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上午,我校开展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进校园专题活动。本轮系列活动为《音乐教学法》课程与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传承教学。由姜晓芳、张媚、范菁三位老师主讲,并且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达斡尔族的四位民间艺术家多虎林、金树林、郭秀林和孟丽芳老师,鄂伦春族艺术家关金芳老师和木社勒同学,以及鄂温克族的两位民间艺术家萨仁格日勒与涂玉娜老师。他们不仅带来了各自民族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机会。
涂玉娜和萨仁格日勒老师在示范鄂温克族民间舞蹈
首先,涂玉娜和萨仁格日勒老师要求学生们两两一组,围成圆圈。两位老师向同学们示范鄂温克舞蹈的基本步伐——“跟靠步”“跺步”。“跟靠步”是鄂温克族舞蹈最具特色的步伐之一,在做“跟靠步”时,舞者的双脚紧密配合,一只脚向前跟步,另一只脚随即靠上,动作连贯且富有节奏感,生动地展现出鄂温克族人民在山林、草原间行走、劳作的姿态。“跺步”在鄂温克民间舞蹈中也较为常见,通过有力地跺脚,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跺脚的力度和节奏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情境,比如在表现狩猎成功后的喜悦、庆祝等场景时,跺步的力度会增强,节奏也会更加明快,充分体现出鄂温克族人民的豪迈与爽朗。
木社勒、涂玉娜老师、萨仁格日勒老师共同展示鄂伦春族舞蹈
然后,鄂伦春族的年轻小伙木社勒,简单介绍了鄂伦春族的舞蹈动作的几个特色:第一,有大量模仿动物的动作,例如模仿鹿、熊、鸟的动作等;第二,在脚步动作上有“滑步”“拖步”等。“滑步”使得舞者能够在舞蹈场地中灵活地移动,身体重心较低,就像在山林中穿梭一样;“拖步”则是脚跟先着地,然后缓慢拖动脚掌,仿佛在讲述古老的故事或者展现鄂伦春人在森林中行走的姿态;第三,手部动作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境,例如双手向上伸展,表达对天空、神灵的崇敬,双手在胸前交叉摆动,模拟打猎时拉弓射箭或者是采摘果实的动作,体现鄂伦春族的狩猎和采集生活。鄂伦春舞蹈整体上节奏强烈而鲜明,就像鄂伦春族在庆祝狩猎丰收或者节日时的那种欢快的氛围。同时,舞蹈整体风格自然、质朴,反映了鄂伦春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学们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反复练习及民间艺术家们的细致指导,学生们逐步领悟了每个动作的要领和舞蹈的节奏感,从而使得整个舞蹈表演愈发生动流畅。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本次活动得以圆满结束。
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合影
本次活动强调非遗歌舞在音乐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舞蹈在促进文化理解与多元体验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融入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到各种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心态。本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民间艺术家们深入交流学习的平台,还为推动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END
✦
撰稿丨李赛钰 赵纪晓
编辑丨季怡涵
审核丨师占成 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