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清明节补上一节死亡教育课,让你欠孩子的知识不再缺失
文摘
2024-11-17 07:00
广西
文|菁妈
01
每个人都将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它!
五岁的童童最近频频的做噩梦,每天晚上会
在噩梦中被惊醒
,还会不停地叫奶奶,当发现旁边那个人不是奶奶的时候,她更是放声大哭。
原来童童从小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但是在童童4岁多的时候,
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没多久奶奶就去世了!
奶奶去世的时候,家里面的人担心童童见到这个场景会伤心难过,于是就把童童带到了外婆家,等奶奶的伤势全部处理好了,才把童童带回来。
童童找奶奶的时候,家里面人就骗她说:
奶奶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
。
而童童有时候在听大人讨论的时候,慢慢的知道奶奶再也回不来的意思就是奶奶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童童从小跟奶奶非常的亲近,突然之间发现奶奶永远离开自己,内心的伤痛却无法发泄,内心的思念无法寄托,所以她非常的悲伤。
02
后来妈妈在闺蜜群里面聊天,闺蜜群里面有一位林老师,他就提到其实我们中国的孩子都缺少了一节
死亡教育课
,我们
中国的父母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在学校,我就曾经邀请过医生来跟孩子讲解人体器官的工作原理,介绍完器官之后,医生就开始讨论死亡的话题。
医生告诉孩子们:
人的身体最终会停止工作,这其实就是“死亡”,
当我们大脑停止工作,当我们的心脏停止工作,我们这个人也要跟这个世界告别了,当时孩子听得非常的紧张和不安。
林老师当下就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小纸条,
让孩子们把自己对死亡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
不用签上名字,后来老师
把这些字条全部打乱再发给孩子们看
。
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跟别人的并不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孩子们通过分享交流和接受死亡教育,渐渐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也更加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义!
林老师还提到:
家长给孩子做死亡教育可能需要一点契机,比如家里面有亲人过世了。
比如孩子的奶奶去世了,那么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做死亡教育
第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失落
我们会发现在葬礼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要哭,
哭其实是我们表达悲伤和失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不用阻止他,而是要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离别的时候,包括我们所爱的人。
第二: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阐述死亡
比如
奶奶去了天上她会变成星星,永远看着你,守护着你,
你想她的时候,你就看看天上的星星。
第三:可以用例子来说明生命是有限的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养过猫养过狗,曾经有过猫狗去世的经历,那么就可以用来告诉孩子。
或者看
一年四季的循环
,
花儿的凋谢就告诉他,我们人类也跟这些动物植物是一样的,是有生命周期的
,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因为生命是有限的。
第四:让孩子告别奶奶有仪式感
和孩子一起制作纪念奶奶的册子或者点燃蜡烛,写下对奶奶的回忆,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处理内心的情感,缓解悲伤和痛苦。
在清明节的时候也是非常好给孩子做死亡教育的时机
,作为家长在带着孩子去扫墓的同时就可以跟孩子谈谈
家族的传承。
