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525《寻鸟记》30

文摘   文化   2024-10-23 09:57   山西  





寻鸟记

彩云之南

和顺古镇



这已是和顺古镇的第五个清晨,我依旧早早醒来。街巷中依然有早起的人们在忙碌,有挑担买菜的、赶牛下地的、生火做饭的。人们安静地忙碌着自己的生计,没有喧哗,见面时只是点头微笑。我穿过街巷,绕过大水车、洗衣亭向田野走去。

这个时节的田野,很是空旷,视线所及,阡陌纵横。清晨的薄雾如一层薄纱,遮掩着大地的秘密。田埂旁有早开的野花、点缀出几分温情。偶尔会有农人在田间忙碌,他们挥舞着鞭子,吆喝着牛儿奋力向前。那铁犁划开了水面与土地,如同画笔流畅,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



田野间最引我注目的便是早起的鸟儿,他们或飞跃、或奔跑,努力地寻觅着今天的早餐。我沿着他们的脚步渐行渐远,沉浸在这份宁静和祥和之间。我的脚步很慢,仔细享受着这里的美好。田野观鸟,好处是视线开阔,可以远远地发现鸟儿的行踪,坏处是鸟儿也很看到我的靠近,不便与近距离观察。此时,最好的方法便是静止自己的动作。我选择一处田埂坐下,等待着他们的靠近。

普通燕鸻歪着脑袋,迈着轻盈的的步伐而来,我缓慢的放低身体,匍匐在田埂的后面。他们在50米左右的距离停下,负责警戒的鸟儿站立高处,他几乎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我的举动。微风吹过,吹乱了他的羽毛,但他依旧昂首挺胸,警惕着我的方向。



也许是我的耐心潜伏让他有所疑惑,他沿着土坎迂回而来,直到20米左右再次站立。他尽可能向上挺立,试图看清楚我的意图。我将头部躲在镜头后面,只是通过目镜观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喉部的黑色围领,如同出席晚宴的绅士们穿着的燕尾服衣领,在白色的衬衣下勾画出鲜明的轮廓。他的整体羽色属于拟态环境的茶褐色,与土地相融。他还有着一张特殊的嘴,短且宽,尖端突然变窄而向下曲,这样的形状是长期觅食泥土内食物进化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得名燕鸻,是因为他与燕子的外形相似,有着尖长的翼,呈叉状的黑色尾羽。这样的形体让他们彰显的很是优雅。



他们善于在田野行走,并不停地点头,或快或慢地追逐着昆虫。他们飞行优雅似燕,也擅长在空中捕捉昆虫。我企图拍摄一只体形更为挺拔的普通燕鸻,我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行,但我还是低估了他们的警惕性。那只充当哨兵的普通燕鸻首先是跑向更高处,同时发出类似嘶哑的喘息声报警。随着我不断的靠近,他向高处飞起,围绕着我在空中不停地旋飞并发出尖利的鸣叫。随着我的不断侵入,他改变了策略,无奈地装成受伤的样子,一瘸一拐地吸引我去追击,有时还会做出翅膀折断的假象,不断的向远方翻滚,试图吸引着我远离他的伙伴。



这是一种典型的诈伤行为,他伴随着凄凉的惨叫,形体动作与音效都极为吻合。即使我是了解这一行为的,都很难抗拒其诱惑。我原本就是为了拍摄其形态,所以也就假意受骗慢慢随他远去。

这样的周旋终于在其极为认真的表演下渐行渐远,终于,他展翅高飞,眼中流露出讥讽与计谋得逞的喜悦。这样的情景也曾在我们人类间上演。当我们面对更强大的敌害时,也曾利用我们的智慧甚至是不惜牺牲自己的诱敌行为试图保护至亲的人免受涂炭,这也许是大自然赋予所有生命的共性。食物链的的弱肉强食,总会有神奇的各种行为来调节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技能,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观鸟,是探求另一种生命生存的方式。人类延续至今,我们总是在学习先人的主流生活方式,在各种教科书式的规则下渡过短短的一生。我不想否定现在水泥森林里的法则,也无意指责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对错。但是,人类自起源以来,总是由一个又一个探索过程了解、改善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寻求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

鸟类比我们更懂得自然,他们有更长的时间完成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他们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模式蕴含着更多的自然密码。我们观察并学习他们,无疑是探知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生命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都弥足珍贵,如何完美演绎生命的价值,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并不断地探索。也许,这本身就是生命的真谛。




我的两本书










左岸大山
用心感受,用镜头记录。大山和您一起用镜头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