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学为中心”理念
创建高效历史课堂
教育之路,永无止境;教研之行,步履不停。2024年11月1日,市南区初中历史学科基地展示活动在青岛第二十四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思维导图统筹‘五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展示了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在历史学科基地建设中的教学研究历程和宝贵经验。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世平、青岛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唐衍宏、市南区初中历史教研员李宾以及市南区初中历史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基地展示活动。
基地介绍 点亮微光
活动伊始,唐衍宏校长介绍了历史学科基地建设推进情况。唐校长提出,青岛第二十四中学作为市南区历史学科教学基地,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目标,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学校将基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聚焦跨学科和大概念历史教学,通过教研活动和实践验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第二阶段引入思维导图统筹“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提升高阶思维和家国情怀;第三阶段与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合作,尝试“双思课堂”模式,强化价值观培育和思维训练。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历史课堂显著变化并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团队成长显著,学校历史教育实现进阶式发展,有望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的优势学科。
教研员李宾老师以“发展、联动、创新”为主题,从区域层面对历史学科基地的发展情况、对区域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阶段性教学研究成果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李老师提出,历史学科基地旨在引领教师改变观念、创新方法,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用大单元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增强认识与自信心。在研究过程中,基地发展出“思维导图统筹‘五位一体’” 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思考实践与培养创造力。两年来,在基地的引领下,区域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探究式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未来,教师们将在已有基础上总结反思,持续探索实践,致力于高效课堂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活动展示 精彩纷呈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教师王者开设展示课,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上,学生们沉浸在王老师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中,积极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化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不仅凸显了“五位一体”教学策略的实效性,更为学生们种下了探索与求知的种子,为培养未来历史学科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王者老师的教学展示,正是基地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引领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教师王星星进行了经验交流——《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下的课堂进化》。王老师借助日常课堂的视频、学生作品、活动照片等多样化方式,介绍了日常教学中推进高效课堂策略的具体做法。通过实施“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体验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专家评析 高位指导
孙世平教授给予展示课高度评价,认可师生在短短45分钟内呈现给大家一堂内容丰富、细节充实的“工业革命”课堂。孙教授就本课的切入点“文明升级”及活动设计“投资设厂”的原因等方面展开讲述,赞扬本课任务及情境设计准确,并就“工业革命”学术研究前沿动态进行了补充。
接着,孙教授做了“立足学科特征的历史高效课堂”主题讲座,提示教师们对历史课堂的认识应关注到学科特色属性,并以司马迁《史记》中对韩非的记载为例,引发教师们思考——历史学科是一个需要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融入生活体悟的学科。孙教授还以海德格尔的观点引导教师们认识到历史学科所具有的主观性在史料教学中的价值,更要警惕主观性思维对史料解析的负面影响。在理解历史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孙教授所讲的章炳麟、康有为对孔子身份认知不同的案例,更是让教师们对 “知人论事” 这一历史治学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大家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本身,更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基地愿景 共谋未来
活动最后,李宾老师和教师们共同绘就基地愿景。市南区全体历史教师将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接受新的思想与挑战;勇于突破,不圈囿于固化的思维之中,大胆实践,积累经验并不断调整优化;及时反思,从反思中思考与学习,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市南区历史教育会持续将历史学科基地作为研究的关键着力点,立足实际,因“生”制宜,制定适切策略;着眼前沿,深入研究,理论结合实践。“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市南区历史教师团队将同舟共济、披荆斩棘,为区域历史学科的优质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