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546《寻鸟记》51
文摘
文化
2024-11-21 08:49
山西
寻鸟记
三江源
夜宿玛多县,这里已经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玛多县的清晨如同一幅未被尘世沾染的山水画卷。天空是最清澈的蓝色,几朵白云晕染着金色的边缘从头顶飞越。金色的光辉与远处的雪山辉映成趣,草原宛如一块巨大的毛毯,延展至视线的边际,偶尔点缀着几蔟茅草,随风摇曳,散发着浪漫的气息。清冷的空气灌入肺中,便能感受到一种源自心底的平静,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洗涤一空。地山雀是高原上最为醒目的鸟儿,他就在我周边十余米的距离环绕。我被他灵动跳跃的姿态吸引,他们的主色彩是沙褐色,腹部的白色羽毛在风中张扬出绒绒的萌动。他们与我有一种亲近的行为,几乎伴随着我的脚步形影不离,毫不避讳镜头的关注,满足着我的好奇。他们偶尔也会飞去,但只是飞起3米左右便落下,飞起时会发出短促的吱吱声接以快速的哨音,吸引着我的视线。当我扭头不再追随他的飞行时,他突然便落回到我的脚下,叫声也改为细弱拖长的吱吱声,似乎是嗔怪我的分心。我一直趴伏在草地上与他嬉戏。有鸟的陪伴我很乐意放弃一些风景。一段时间的心理封闭,我渐渐淡出了繁杂的世界。与鸟为伍的日子温馨而安宁,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敌视与伤害,更没有追逐名利的丑陋。人活着,总需要按照你的轨迹发展。即便是在价值体系多元化的时代,我始终坚持着自己活着的价值观。在获得世俗认可与自我满足之间,我更倾向于后者。几只地山雀站在较高的土坎上打闹着,两只地山雀探寻着一个土洞,这是他们为繁殖下一代的进行的前期工作。为了躲避天地,且在仅有的环境中安全繁殖种群,他们常选择离地面3米左右的小峭壁凿洞营巢,这是他们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针对高海拔的恶劣环境,地山雀还进化出了独特的合作繁殖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在一个种群中, 一些性成熟个体放弃自己的繁殖机会, 特别是兄弟之间自愿放弃或延迟繁殖机会并主动帮助家族中一个成员繁殖的自然现象。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卢欣教授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 年 第 45 卷 第 2 期曾这样描述:“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剧烈的、不可预测的气候变化是青藏高原草甸荒漠环境的一个典型特征. 地山雀生活史和社会系统的进化是对高原生态环境剧烈变化的积极适应, 以至于它们成为高寒草甸荒漠生态系统鸟类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地山雀遵守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大量数据证明,配偶关系保持多年不变, 除非一方死亡。不过, 每年有40%左右的雄鸟成为鳏夫, 另外 40%左右的雌鸟成为寡妇。但值得注意的是, 更多的雌性幼鸟在非繁殖期死亡, 致使种群的性比偏向雄性, 这是更多的雄性幼鸟存在之故. 当一个外来的雌鸟进入一个非繁殖群体里, 它们更喜欢鳏夫作为配偶, 结果, 多出来的年幼雄性就不得不成为帮助者。”这无疑是一种奇特的繁殖现象,更是一种生命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其实,这种现象在人类的繁衍史上也曾经存在。比如在中国的横断山区,特别是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生活在偏远山区或河谷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一个女子会同时嫁给一个家庭中的多个兄弟,形成一个庞大的家庭群体。虽然这两种现象不尽相同,但无疑都是生命面对延续的最优选择。在大自然中,生命的延续是一幅宏大而壮美的画卷。花朵绽放,用绚丽的色彩吸引着蜜蜂和蝴蝶授粉,完成着生命的轮回;鲑鱼洄游万里,历经艰难险阻,只为更好的繁衍后代。生命延续的过程,充满了坚韧与不屈。每一个物种都竭尽全力捍卫着生命延续这一伟大的使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多样的,健康的生态环境,才有了生命的华章。久久俯卧的姿态让我也感觉到了高反的威力,我起身告别地山雀而去,走出去好远,他没有再跟随而来,却是站在高处,默默注视我的离去......
我的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