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非遗音乐舞蹈进校园活动——三少民族非遗歌舞与广场舞教学

文摘   2024-11-04 12:12   内蒙古  


2024年11月1日上午10:00—11:30,由内蒙古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主办,音乐学院协办的三少民族非遗歌舞与广场舞教学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丽娜、乌兰其其格、侯燕、乌云塔娜、刘玉欣五位老师主持,并邀请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的八位民间艺术家:关金芳、郭秀林、金树林、萨仁格日勒、孟丽芳、涂玉娜、多虎林等进行歌舞与民族广场舞教学。这些艺术家们以翩跹的舞姿和优美的歌声打动着数百名学生的心。





图一 丽娜老师与乌兰其其格老师主持活动

上午10时左右,在丽娜老师与乌兰其其格等老师的主持下,宣布活动开始
第一个环节,是来自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家小伙木社勒的民族韵律舞蹈,该舞蹈以展现黑熊互斗的《斗熊舞》为主,表现为:上身微微前倾,双膝屈曲,双手置于膝盖上,双脚持续跳跃的同时,双肩和头部左右摇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森林中黑熊互斗的场面。

图二 木社勒展示《斗熊舞》

第二个环节,是鄂温克族民间艺术家涂玉娜与萨仁格日勒带来的鄂温克民族韵律舞。由于鄂温克人崇拜“火神”,因此,鄂温克舞也被称作是“篝火舞”。受狩猎文化影响,“篝火舞”中存在大量模仿动物的行为,如:狍子走路、兔子蹦跳等。舞蹈进入高潮阶段时,两位艺术家示意同学们共同参与,围圆共舞。在热烈的氛围烘托下,近百名师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现场好不热闹。


图三 涂玉娜与萨仁格日勒展现民族舞

图四 近百名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民族舞

第三个环节,是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家关金芳带来的歌曲《纳日木》,歌曲唱到尽兴处,关金芳邀请师生们边舞边唱。这样的参与方式,使得师生们以“我者”的身份,切身感受到了来自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结束后我与关金芳老师聊天,她说:“我的很多歌都是太爷爷教会我的,60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起我太爷爷的样貌,但他的歌声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

图五 关金芳老师歌唱《纳日木》

图六 在关金芳老师的号召下学生们围圆而舞

第四个环节,是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家郭秀林,金树林,孟丽芳,多虎林带来的达斡尔民族舞蹈。达斡尔族舞蹈与狩猎文化息息相关,在跳舞时,舞者常常用‘罕拜、额呼乐、哲呼乐’等衬词来衬托舞姿。这样的衬词多为劳动时即兴发出的喊声或模仿禽兽的叫声。这也充分说明,达斡尔族民间舞蹈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关联。在四位艺术家跳舞过程中,师生们主动加入,与艺术家们共舞。

图七 师生们和四位艺术家共同起舞
第五个环节,是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家郭秀林带来的歌曲《农夫打兔》,全曲诙谐幽默、氛围轻松欢快。一曲唱罢,学生们主动向郭秀林老师提出想学习该歌曲的愿望,在郭秀林老师一句一句的细心教导下,学生们最终学会了这首传统的达斡尔民歌。

图八 郭秀林老师教唱《农夫打兔》

最后,在活动将结束时,来自音乐学院2024级音乐教育班的研究生张栋,在同学们的簇拥下登台为艺术家们献舞,该舞蹈为音乐教学法中常见的声势教学舞。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家小伙木社勒登台与张栋共舞,现场掌声雷动。最终,乌兰其其格老师代表师生群体对各位艺术家进行致谢。师生们与本次活动艺术家们合影留念。

图九 张栋同学的声势教学舞

总之,通过本次三少民族非遗歌舞与广场舞教学活动,使得师生们更加了解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民俗文化,也使得师生们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感的同时,对优秀民间歌舞艺术的发掘与保护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


图十 艺术家们的合影



图十一 师生们合影留念






-END-


撰稿 | 徐东昌

摄影 | 书圆

编辑 | 敖艳

审核  |巴雅尔图 乌兰其其格 侯燕





草原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驿站联盟
致力于蒙古族及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传播、发展以及传统音乐的文化互动、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