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S 【Jan】展览导向:新年伊始,快来博物馆里看“蛇”年!

文摘   艺术文化   2025-01-18 09:00   四川  





卷首语月,岁迎更始,祥开万象,国内外展览精彩纷呈。国外,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展览汇聚了众多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既有聚焦于蛇年生肖、传统“雪”纹样的综合大展,也有关注如契马布埃、苏珊娜·瓦拉东、《世界奇迹之书》等代表画家及作品的个展,带领观者探究东西方世界的交流互动。国内则聚焦于上海地区展览,如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纪念展、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以及“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等重要展览,为观众带来了诸多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天津博物馆还举办有秦汉文物主题特展,汇集秦汉时期的铜器、陶器、玉器等重要文物,为观众带来一场多领域、多层次的视觉盛宴。



国外:经典集萃



金蛇献瑞:蛇年生肖展

展期:2025年1月2日—2月2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郑培珺


“金蛇献瑞:蛇年生肖展”海报


五百罗汉图·第十七号》吉山明兆 日本南北朝时代


事件:12日,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了新春生肖专题展:“金蛇献瑞——蛇年生肖展”。本次展览有近20件“蛇”相关的美术作品。在日本的民间文化中,“蛇”的形象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既有神圣、吉祥的代表,如山口县供奉的“白蛇”、岛根县供奉的“龙蛇神”等等。亦有邪恶、危险的象征,如《日本书纪》中的八岐大蛇、民间怪谈中化作美人的蛇妖等。蛇也因其蜕皮的能力在日本被描述为“不老不死”的象征,因而得到敬畏。蛇形细长,鳞甲披身,抵腹游走,善于隐蔽,如龙一般灵动而神秘,在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中也被广泛地描绘和表达。此次展览中有来自远古时代的陶器上的“蛇形象”,如日本绳文时代开孔圈带陶器;有14世纪佛教美术作品《五百罗汉图·第十七号》中口衔孩童、化身白蟒、庇护众生的摩呼罗迦;有15世纪色彩工致、造型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绘卷》;有日本19世纪走出现在能剧舞台上的鳞纹装束。不同时代的蛇形象艺术展品见证这种生灵数千年来与人类关系的变迁。展品纷繁复杂的美术形象中也有许多跨文化元素的投射,例如中国的龙文化、生肖文化,印度的服装纹饰、宗教文化,让人想起在世界各地文明中出现的蛇的形象,引领观众探索蛇的丰富形象与多元寓意,藉蕴含着好运的远古生灵开启新的一年。

点评:这个春节生肖展使我们回顾传统生肖文化、图腾民俗文化的内涵。日本民族认为蛇有超凡的灵性,将其视为水神或丰收之神。中国的“蛇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具有多重意义。始祖神伏羲、女娲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爱情传说中“白娘子”的形象历来受到民间喜爱;许多少数民族有祭祀蛇神以祈求下雨的活动,呼唤蛇为“小龙”。中国历史中的“蛇崇拜”反映了蛇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持续地影响文化生成的各个方面。值此乙巳蛇年探索当下的“蛇文化”,迎接金蛇献舞、蜕变与重生的一年!





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作品展

展期:2025122日—512

2023级硕士研究生 冯双


《宝座上的圣母子》 契马布埃 约1280年


《嘲笑基督》 契马布埃 约1280年


事件:122日,卢浮宫博物馆将开创性地为13世纪杰出艺术家契马布埃举办首次专场展览。契马布埃作为西方绘画自然主义风格的先驱之一,其作品致力于展现真实世界的物体与人体。此次展览共汇集了约40件珍贵展品,精选展品包括2024年修复完成的《Maestà》《嘲笑基督》等诸多画作,其中《嘲笑基督》更是自入藏以来首次公开展示,体现了拜占庭和伊斯兰等东方艺术对契马布埃及其赞助人的深刻影响。此外,展览还将探讨契马布埃对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如杜乔等人的深远影响,为观众提供深入了解契马布埃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的平台,感受其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巨大贡献。