还可以跟孩子说说扫墓的这个人是什么时候死亡的,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样的,要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更加要告诉孩子,
一个人死了之后就一了百了了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其实跟他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面尊重他,爱护他,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有限阶段,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生活,不枉我们来这世上一遭。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NTE2NDcyNw==&mid=2247504693&idx=1&sn=6b855090e90eff5b62dd7f84bda49259
莹妈育儿
我是莹妈,家有一个女儿的妈妈,每天与你分享最新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
三岁前习惯形成期,家长容易犯“3过度”,影响孩子智商和身高
月子期间,妈妈“两多用一少用”,减少产后抑郁,宝宝也能更聪明
清华教授:避免孩子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定要培养娃的这些技能
包租婆偶遇陌生人长得极像自己,对方称没姐妹,亲子鉴定很意外
26岁未婚女嫁50岁老板,生下儿子婆婆奖100万,亲妈却痛哭
孕30周体重一斤没涨,按医生给的方案执行后,每周长一斤
清明节补上一节死亡教育课,让你欠孩子的知识不再缺失
25岁女孩嫁二婚老板生龙凤胎,娘家得一套房,妈妈却愁容满面
奶奶每天卖力哄宝宝致娃脑瘫!医生:有孩子半身瘫痪甚至丧命
孩子没到这个月,一日三餐别吃饭,伤娃脾胃不说还影响长高
10岁男孩被奶奶喂出痛风,走路要用拐杖,医生:别吃太好了
初中女同学颜值大比拼:生孩子晚了10年,年龄像老了20岁
儿科医生:孩子超过这个月还不吃肉,会影响长高,影响智商
印度74岁妇女生下双胞胎女儿一年后丈夫去世,母女仨现状如何了
“一孕傻三年”被国家卫健委辟谣:生孩子能让妈妈更聪明
儿科医生:宝宝第1口辅食别吃米粉了,影响孩子智商和免疫力
小学生因名字“简单”出名,连名带姓只3笔,老师:幸好有弯钩
“神仙妈妈”火了,叮嘱儿子:读不进多交朋友多吃饭,别打扰别人
幼儿园老师把孩子新衣服“剪破”,妈妈得知原因,连连道谢
北京大学帅小伙娶小学毁容大龄剩女被群嘲,18年后网友被打脸
辟谣,第1种辅食必须吃米粉?营养师:母乳宝宝先吃肉更好
资深超市导购:这些“假营养”的食品,再优惠也不会买给孩子吃
儿科医生:别老给宝宝吃胡萝卜南瓜,伤娃脾胃还影响孩子发育
一岁前,“毒辅食”名单出炉:米汤,肉汤,牛奶皆上榜
从小“叛逆和听话”的孩子,不用30年,这些差距会越来越大
为啥孩子被打骂之后,一边哭还一边求抱抱?真实原因让妈妈难拒绝
班主任直言:特别反感这些家长,也不喜欢他们家的孩子,有你吗?
辅食添加时,妈妈牢记这些关键词,否则伤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先天双脚残废女子,41岁生女儿被遗传不会走路,51岁又生儿子
想让宝宝健康成长,正确喝奶是关键,妈妈牢记远离“五禁忌”
新生儿出生几斤几两暗示智商?并非迷信,有大量的研究证实
“富二代式养娃”成趋势,父母拼尽全力,孩子容易变白眼狼
12岁孩子半夜偷看小电影,爸爸的处理方式显高明,值得家长学习
孩子喊“妈”还是“妈妈”,看似只有一字之差,背后心理却不简单
“最美产妇”爆红,抱着刚出生的娃躺在产床,依然肤白貌美状态好
怀孕时“孕吐还是不孕吐”会影响胎宝智商,妈妈辛苦宝宝更聪明
各省“事实孤儿”日益增多!张爱玲:不生孩子也是一种善良
奶奶带孩子,若有6种爱干净的行为,妈妈及时阻止不然娃会受伤
孩子沮丧问“人为啥活着”时,这个妈妈教科书级的回答值得学习
李湘和王诗龄为啥成为中国妈妈和女儿的羡慕对象?原因真实而扎心
这些“中国式父母的爱”正在摧残孩子的心灵,只会养出白眼狼
三个月母乳喂养宝宝23斤成“米其林”,老人很骄傲,妈妈却很焦虑
孕早期妈妈请牢记“三要4不要”,别等胎儿流产了才后悔
“一岁孩子被锁家里”上热搜!消失的爸爸,孤勇的妈妈,可怜的娃
妈妈给宝宝添加辅食,吃米糊时容易犯这些错误,影响娃脾胃和智商
怀孕后“多吃水果还是多吃蔬菜”?不用等到卸货,差距会越来越大
60岁失独试管生下双胞胎,72岁丈夫去世,“托孤”被骗巨款
宝宝辅食先吃肉还是先吃蔬果?很多妈妈搞反了,影响娃的智商
“新型离婚”日趋增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其实很坑娃
一岁后多吃饭还是多喝奶?妈妈搞错会影响孩子长高,导致娃变笨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