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511《寻鸟记》16
文摘
文化
2024-09-11 06:22
山西
寻鸟记
彩云之南
滇池
午后,我从山上归来。沿着山下的路走了很久却等不到一辆出租车,原本以为这里比较偏僻,走出去很久,路边有很多出租车停靠。我向前询问,有人在车内小憩,有人在路边喝茶,但无一愿意出行。我无奈只能在路边长椅等待。一只鸟站立不远的枝头,发出慵懒的低鸣。他有着雪白的头部,如少年戴着雪貂的皮毛。英姿俊朗,再配以红色的嘴与红色的脚,更显玉树凌风。他站在哪里,偶尔发出带鼻音的喵喵声,像极了未睡醒的猫叫。他凝视着我的疲惫,发出类似“噫嘻”的叫声,这声音在我听来,仿佛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嘲笑。望着他的嬉闹,我无奈地摇头笑笑。
他应该是观察到了我的反应,瞬间便开始兴奋。他在林间穿梭,或在枝头停留,每一次“噫嘻”的叫声,都冲着我的方向。我收到了他喜悦的信号,开始更为仔细地打量着他的一举一动。路边不远处有流水潺潺,他轻盈飞去,在水帘中兴奋地反复。这是他的洗浴行为,他每次浸入水中,都会用翅膀煽动水珠,尽可能让水浸润全身。然后在阳光下振翅抖动,泛起一阵七彩水雾。最后,他会站在一块较高的地方,用那小巧的喙轻轻梳理着羽毛,享受着水的清凉与滋润。
终于有空车驶来,我急忙招手上车。司机操着四川口音,很是健谈。我好奇地询问着出租车稀少的原由。他笑着回答:“你是第一次来昆明吧,住久了就晓得了。这里生活的节奏很慢,本地的出租车司机午后在车内小憩,或在树荫下与人闲聊,是再寻常不过的。他们喜欢这样的节奏,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憩,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享受当下具体表现,也是昆明午后最真实的景象。”我羡慕地听着他的叙说,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原本是要去另一个公园观鸟,却掉头返回了宾馆。将自己放平在柔软的床上,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享受着慢节奏的温馨。
日落时分,窗外又响起了鸟鸣。那清脆悦耳的鸣叫,如同一串串珍珠洒落在宁静的湖面上,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我循声而去,却发现又是几只黑短脚鹎,他们围着一棵无花果在啄食,他们边啄食边歌唱,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如同讴歌着无花果的甜香。黑短脚鹎喜食各种浆果,无花果便是其最喜爱的果实之一。受地域或季节的影响,他们会根据可获得的果实类型调整自己的食谱。这种饮食习惯无疑是云南特有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黑短脚鹎,一个和形象不太符合的名字,这个名字似乎带着几分幽默与俏皮,正如它的歌声一样,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灵性。查阅资料得以确认。他们亚种分化较多,羽色不一,有的全身漆黑色,有的褐色,还有便如眼前的他们一样,头部白色,展示着华丽蓬松的发冠,引领着黑短脚鹎的时尚潮流。
他们善于歌唱,歌声嘹亮且充满变化,偶尔是响亮的尖叫、偶尔是吱吱的倾述,或而又转变为尖利的哨音。而最具特色的便是拟音能力,可以模拟身边其他动物的声音,如午后他们类似的猫叫声。拟音的技能在鸦科类的鸟中比较常见,他们总是模仿着其他物种的鸣叫,用来驱逐或迷惑。我也曾观察到猫在树下捕鸟时会模仿鸟鸣而诱捕小鸟。那么,黑短脚鹎的特色猫叫是否也是一种生存技能。
我宁愿相信这是一种善良的进化。愿他在纷乱的世界中守着一颗温暖的心,宠辱不惊。昆明的慢节奏,很是适合这样的心境。一盏茶,一卷书,便可以享受着空山鸟语,松竹古寺,溪泉潺潺,可以静度春秋。
我的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