点评:此次展览质量上呈,多幅佳作更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充分展现了契马布埃的艺术上成就。展览重点关注了契马布埃在继承东方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微妙阴影塑造体积、灵活的肢体动作、自然的姿态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开创三维空间表现的新突破。可以说,本次卢浮宫举办的契马布埃作品展,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欣赏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大师作品的机会,还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对于艺术爱好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探索之旅。





奇迹之书:想象中世纪世界

展期:2025124日—525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亦昕


《世界奇迹之书》插图“日内瓦的主人薄伽丘” 1460-1465


《世界奇迹之书》插图“印度” 1460-1465


事件:124日,美国纽约的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为纪念15世纪书籍《世界奇迹之书》即将举办一场名为“奇迹之书:想象中世纪世界”的展览,展览为期四个月。本次展览将以《世界奇迹之书》为核心,兼及两份存世副本及其相关书籍和文献,展示中世纪人们关于世界的观念和想象。《世界奇迹之书》是中世纪时期帮助公众了解世界的重要指南书之一,这本书由法国佚名作者撰写、制作于15世纪中叶。它以文字和图片描绘不同地方的居民、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等。这本书按字母顺序排列,同时汇编了中世纪对已知世界文明的观点和对远方未知世界的猜测等多种故事。中世纪的世界观通常更信赖于权威著述而不是直接的实地考察,《世界奇迹之书》也不例外。所以中世纪人们对世界或是远方的想象有着常见的基础参考书目,包括《马可波罗游记》、《亚历山大大帝传记》、以及古代的百科全书普林尼的《博物志》和伊西多尔的《词源》。除了《世界奇迹之书》以外,展览还将展示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和英格兰旅行家约翰·曼德维爵士的插图手稿,以及奥斯曼帝国苏丹女儿的《奇迹之书》、依据朝圣经历绘制的圣地地图等,更好的全面为观者呈现中世纪欧洲人对外国文化对想象甚至偏见。


点评:本次展览通过展示《世界奇迹之书》手稿中的原始插图和文本,捕捉中世纪欧洲关于差异和局外人的看法的方式想象思考了“异国情调”的民族习俗与文化。以古代资料和中世纪民间传说、目击者假定的游记为撰写基础,编织了很多法国创造地附近或远方的故事。或真或假的书籍故事的背后展现了中世纪欧洲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中世纪法国的旅行者来说,这个文本反映了一种信念,一种强大的信念,它告诉着他们这些遥远的地方同时充斥着令人着迷的美丽和未知事物带来的危险。





日本的传统纹样“雪”

展期:202512日—216

2022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王耀堇


铁绘雪竹纹提梁钵 日本江户至明治时代


分染地银杏雪轮纹样胴服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


事件:聚焦日本传统纹样之一“雪”的展览,于12日在东京都台东区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召开。该展览汇集了室町至江户时代的有雪纹样装饰的纺织品、工艺品,以这些艺术品为线索,讲述“雪”纹样的发展演变,展示用自然图案装饰日常生活的日本审美文化。“雪”这一装饰纹样,自室町时代后期起便被用于工艺设计中,并出现在染织、漆器、金工和陶瓷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成为日本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之一。从战国至安土桃山时代的“落雪”、“雪覆柳”、“雪覆竹”到江户时代的“雪轮”及末期的“雪花”纹,“雪”这一纹样体系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丰富。展览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铁绘雪竹纹提梁钵,瓷器上交错的竹叶覆在白雪上,工艺精美绝伦;分染地银杏雪轮纹样胴服,棕色、绿色、白色相间的条纹胴服上印染着大小不一的“落雪纹“。这些艺术品展现了日本人赏雪的情趣和细腻感受于独特审美视角,传统日本绘画中描绘的雪景也逐渐融入工艺设计,成为重要的装饰元素。

点评:策展者匠心独运,将“雪”这一独特纹样为策展主题,并与历史文化、手工艺方面的内容相联系。因此,该展览不仅具有审美欣赏价值,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观展者能够从经历了无数演化变迁的古早纹样中获得启发。这些富含文化底蕴的美学元素,为当今艺术界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让美的力量跨越时空,熠熠生辉。





