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 非遗美育,激发创造力——非遗美育进校园

文摘   2024-12-09 16:30   上海  

非遗美育

激发创造力

非遗美育进校园


学校在落实”双新“过程中,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实施体系,同时学校的课后服务素质教育活动与日常课程相得益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各项活动,当美育与非遗相互碰撞,“非遗美育”系列活动应运而生。

11月,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被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授予“非遗美育”孵化实验基地的荣誉。美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为此引进优质的校外团体、家长等第三方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体验,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了解并传播非遗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认知。

- “非遗美育”孵化实验基地 -


非遗羊毛毡制作

传承与创新

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提供的《非遗羊毛毡制作》活动课,是学校“非遗美育”课程的亮点之一。在王老师和非遗传承人哈提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聆听了关于哈萨克族“非遗羊毛毡”的典故,还亲手制作了羊毛毡胸针或项链。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创造力,更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学生感言

参与非遗羊毛毡活动课是一次深刻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在活动中,我学习了羊毛毡的制作技巧,从选材到成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通过不断的实践,我逐渐掌握了羊毛毡的制作精髓。每当手中的羊毛逐渐变成一个个小圆球时,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次活动课不仅让我掌握了新技能,更让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我希望能够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羊毛毡制作的乐趣。

——七4班刘朗醇

羊毛毡制作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源自新疆的传统手工艺。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羊毛毡不仅可以制作饰品,还能用于砌墙、盖房子,在新疆当地有许多“毡墙”和“毡房”。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了亲手实践。今天我们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羊毛小胸针。毛毡制作的过程不需要使用胶水,而是像揉面团一样将铺好的羊毛搓在一起,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我期待非遗羊毛毡的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也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并参与其中。

——七10班张家溱


非遗楚香

文化与历史的交融

此外,学校的非遗美育课程还包括由七年级家长带来的《非遗楚香》活动课。楚香,作为中国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这门活动课,学生们将学习到楚香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寻找香的芳踪。这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也是一次对自然趣味和专注力的培养。







学生感言

轻烟缭绕,香气袭人,令人心旷神怡。湿润的香泥在指尖缓缓塑形,那份喜悦随着从模具中小心取出,直至装盒,整个过程宛如一场心灵的净化之旅。学习楚香的知识,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香”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红楼梦》中对“香”的细腻描绘。凤姐儿的辛辣之香,映射出她火辣的性格;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暖香与冷香,秦可卿的甜香,都展现了“香”文化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传承这份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认识和体验香文化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亲身感受这份文化的魅力。

——八2班兰天、刘沐萱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设的活动课——《非遗楚香》。在这个活动中,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还学习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每当课堂上弥漫着那股香气时,我总能感到心情平静,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香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古代就已成为文人墨客的必备之物,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不同的香具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安神、助眠等。老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香的历史起源、功效以及古人如何使用香。在一次特别有趣的课程中,我们还亲自体验了制香的过程,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此外,香文化也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香囊。在感到焦虑或烦躁时,点燃一支香,不仅能够为生活增添一份小小的享受,还能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八3班 付爱家


面塑艺术

民间艺术的传承

在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已开展了多年的“面塑”活动课也深受学生欢迎。这门活动课旨在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色和魅力。

学生感言

经过两个多月的“面塑”活动课学习,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捏制各种面塑造型,还传授了许多专业技巧,如搓、按、压等。同学们都沉浸在这种快乐和创造性的氛围中。我们尝试制作了许多小动物造型,包括鸭子、大象、章鱼,还有果篮等,我对这些课后服务活动感到非常兴奋。

——六12班 何昕妍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门面塑活动课。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不仅学到了制作面塑的技巧,还收获了满满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友好互助,让我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作品,并且在过程中不断成长。

——六7班 朱胤全


“非遗美育进校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相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播非遗文化,同时也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力。期待非遗美育在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供稿:课程中心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学校信息发布及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