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先生马尾胡琴艺术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第三分会场发言综述

文摘   2024-11-11 09:59   内蒙古  
2024年11月2日,布林先生马尾胡琴艺术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第三分会场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维力斯酒店贵宾楼16楼2号会议室举行。


上午场:

11月2日10:40-11:55


第三分会场第一部分主持人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庆歌乐,评议人为内蒙古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照日格图。本场会议发言人共四位。

图1 照日格图(左)庆歌乐(右)


第一位发言人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代兴安,代兴安以《民族音乐长河中的一颗明星 ——以布林先生的艺术事业为例》为题。主要从四个部分阐述他的生活轨迹、艺术价值、研究思路与深奥的思想,来论述布林先生作为民族音乐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蒙古族当代音乐艺术实践与理论的巨匠,是把艺术事业与兴趣爱好相统一的人,是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人。

图2 代兴安


第二位发言人为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一级艺术评论员叁布拉诺日布,叁布拉诺日布以《传统乐器——潮尔》为题。主要介绍其传统乐器潮尔于2013 年开始由内蒙古电视台的布仁老师在通辽市科尔沁职业艺术学院办潮尔培训班的溯源阐述,而后又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办潮尔培训班,从而使得演奏潮尔的人发展起来。作者提到潮尔是适合长调和蒙古族叙事民歌的,是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族古代生活,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游牧生活等生活情景的,它不仅是我们辽阔草原的牧歌,也是我们传承的瑰宝。

图3 叁布拉诺日布


第三位发言人为内蒙古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照日格图,照日格图以《“68 年媒体事业与 10 个问题”——布林老师口述采访记录》为题。主要就其“入职电视台” “早期工作经历”“媒体工作与专业”“电视是艺术吗?”“直到 70 岁还亲自 做画面编辑的经历”“电视原创作品”“廉政勤政”“分管工作”“从事马头琴 专业表演与研究”等十个方面进行初步口述采访与整理,为梳理与研究布林老师在电视台工作的经历与贡献提供资料。

图4 照日格图


第四位发言人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乌兰牧骑二级演员萨仁格日乐,萨仁格日乐主要以《北疆文化中潮尔道歌曲调式的旋律结构规律分析》为题。主要通过音乐的音律规定来分析潮尔道歌曲的调式风格,以便更深刻地分析与理解潮尔道歌曲的组成规律,更科学性地了解潮尔道长调民歌,展示蒙古族的音乐才华和艺术创作力,展示游牧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

图5 萨仁格日乐


评议人照日格图对以上发言人的发言进行总体评价以及一一点评。本场会议通过四位发言人的不同角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布林先生在艺术、文化、媒体和音乐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从潮尔的传统乐器到布林先生的多面艺术生涯,再到他对媒体事业的贡献和对蒙古族音乐的研究,文章展示了蒙古族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图6评议人 照日格图





下午第一场:

11月2日14:00-15:30


第三分会场第二部分主持人为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二级艺术评论张劲盛,评议人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贺宇教授。本场会议发言人共六位。

图1 贺宇(左)张劲盛(右)


第一位发言人为中央民族大学讲师海木日台,海木日台的发言题目为《马头琴上演奏长调的技法研究 ——以“都门”长调歌曲为举例》。主要介绍了蒙古族文化中长调的重要性以及马头琴独奏演奏“都门”长调的研究现状和意义。现今,人们虽越来越重视对长调的全面研究,但关于马头琴独奏演奏“都门”长调的研究仍然较为稀缺。因此,该研究旨在探索用马头琴演奏“都门”长调的多种方法,以填补这一学术空白。通过对“都门”长调的系统研究,希望为蒙古族音乐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同时推动对传统音乐形式的保护与传承。

图2 海木日台


第二位发言人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乌力吉贺希格,乌力吉贺希格的发言题目为《马尾胡琴三种定弦五种演奏法理论体系传承创新探究》。主要对蒙古族马尾胡琴类乐器同根分流的不同种类、分布地区部落文化特征及其相关乐种的风格进行简单的概述。其次对马尾胡琴三种定弦五种演奏法38理论形成体系化发展过程及其传承创新探究。最后概括了马尾胡琴三种定弦五种演奏法理论体系在马尾胡琴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教学实践中传承与创新的新局面。

图3 乌力吉贺希格


第三位发言人为集宁师范学院讲师乌云毕力格,乌云毕力格的发言题目为《关于马头琴音乐记谱问题的重新审视》,主要介绍了马头琴音乐记谱现状主要局限于单声部旋律记谱以及其实际表演中的现象为双弦演奏形成独特的“和音”或“潮尔音”效果。其次介绍了重新审视记谱问题的重要性:从宏观角度看,有助于理解和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保留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微观角度看,为演奏者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展现马头琴音乐的丰富内涵。最后给出了完善记谱体系的建议:要从马头琴独特的演奏形式和音乐情感表达的艺术性出发,提出具有“思辨性”的观点和“创见性”的建议。

图4 乌云毕力格


第四位发言人为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刘婷婷,刘婷婷的发言题目为《历史记忆与当代建构:刍议蒙古族马尾胡琴》,主要讨论了马尾胡琴这一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共有的弓弦乐器的历史、形制、演奏方式以及其在学术界的争议。由于史料的缺乏,马尾胡琴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例如其具体形态、演奏方法、是单一概念还是一类乐器的总称,以及它是历史遗存还是现代重构等。当前学界通过将马头琴、潮尔、叶克勒等蒙古族传统外弓弦鸣乐器归类为马尾胡琴,并对这些乐器进行统称,试图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利用不同的记忆载体对马尾胡琴的历史进行记载和阐述。目的在于通过文本记忆、集体记忆、表演记忆三者的互证来探讨马尾胡琴的相关问题。