法国画家苏珊娜·瓦拉东作品展


展期:2025年1月15日5月26日
2023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逯佳


《蓝色房间》 苏珊娜·瓦拉东 1923


《洗澡》 苏珊娜·瓦拉东 1908年


事件:日,巴黎蓬皮杜中心将举办苏珊娜·瓦拉东作品展,本展以近200件作品探讨这位女艺术家在现代艺术诞生过程中的先驱角色。苏珊娜·瓦拉东(1865-1938)是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画家,她从15岁开始为蒙马特的艺术家们担任模特,后来通过观察和学习成为了一名画家。她的作品以裸体画闻名,画中的裸体人物,无论男女,都不用理想化的笔触修饰,也不带窥私性,颠覆了当时的社会规范。此次展览是继2023年蓬皮杜中心梅斯分馆“苏珊娜·瓦拉东:她自己的世界”个展后,蓬皮杜本馆再度举办的苏珊娜·瓦拉东的作品展。这些作品包括油画、素描、蚀刻作品,以及影像、手稿等档案。展品来自蓬皮杜中心、奥赛博物馆、橘园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多家私人收藏机构。且此次展览分为五大主题呈现:在观察中学习、家族肖像、“我为了解人而画人”、“真正的理论是强加的自然”、“裸体:女性的凝视”。同时展出的还有同时代女艺术家茱莉亚·罗奇,乔其特·阿古特,杰奎琳·马瓦尔和德拉萨勒的作品。其中重要的展品有《蓝色房间》展现了对细节的精细观察;《洗澡》展现了对女性身体的自然和真实表现;《亚当与夏娃》标志着苏珊娜·瓦拉东从素描转向油画的重要转折点,是她第一批让男性成为女性欲望对象的作品之一等等。


点评: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苏珊娜·瓦拉东的广泛作品,还揭示了她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她作为第一位绘制大尺寸正面男性裸体的女性画家,展现了她对现实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规范的挑战。展览还展示了她与同时代艺术家的友好关系和对巴黎艺术场景的影响力。并且苏珊娜·瓦拉东作品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对这位先锋女艺术家的致敬。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她在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国内:焦点瞩目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展


展期:2024年12月31日—2025年3月31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唐梦星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展”海报


《临石鼓全形十条屏》其一 吴昌硕


事件:1231日,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了“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展”的主题展,展览将持续到今年三月底。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其绘画以泼墨花卉和蔬果为主要题材,兼顾人物山水,他的作品被公认为“重、拙、大”,用笔沉着有力,自然却无斧凿之痕。吴昌硕的书法以篆书和行草书为主,自出新意,风格独特。本次展览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吴昌硕主题展,共汇集吴昌硕及同时代艺术家的超过180件作品。展览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1927年定居上海的15年,剖析他如何推动整个海派书画乃至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书画类展品中的代表有《临石鼓全形十条屏》吴昌硕临原始石鼓文;《五卅祭》是他为“五卅惨案”声援罢工、表达反帝爱国时所作,彰显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篆刻类以中朱文印《“明月前身”印》为他66岁时怀念原配夫人所刻,表达了终生不渝的爱情;《缶翁》印则是吴昌硕74岁之作,书写意味浓厚。通过这些展品,观者更加全面且深刻地认识到吴昌硕在1912年到1927年定居上海的15年间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成就。


点评:本次展览纪念一代巨擘吴昌硕诞辰180周年,展示了其上海时期的作品风貌,并揭示他与上海的双向关系。王琪森表示:一个人与一座城,是上海成就了吴昌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展现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揭示其为海派文化作出卓越贡献,为新时代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创新启发,有助于促进和推动文化艺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





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


展期:2024年12月27日—2025年2月23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孟

《农民战争》组画之一《俘虏》  珂勒惠支 1903-1908年


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目录》 鲁迅 1933年

事件:20241227日,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展,展期将持续到今年223日,约三个月。“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是鲁迅先生在193310月拿出他新近收藏的66幅版画于上海千爱里40号举办的一场展览,目的是为了推广新兴木刻版画运动。而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之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合作举办了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此次展览按照1933年的展览顺序排列了展陈的66幅版画,如珂勒惠支《织工一揆》和《农民战争》版画原拓和卡尔·梅斐尔德的《士敏土之图》版画原拓,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1933年展览前后的细节补充,不但全方位地还原了1933年展览的历史现场,且着重讲述了鲁迅先生在收集、整理、展示、以及出版版画的过程,将鲁迅先生在版画领域的贡献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点评:本次展览不仅是对1933年“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的重现,更是将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在版画领域的卓越贡献做了深度的挖掘。借由本次展览,有助于观众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在推广新兴木刻版画运动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和不懈努力。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提倡版画运动的精神,仍然在持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于版画创作的浪潮之中。





