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的世界里,每一场对话都蕴含着深刻的艺术。这不仅仅是对话的艺术,更是倾听、提问与反馈的综合体现。近日,【漫语公开课】特别邀请到资深心理师、社工师、资深督导——台湾空中大学的林烝增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打磨专业:咨询师必备的‘听’与‘问’”的精彩课程。无论你是初入行业领域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咨询师,都能为你带来新的视角与启示。
此【学习笔记】将持续更新,欢迎大家关注、分享哦~
往期回顾:
第4篇
如何共情?
怎么做才能达到共情?
首先,我非常喜欢Ivey对共情的定义。Ivey认为,共情的第一步是要能够识别并表达出个案感受到的情绪。当我们在与个案或当事人交流时,要能认出他们的语调以及身体语言,从中识别出他们的情绪感受。
第二步是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形容这种感受。很多时候,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可能无法细致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只会说“心情好差”、“很烦”之类笼统的词汇。这时,我们就需要引导他们,用更适当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的感受。
很多初学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容易混淆想法和情绪。举个例子,来访者说:“我觉得好困惑,莫名其妙。我的老板干嘛把这件事交给我?”这句话听起来很有情绪,但实际上,来访者表达的是他的困惑,这是他的想法,而不是情绪。而当他说:“为什么不交给别人,交给我,这不公平,气死我了!”这时,他表达出的是情绪——生气。所以,当我们识别到来访者的情绪后,要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反映给来访者听。
这就是情感反映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来访者在说话时的情绪;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形容这种感受;
第三步,把你的观察和感受反映给来访者听。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够让我们更加贴近来访者的内心。
那么,为什么情感反映这么重要呢?
因为它是实现共情的关键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共情:
A+B=C
A 代表个案或当事人告诉我们的事实;
B 把情感反映描述出来;
C 就是初层次同理心的反映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来访者告诉我们:“莫名其妙就被班主任处罚了,根本就不是我的错,我只是经过那里而已。老师就以为是我把同学的作业丢在地上了。”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你说自己被班主任误会,莫名其妙地就受到了处罚,这让你觉得好生气、好无辜。但对方是班主任,你又不能对他怎么样,所以挺无奈的。”这样就是一种初层次的同理心反映。
在学习共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先摘要来访者陈述的事实,再加上捕捉到来访者的情绪反映,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这个词“适当”非常重要,过于浓烈或过于弱化都不行。
举个例子,当孩子回家向父母抱怨班主任的行为,并说自己很生气时,如果爸爸只说:“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我们那个年代更惨啦……”这样不仅没有同理心,反而会削弱孩子的情绪表达。这种方式,虽然听起来像是在安慰,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安慰效果。一个更有效的安慰方式是帮他把情绪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
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