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央行可能春节前降准;瑞银:A股1月是绝佳时机。

文摘   财经   2025-01-13 20:57   北京  


【中信证券:央行可能春节前降准】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央行在四季度例会上明确表明了稳汇率、防空转和稳房价的态度,尤其在汇率方面,新增强调三个“坚决”,汇率或是当前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春节前居民取现、信贷开门红、大规模置换债前置发行和缴税大月等因素,央行可能在春节前进行降准。

同时,央行可能会继续对债市风险进行提示,并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国债卖出工具稳定债市利率预期。 

【潘功胜:保持流动性充裕和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水平,加大财政支出的强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和方向。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和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央行)

【高盛:预计未来一年美元将上涨5%或更多】


高盛集团上调了对美元的预测,理由是美国经济强劲,关税上调可能会减缓货币宽松政策。

包括Kamakshya Trivedi在内的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随着新关税的实施和美国经济的持续表现,美元将在未来一年上涨约5%。”即便这次上调美元预测,“我们仍认为美元有进一步走强的风险。”

这是高盛在大约两个月内第二次上调其对美元的预测,原因是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以及唐纳德•特朗普计划征收的关税可能加剧通胀,并使美联储的宽松政策脱轨。

周五公布的就业报告强化了对就业市场弹性的看法,提振美元兑欧元和澳元等货币的前景,对美元的乐观情绪料将进一步增强。(环球市场播报)


【国务院: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新华社)

【中汽协: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59.6万辆 同比增长34%】

中汽协数据显示,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万辆和15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5%和3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

【华为聚焦算电协同 有望带动液冷、储能等产业】

1月13日下午,华为召开直播发布2025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提出算电协同将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模式。

算电协同,即“算优化电,电支撑算”,是指计算资源与电力资源的统筹调配,旨在通过两者的协同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永真表示,“算电协同”实际上是追求“信息-能源协同”,再具体就是更全面的“算-电-热-碳协同”。该政策将利好液冷、热泵、储能、微电网、综合能源、能源互联网以及信创等行业。

从投资机会上讲,一方面,数据中心快速增长带动电源和变压器等相关设备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力的不断提升加速对能耗问题的关注,实现算电协同需要液冷等技术配合。(财联社)

【机构:在俄罗斯遭到更严厉制裁的背景下 油价将一路飙升】

不久前,拜登政府扩大了对克里姆林宫能源部门的制裁,目标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商和运输俄罗斯石油的船只。

据高盛称,去年目标船只每天运送170万桶石油,相当于俄罗斯出口量的25%。

该行分析师表示,俄罗斯产量将暂时减少100万桶/日,可能会推高布伦特原油价格,使其略高于每桶70 - 85美元的区间,但鉴于欧佩克+的闲置产能和提高产量的能力,(制裁的)长期影响将有限。(新浪)

【宁德时代计划聘请银行安排香港第二上市事宜】

1月13日,据彭博社报道,宁德时代准备聘请美国银行、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摩根大通牵头安排今年在香港的第二上市事宜。

宁德时代此次的股票发行规模或是近年来香港最大的发行活动之一,可能还会有其他银行加入。

此前报道,宁德时代考虑最快今年上半年在香港第二上市,可能筹集至少50亿美元。(凤凰网)

【国金电子:川普上台在即,重视自主可控趋势投资机会】

特朗普1月20日上台,预期对于国内科技行业制裁或将持续收紧。高科技产业自主可控为产业趋势,近期核心环节或将有突破性催化落地。

半导体制造链(核心设备、材料、先进封装)国产化率有望持续加速。对于fab来说,设备国产化率有望加速。

对于设备厂来说,零组件国产化率提升有望成为立身之本,目前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为GKJ、量/检测设备。

当前较细分零组件国产化率仍较低,后续有较大提升空间,看好零组件厂商发展,静待订单加速落地。
 
建议关注:GKJ产业链:必创科技,福光股份,茂莱光学。先进封装:长电科技,甬矽电子,通富微电。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中科飞测,精测电子,芯源微,拓荆科技,京仪装备,精智达。设备零组件翻新新莱应材,江丰电子,英杰电气,珂玛科技,百傲化学,富乐德。