图5 刘婷婷


第五位发言人为通辽市文化馆职员娜布其,娜布其的发言题目为《马尾胡琴“勃依拉鲁特·达日拉嘎” 技法研究 ——以<太仆寺阿斯尔>乐曲为例》,马尾胡琴作为蒙古族传统弓弦乐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者主要基于国家级马头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布林巴雅尔的理论体系,聚焦于马尾胡琴的两种独特演奏法——“勃依拉鲁特·达日拉嘎”,这两种演奏法分别以“归勒格·勃依拉鲁特”和“阿图古鲁·勃依拉鲁特”为核心。通过详细探究其形成原因、发声原理及演奏技法,旨在深入分析《太仆寺阿斯尔》这一经典乐曲在不同演奏法下的艺术特征和技术要求,展现马尾胡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图6 娜布其


第六位发言人为兴安盟爱艺思艺术学校好日娃,好日娃的发言题目为《守正出新:布林先生与马尾胡琴艺术跨界融合的路径分析》。主要探讨了布林先生在马尾胡琴艺术传承与跨界融合方面的贡献和实践路径。好日娃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概述了布林先生的生平和马尾胡琴艺术的历史。在守正方面,分析了布林先生对传统演奏法的保护和传承;在出新方面,探讨了他推动马尾胡琴艺术跨界融合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具体案例。最后,文章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反思,提出了对马尾胡琴艺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图7 好日娃


评议人贺宇教授对6位发言人的发言进行总体评价,并一一点评。评议人认为这些研究专题填补了马尾胡琴艺术总体研究中的部分空白与不足,首先是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探索马头琴和长调艺术的“同构”关系,论述了传统文化的一体性。其次是拓展了马尾胡琴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针对刘婷婷的文章进行了详尽的评析。在文章中,作者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从人类学中的文化记忆角度出发,对这一主题进行了主观性的分析。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马尾胡琴的理解,还促进了对其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认识。通过将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全面且深刻的研究框架,为后续相关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图8 评议人 贺宇




下午第二场:

11月2日15:35—16:50


第三分会场第三部分主持人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齐占柱,评议人为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一级艺术评论叁布拉诺日布。本场会议发言人共五位。

图1 叁布拉诺日布(左) 齐占柱(右)


第一位发言人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导演乌兰巴根,乌兰巴根的发言题目为《心声影像:布仁老师的光影世界》,主要对布仁老师的一生奉献和敬业精神、文化传承精神进行详细阐述,用其一生事迹与精神激励后人。

图2 乌兰巴根


第二位发言人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张凡,张凡的发言题目为《布林先生对马尾胡琴艺术理论的贡献》。主要介绍了布林先生对马尾胡琴艺术理论的重要贡献是基于其丰富的艺术实践、田野考察和文献阅读。其次介绍了布林先生的成就来源于其谦和坚韧的性格、独特的工作生活轨迹、清晰的自我历史定位。最后分析阐述了布林先生的马尾胡琴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经验与自身田野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三种定弦五种演奏法”知识体系;拓展了人们对马头琴的认知,成为蒙古族传统音乐“常识”的一部分。阐释马头琴和长调艺术的“同构”关系;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理论的杰出成就体现了传统器乐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一体性;推动了对马尾胡琴艺术总体发展方向问题的把握。

图3 张凡


第三位发言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口传音乐研究与数字化应用中心刘玥博士发言题目《潮尔“一位三音”概念的提出、应用与发展》。“一位三音”是指在潮尔(一种马尾胡琴)演奏中,特定的弦位上可以同时发出三种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实音、自然泛音和复合泛音。这个概念是基于对色拉西大师历史录音的研究,并在布林先生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提出的。作者旨在回顾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当前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关于马尾胡琴演奏与研究的兴趣,促进更广泛深入地探讨。

图4 刘玥


第四位发言人为内蒙古艺术学院研究生萨琳汗,发言题目《卫拉特叶克勒泛音演奏“一位三音”的应用探索》。作者以《神奇的黑鬃马》为例,分析卫拉特叶克勒泛音演奏中的“一位三音”现象,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此外,作者还从泛音位、演奏技巧、风格特征和琴的构造等四个方面对卫拉特叶克勒演奏进行了探索,强调了马尾胡琴的研究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图5 萨琳汗


第五位发言人为乌审旗马头琴乐团团长金海,发言题目《浅谈布林先生与马尾胡琴》。作者梳理田野调查音视频资料马尾胡琴的多种定弦、多种演奏法风格特点、创作技法进行阐述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需要更多的人通过亲身学习和研究活态传承才是真正的传承和保护,并且通过实践才能更合理地进行乐器改良


图6 金海


评议人叁布拉诺日布本组发言进行总体评价。表示作为传统艺术的潮尔在布林先生的不懈努力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布林先生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的同时,还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并喜爱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评议中特别强调卫拉特叶克勒泛音演奏技巧的研究意义,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马尾胡琴(即叶克勒)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地位艺术价值。

图7 评议人 叁布拉诺日布




 <<< END >>>


摄影丨张瑞

撰稿丨2023级音乐与舞蹈学 李嘉欣

编辑丨敖艳

审核丨史永清 乌兰其其格

草原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驿站联盟
致力于蒙古族及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传播、发展以及传统音乐的文化互动、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