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503《寻鸟记》8

文摘   文化   2024-08-30 08:46   山西  






寻鸟记

大黑山岛

海滩漫步



昨夜有风,呼啸而过。海浪拍打堤岸的声音中不时有鸟鸣穿插其中,响彻整夜。海滩平坦而裸露,风卷起薄雾弥漫开来,几块残留的芦苇点缀其中,随风起伏。仰望天空,蔚蓝色的天际中很是空荡,昨日漫天的飞羽已然销声匿迹,这样的的现象必然是昨夜有风的结果。鸟儿的迁徙很大程度要依赖风,他们总是借着合适的气流远去或归来。

在无垠的蔚蓝之上,有一条条无形的路径,那是鸟儿迁徙的轨迹,连接着遥远的两端,从寒冷的北方至温暖的南方,或是从繁茂的雨林到干旱的沙漠。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大黑山岛,无疑是海洋中的绿洲,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短暂而珍贵的补给站。





鸟儿们在迁徙途中对海岛的依赖,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些小岛,尽管面积有限,却承载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它们为疲惫的鸟儿提供了一片栖息之地,一处觅食的场所,一个暂时的避风港。然而,鸟儿在海岛上的停留,却无法按照常规的栖息习惯来衡量,这也让我们观察到了鸟儿们旅途中另一种活着的状态。这里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紧迫与变数,每一次停留,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他们迅速适应,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补充能量,无论是捕食海中的小鱼,还是觅食岛上的种子与果实,他们的每一动作都显得格外精准与急切。半个月的观察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智慧与力量。他们合作抵御天敌,分享资源;他们观察细微,利用海岛独特的地理优势,利用山丘避风,精准找到水源。他们利用一切的资源来提高生存的几率。接受着如此的生命的洗礼,让他们更加坚强,更加智慧。




海岛补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它展现了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生命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无限可能。我在这里,不仅见证了鸟儿迁徙的艰辛与壮丽,同时也成为了他们旅程中的一部分,见证着过去与未来,希望与梦想。

或许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中的一颗星辰,他们的旅程,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迁徙,更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是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同时,也让我对于生活再次燃起了希望的渴望,只要心中有光,就能找到活下去的力量,可以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抚过海面,芦苇丛中便传来了普通秧鸡那独特而富有节奏的叫声。它们的声音不高亢,却清晰而有韵律,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音乐,带着一丝神秘与诱惑,引我入胜。他们的鸣叫,是对崭新一天的问候,也是对这片海域的宣誓,宣告着自己的领地与存在。

我俯卧在礁石上,欣赏着普通秧鸡的私语与舞蹈。我与每一根芦苇都是观众,每一缕风都是伴奏,而普通秧鸡,便是这幕剧中的主角,演绎着属于海边的歌与舞。




他的身形并不显眼,可以巧妙地与芦苇融为一体,他们迈开大大的脚爪活动时,水面泛起的涟漪才会让我及时寻找到他那灵动的身影。他在芦苇间穿梭,在浅滩上觅食,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从容。他们用那细长的喙轻轻触碰水面,或是翻动着沙石,寻找着隐藏在其中的小生物,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是行走在海边的渔民,收拾着自己昨夜的收获。
而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朝阳穿过芦苇投射于他的眼睛上时,染上了一层金黄的普通秧鸡,傲立水中央,发出了更加悠长而深情的鸣唱。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故事或希望即将来临。在这宁静而神秘的时刻,他的声音与海浪的低语、风的轻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无言的诗,让人沉醉。




普通秧鸡并不擅长歌唱,迎接完温暖的阳光便转入沉默,开始一场无声的剧目,他们穿梭于芦苇的间隙,用自己的方式认真地开始享受这片芦苇地带来的丰富早餐。他们偶尔会蹑手蹑脚前行;偶尔会静默站立;偶尔会振翅迅猛出击,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在芦苇深处讲述着生命的故事。

我无比珍惜着这样的时光,放缓了每一次呼吸,用相机与大脑铭记着这一刻所有-芦苇的摇摆、水面的涟漪、普通秧鸡的谨慎或敏捷。这也许就是静下来观鸟的结果,他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角落,也有着不平凡的美丽与奇迹。






我的两本书










左岸大山
用心感受,用镜头记录。大山和您一起用镜头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