时代长安: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


展期:2024年12月28日—2025年2月16日
2024级硕士研究生 金婕雯

《祁连山游记》 赵望云 1966年


《延安故居》 石鲁 1957年

事件:20241228日,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时代长安”主题展,展期约持续两个月。该展是陕西美术史上首个关于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主题的大型学术研究展,完整梳理了新中国以来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四个板块,其中第一板块为文献展,结合艺术地理学的视角,梳理陕西中国山水画的历史,重点突出当代艺术家在笔墨语言与风格图式上的探索。第二板块聚焦“长安画派”,通过赵望云、石鲁等代表人物的画作,诠释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及创作成果。第三板块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陕西中国画,展现崔振宽、苗重安等艺术家如何立足传统、拥抱时代。第四板块展示21世纪新一代陕西山水画家的最新创作成果。本次巡展呈现36位艺术家的161件作品,如赵望云的《祁连山纪游》描绘祁连山脉的连绵起伏、雪峰、冰水以及草原上的牧马场景,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从简练率真到苍劲浑厚,赵望云在祁连山的写生中体现了其绘画风格的转变;石鲁的《延安故居》以延安的故居为背景,通过绘画展现了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在笔墨运用上,石鲁善于运用浓墨重彩来表现山水的质感和气势,笔墨厚重而不失灵动,色彩鲜明而不失和谐。


点评:本次展览在全面表现陕西地区自古至今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波澜壮阔的绘画景观和美学气质。重点突出现当代以来,以长安画派为高峰的近现代山水画艺术借古开今、继往开来的人文转型,探究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山水画家在山水画笔墨语言与风格图式上的探所尝试与及其开拓创新的艺术精神。进而将其放置在中国现当代的宏伟的艺术版图中,揭示这一艺术群体和创作景观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


展期:2025年1月1日—3月底
2023级艺术市场专业本科生 杨睿

“天工开物——秦汉文物主题展”海报


命多子族从犬侯伐周卜辞 商代

事件:11日,天津博物馆举办了“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本次展览是天津博物馆近年来展出文物最多的主题展览,展品总数近40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占比超过70%90%都是首次在天津展出。展览的序厅以九州攸同奠定统一”为主题,综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对大一统的渴望。这一部分将陈列少量先秦时期文物,如“命多子族从犬侯伐周卜辞”甲骨和史颂簋盖等。文物类别涵盖青铜器、陶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竹简等,多角度诠释中国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展览共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百代都行实现统一”首先介绍展示秦汉王朝达成的制度统一。第二部分修文演武巩固统一”展现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军事实力。。第三部分与天无极心向统一”彰显统一背景下文化向心力与民族共同体的极大增强。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有秦代的两诏铜权,秦代法定的标准器,关于度量衡制度著名的“两诏”;出土与海昏侯墓的褭蹏金,其形模仿天马的蹄趾,通体为金黄色,象征着祥瑞。


点评:此次展览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它不仅展示了近400件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还通过多个角度让观众深入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展品涵盖青铜器、陶俑、玉器、金银器等重要文物,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通过这些文物,观众可以领略到秦汉王朝的统一过程和文明成就。此次展览不仅是对秦汉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致敬。






总编审: 刘韬

审校:刘鑫宇 薄晓彤 冯双 王耀萍

栏目主持:刘鑫宇(热点) 冯双(展览)

薄晓彤(艺评) 王耀萍(拍卖)刘艺(新闻)

微信编辑:唐梦星

(以上人员均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



     艺术市场情报站~

艺林谈往·宜学笔谈·艺市快报

  拍卖 | 展览 | 热点 | 艺评

艺术市场情报站
对当代艺术市场现状进行最快速、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分享,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艺术市场专业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