独特且不易磨损。至于琴身长度的问题,是出于出行便利考虑而设计的。”
乌日图那斯图老师与我院长调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借鉴双方独特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乌日图那斯图老师认为,双方教学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她会在假期带领学员回到草原和牧区,从搭建蒙古包开始,亲身体验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感受文化底蕴,这样学员才能更好地融入音乐,与歌曲达到完美合一的状态。
此外,乌日图那斯图老师的教学特点还在于不会过分要求学生的嗓音条件,而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指导。在每位学生的第一堂课上,她只会讲解长调的美丽特征及相关的音乐技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长调歌曲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我院长调教师乌云谈到科尔沁长调与锡林郭勒长调之间的不同风格特征问题,她认为不同地区的长调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科尔沁长调以高亢激昂的音高作为其显著特点,结束时通常会提高音调,在高音位置上结束。与此不同的是,锡林郭勒长调则具有较为细腻的诺古拉,两者在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论点为长调歌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最后,志愿者发表对本次活动的参与、学习感受。有同学认为只有当我们脱离书本,亲身参与真正的音乐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非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通过实践学习,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非遗知识,为未来的非遗音乐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6 音乐学研一徐飞扬同学发言
图7 音乐学研一刘佳龙同学发言
图8 音乐学研一李嘉欣同学发言
本次非遗进校园“雅托噶与长调——蒙古族传统音乐交流展示”活动,通过民间艺术家的展演、与学生的合奏及互动交流,充分展现了蒙古族非遗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人们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以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己任,让非遗音乐在新的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