【AI“基石”数据标注产业有望迎20%复合增长】

素有“人工智能基石”之称的数据标注产业迎来政策支持。

今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其中提出,到2027年,数据标注产业专业化、智能化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大幅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由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大模型的智能水平,因此数据标注也被视作人工智能的基石。(财联社)

【海关总署:跨境电商新业态进出口达2.63万亿元 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

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了2.63万亿元,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自主品牌圈粉无数,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到了21.8%。(中国网)

【中信建投:锂电箔迎盈利拐点,看好铜箔板块机会】

HVLP铜箔可最大限度减少电子产品中的信号损失,可用于高频高速数据传输,适用于AI和5G通信,AI数据中心建设将增加对高频高速PCB和CCL的用量,进一步带动高端铜箔的需求。

载体铜箔在IC领域的应用:载体铜箔具有铜瘤均匀、表面平整、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好等优势,常应用于IC电路封装中连接芯片和封装基板,实现信号传输和电路互联。

此前上述两个高端铜箔产品都主要由日韩供应商垄断,而近年已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具备用量+国产替代率双升的逻辑。

锂电铜箔涨价迎来盈利拐点:铜箔企业2023H2以来陆续进入全线亏损状态,当前伴随

1)两年亏损后企业挺价诉求强烈,预计25年起B厂铜箔涨价2-3k

2)快充、硅碳和超薄带来产品强度和厚度的升级成为趋势,例如C厂逐步切4-4.5um和高拉伸强度铜箔,铜箔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转正。

建议关注:德福科技(主业11-12月开始业绩转正,载体铜箔做日本进口替代)、铜冠铜箔(RTF铜箔龙头,HVLP月销突破百万吨)、诺德股份、中一科技、嘉元科技等。

 
【瑞银:A股1月是绝佳时机】

瑞银亚太区总裁康瑞博表示,中国已经展示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决心。

无论是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进展,还是新政措施将对2025年投资格局带来的影响,新春伊始的1月都是绝佳时机。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财联社)

 【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新一轮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举措迅速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增速较三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尤其是12月,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创历史新高。

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进口18.39万亿元,增长2.3%。(央视新闻) 

【华泰金属:金价上升空间最大】
 
上周美国公布经济数据连续超市场预期,其中12月失业率4.1%,非农就业人数25.6万人。

本轮再通胀逻辑中推升铜铝等金属上涨的本质是宏观实体经济的强劲预期,这是导致美元指数、长端美债收益率与金属价格同步上涨的主要原因。

再通胀交易或延续,金价上升空间最大
 
大宗商品的普涨会阶段性形成对通胀的自我强化,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上行,而再通胀逻辑的结束往往以美国经济数据边际走弱,油价对通胀的外部冲击预期放缓为节点.
根据历史上来看,演绎再通胀逻辑对金价推升的周期大约在1-2个月,本轮再通胀交易的起点在12月20日左右,由于美国CPI数据将在本周公布,同时临近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加关税对通胀预期的外部冲击或仍将延续至少两周及以上时间。

因此未来1个月有色整体板块或均将受益于再通胀逻辑的推升,但考虑工业金属处于传统淡季,现实或对宏观预期形成一定压制,金价对再通胀逻辑的敏感度更高,或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黄金股目前处于过去10年估值分位数的下20%水平,无论从金价上涨还是股票估值角度看,黄金股性价比均十分突出。

【西部计算机:美加码对华科技制裁,安可迎来发展良机】

1月20日,特朗普将正式宣誓就职,中美科技博弈预计将延续。在党政、金融、能源、电信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中,以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为代表的核心基础软硬件实现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在外部封锁+国内政策支持下,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相关公司:
(1)信创:中国软件、达梦数据、麒麟信安、海量数据;
(2)国产算力: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不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据此投资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观点仅供参考!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 往期传送门 ↓

机构江湖
专注基金研究,寻找投资之光,避开黑暗之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