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8日,我校四个年级分别召开了家长会暨家长学校活动,许校长向家长交流了在“双新”背景下如何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达成有效的亲子沟通,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完成初中学业。备课组长和任课老师也从学科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使家长明确了各学科的学习要求和难点,从而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我们延育CLUB家长学校也走进了班级,七八年级每个班各有1到2位家长作为家长讲师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下面是七年级的家长讲师代表所做的分享,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亲子沟通之道:
认真倾听与好好说话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我想我们做父母的都是深有感触,我们都希望能有顺畅、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在和孩子相处方面,我们能做什么、该怎么做。我想从“听”和“说”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想法。
先来谈谈“听”
小时候,孩子经常会叽叽喳喳地围着我们说个不停,有时候我们都嫌烦。但孩子长大了,特别是在这个年纪,青春期或准青春期的阶段,我们想让他们什么都跟我们说,有点不太容易了。我记得我女儿上六年级的时候,由于初中课业要求明显比小学高,加上班级同学都很优秀,孩子的压力比较大,明显话变少了,好像是到下学期时,她经常是不跟我们说什么,而且敏感、容易不高兴,对爸爸妈妈也是爱理不理,有时候还会怼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少惹她吧,青春期的孩子惹不起,离她远点,相安无事吧。后来,一本书上有一句话触动了我,“孩子远比他(她)看上去的更需要你们”。孩子表现出这样,她的内心面临很多的压力和起伏,她更加需要家长的关心和陪伴。于是,我就努力地去靠近她。
先从“听”来做,我用四个字来概括——“认真倾听”。当她跟我说什么,我会看着她,认真地听她讲,不让别的事情打扰。同时,不轻易去评判,尤其是不以一个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评判,如果孩子说了某件事,我马上要去教育她指导她,她可能一下子就失去了倾诉的欲望。先听,并且换位思考,然后去共情。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倾诉。如果我们能做个好的听众,提供一点情绪价值,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地敞开心扉。一次两次之后,她会很愿意跟我讲。现在这方面,已经初步有一些效果。孩子经常会把学校发生的事情讲给我听,而且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想跟你聊天”,跟我预约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时光。我很珍惜这样的时光。
第二点,谈谈“说”
我也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就是“好好说话”。我们都想好好说话,但有时候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孩子把我们气得要命,都想骂想打了,好好说话真做不到。但,我们要努力做到这一点,这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与各位家长朋友共勉。举个例子,一次考试,当孩子考了 90 分,我们是祝贺她考了 90 分,还是问她怎么错了那 10 分。作为家长,我们可能有这样的心态,觉得考了 90 分,还不错,但重点是怎么只考了 90 分,是卷子难吗,还是有些你不该错的错掉了。我觉得我们该怎么跟孩子说,因人而异。因为我的孩子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她已经很会关注那失掉的分数,我就不会跟她强调,我会跟她说,祝贺她,考得很不错。无论是怎么样的说话内容,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要心平气和,尊重孩子,不要轻易地指责,努力做到情绪稳定。
班主任老师跟我们反复强调过,要多鼓励孩子,孩子要有成就感,才愿意为这件事情努力。我也听过一个家长教育类的讲座,提到:在孩子获得成功时去强化一件事,比他在失败时去强化一件事要有效。我实践下来的确如此,孩子在这个年纪她不愿意听家长的说教,在她一件事做得失败或不好时,家长去唠叨,去强化,这时候的效果是不好的。如果在她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去表扬,对孩子的激励效果会更加好(比如测验考得好,我们说你看因为你努力复习,认真准备了,这次考得真棒)。我会在她考得不好的时候,真心实意地跟她说没关系,不要紧。但同时,我也会关注她的测验或练习情况,如有起伏或异常情况,我会跟班主任联系,寻求她的指导和帮助。我感觉,班主任是非常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几乎每次老师和我们家长发消息,都会提到要我们鼓励孩子,保障孩子的休息时间,多和孩子聊聊学校生活等等。
在孩子出现波动时,积极与老师联系,老师会给出非常专业、中肯的意见。跟孩子相处是门学问。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也是在成长或是“修炼”,愿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长感言
对我而言,每次参加家长学校,都是一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增进家校情感交流的契机。而此次活动,更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家校间心与心的碰撞。
首先,许校长的发言让我了解了学校在推行新教材过程中的各项举措,感受到了学校在应对各种挑战时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学生身心健康呵护的高度重视。他的言辞间无不都透露着延初人对教育教学的一片“赤子之心”,也促使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更多“潜心”的思考。
其次,从语、数、英三位备课组长“精心”准备的发言中,我体会到了老师们在教学上的“用心”,以及想要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上提质增效的“决心”。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就是“尽心”配合,家校携手,为孩子的学习助力。
最后,班务交流和家长讲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更多来自班主任的“爱心”和对孩子的“细心”。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认真倾听、好好说话是让我们走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家长要懂得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在他们每一次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同样也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失败。这些来自家长同伴和班主任老师的亲子关系小妙招,让我感到非常“暖心”。
我想,正是老师们对孩子们的“真心”付出,才会让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放心”。我也期待与学校和老师们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供稿: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