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简称“共富基本单元”)是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集成抓手,也是浙江融合“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总结了浙江以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推进城乡融合、高品质发展的路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品质城乡提供借鉴。
温州市龙湾区万顺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
一、推进中形成的主要做法经验
部门协同,加快构建城乡融合的基本单元建设工作协同路径。按照“整体大美浙江气质、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要求,成立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各部门协同深化城乡一体、高效协同的城乡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机制,着力探索城乡一体空间规划设计、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落地、存量用地有机更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动等方面的模式、路径。在《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规划建设集成改革方案》的统筹下,部门协同制定出台了《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浙派民居建设的指导意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等系列政策,从政策层面逐步消除城乡代差。
上下贯通,因地制宜探索城乡一体的基本单元工作落地路径。一方面,各地在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联创过程中,注重城市社区人口集聚优势和乡村生态文化优势互补,将城市社区作为乡村特色产品的集成展销地,将乡村作为城市社区公共活动补充拓展地。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城市社区居民对多元文化活动的需求,形成城乡最小单元资源的高效交互。例如,诸暨市东盛未来社区以“城市资本下乡,乡村生态进城,产生共享经济”为目标,与杜黄新村未来乡村联动建立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区域化党建联盟,通过亲子研学游、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扩大优质农特产品和服务供给(图1)。
图 1 诸暨市东盛未来社区与杜黄新村未来乡村开展结对活动
另一方面,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为契机,探索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为载体的乡村振兴转化通道,着重以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功能完善、文化彰显、治理有效、产业活化,引导乡村产业从单一化、低端化、碎片化向多元化、高端化、链条化发展,将美丽风貌转化为美丽经济。例如,舟山市嵊泗县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为抓手,加快提升空间环境,提高“一村一品”特色;以空间环境提升促进海岛产业振兴和渔民增收,推进海岛经济从单一传统捕捞业向现代渔业、贻贝养殖、鲜销加工、生态旅游、海钓运动等多元产业转型,打造枸杞-嵊山“山海奇观”县域风貌样板区(图2)。
图 2 枸杞 - 嵊山“山海奇观”县域风貌样板区行动方案
二、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辐射带动乡村不够。部分乡村道路破损坑洼、水电管网老旧等基础设施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设计、建设质量不高,维护能力不足;健身场所、口袋公园、公共厕所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山区海岛县乡村5分钟步行生活圈建设还不足。此外,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程度仍不够,城乡优质供水、污水处理、燃气供气、公路交通、物流宽带等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还不高,以城郊村、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城乡枢纽地带的公共服务设施品质不高,城市向乡村辐射优质公共服务断档。
城乡特色文化彰显方面,城乡区域性文化标识度和整体展示度不高。目前乡村传统文化相对保留较好,普遍形成了个性鲜明的“IP”(知识产权),但由于缺乏系统整体的区域性文化脉络梳理,乡村尚未发挥其文化影响力来充实城市文化体系,导致能够彰显区域文化、具有“共富味”的文化标识尚未形成。此外,城乡文化展示体系还不完善,目前乡村文化展示空间主要依靠乡村文化礼堂、宣传栏等实现,存在“碎片化”文化点缀现象;城市文化展示空间主要分布在区域人口集聚区,城乡接合部地区文化展示空间分布不均,断档断带情况依然存在。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多元主体参与程度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目前,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城乡基本单元的建设运营主要依靠政府牵头带动,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参与不够,在建设前期对城乡互补发展的后期长效运维和产业引入缺乏一体化的规划,规模化、统筹化、依托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增值化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尚未形成。此外,基本单元建设与城市更新、土地综合整治等系统性工作的联动推进有待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布局与空间环境综合提升,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空间布局一体化谋划布局还不够,缺乏系统联动,尚未形成城乡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态势。
宁波鄞州南部创意魅力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
三、对策建议
围绕“一老一小”公共服务提质,全面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存量挖潜和有机更新,落地一批托育机构、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持续推进城乡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发挥县城、中心镇等城乡重点节点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接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溢出,推进既有公共服务设施提档改造。进一步完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有效加大对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的辐射力度。
围绕特色文化彰显,全面完善城乡文化感知体系。多层次挖掘区域特质,提炼城乡精神内涵研究具有鲜明共富导向的区域性文化IP(知识产权),盘活一批文化基底较好的闲置空间,结合文化下乡和艺术下乡等服务,以微改造“绣花”功夫打造一批展示地方文化底蕴和特色,兼具时代新意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并串联形成文化感知路线,加快形成人人可观可感的城乡区域化文化意象。在城市中,营造更多展示乡村特色文化的场所,结合城市规划展示馆、市民中心等城市地标,企事业单位大厅等城市对外交流窗口,社区邻里中心、各类驿站等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结合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工艺体验、乡村特产展售等功能,打造一批层次丰富、可感可知可体验的“乡村文化感知空间”,提升城市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度和体验感。
围绕美丽经济转化,全面升级城乡产业结构体系。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单元建设,加强政银合作、政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投资地方政府设立的城乡更新类基金与专项债券。积极培育和引入综合服务运营商,鼓励专业运营主体统筹考虑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项目策划和规划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前置研究后续功能、产业互补、长效运营、资金平衡等问题,不断提升项目自我造血功能。依托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深化推进,在地缘相近地带统筹梳理一批城市文创设计室、集市、乡村采摘园、民俗画室、手工作坊等产业空间,联动美丽公路、美丽绿道、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等工作,在物理空间环境上形成城乡产业集聚。同时,吸引城市投资者、文化创业者、乡贤寻找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乡村“农创客”、传统手工匠人走向城市广阔市场,促进城乡产业交融,综合形成兼具美丽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效益的美丽产业带。
杭州余杭“禅径寻农 · 径鸬”县域风貌样板区
四、结语
浙江以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为载体,创新探索了“城市辐射乡村,乡村反哺城市,城乡一体提升”的实践路径,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浙江将持续在基本单元建设中落地城乡一体、品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特色文化感知体系、产业发展培育体系,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的浙江范式,为全国各地推进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作 者: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 薛欣欣;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邓媛祺
编 辑:袁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