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策原创】理念先进的S&OP为何在中国成了鸡肋?(5/8)

科技   科学   2024-11-04 18:34   上海  
 前 言 
前面我们借助案例和大家分享了相对理想化的S&OP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但是现实却是一地鸡毛。笔者曾经在2021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尴尬的S&OP》,引发了大家对S&OP的重新审视,我们摘取其中的部分内容来再次反思和碰撞一下,为何S&OP雷声大,雨点小,并且在大部分企业已经变成了鸡肋,理想美好,但现实骨感。


每家企业不管自己实际上选择了何种产销管理模式,内心都是希望产销协同。听说S&OP专治各种不协同,都迫不及待要实施S&OP,并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邀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耗资数千万。有的招募空降兵期待独木成林。有的找来各种模板,自我拷贝。有的甚至把自己的一套流程或会议体系直接改名为S&OP,以表示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节奏。可见S&OP从理念推广而言是极其成功的。但作为一个多年的S&OP体系推崇者和践行者,笔者发现能够真正实施见效的客户少之又少,甚至不仅没有见效,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管理资源。是顾问公司学艺不精耽误了客户,还是企业水土不服东施效颦?应该都有,但笔者认为都不是主要原因。因为你不能认为实施了这样一套沟通为导向的流程,开了N个会议,分享了很多信息就真的可以实现横向部门协同,纵向战略落地,风险提前预警,基业必然长青的理想吧?如果你相信,那是你的错!S&OP的管理理念本身绝对是正确而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没有说清楚重要的实施前提而误导了大把的企业。让我们再结合前面章节中的逻辑概念回顾一下S&OP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盲点。

理念误导:建立了S&OP流程后就一定能产销协同了?

由于S&OP(Sale & Operation Planning)经常被翻译成产销协同流程或者产销协同计划,所以,大家认为实施了S&OP体系就能实现产销协同。很多空降兵去了民企第一个要推动的就是S&OP,结果几乎是全军覆没,因为管理层期望过高,结果发现事情多出一堆,效果没看到。大量咨询公司也积极推动S&OP项目,但结局也差不太多。还有一些公司自己实施S&OP,认为S&OP就是多开几个会议,找些其他公司资料,参加一些培训,就能照葫芦画瓢建立起S&OP体系了,最后也撑不下去。那S&OP在外企就很成功吗?似乎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的外企也不多,更多的只是获得了一种自己公司的S&OP已经跑了起来的精神安慰。更大的问题是,我们都把失败原因都归结为实施失败,或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笔者认为,S&OP=产销协同,这个错误认知,害了企业,也害了S&OP自己,背负上了不该背负的重大责任。S&OP已经成为了一个错误的风向标,把本来就孱弱的中国供应链管理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本末倒置:产销协同的主责是供应链计划体系,不是S&OP流程!

很多公司和咨询顾问都把S&OP当作一个计划,因为其英文翻译就是Sales & Operation Planning,其实他后面缺一个关键的主语“Process”。S&OP不是Planning 本身,而是公司级的业务优化的Process。这种误解尚且算是个有一定水平的误解,因为他们起码知道产销协同是要计划算出来的,不是靠流程协同出来的。尽管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仍未成熟,但他们所面对的业务环境却已非常复杂,多工厂,多分仓,多路径,工艺复杂,产品又多,需求变动又大,产品保质期还短,技术升级又快。面对这样一个复杂业务,仅仅借助一套管理流程是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产销协同。大家是否发现,以供应链管理为主题的峰会,基本上分享的都是S&OP流程,因为这个流程很容易表达,很完整,很规范,很热闹,理念上也可以包装得很高大上,非常讨巧,但很少有人分享计划体系。我们只能看到千篇一律的会议流程体系,因为选择决策的过程(S&OP流程)有很强的共性,但是制定决策的过程(计划体系)每个行业差异巨大,并且逻辑非常复杂。所以,很少有人会分享这部分内容,大家都在高大上的理论体系中,越走越高,却忽视了最关键的底层支撑逻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基础缺失:不缺执行计划,缺的是最核心的中长期资源计划

如果大家认可前面的论述,那可能会有新的疑问,难道S&OP不成功是因为没有供应链计划体系支撑吗?是的!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供应链计划体系。而事实上大部分企业有的只是短期执行计划,甚至短期计划体系也是不完善的。但我们前文已经说过,决定产销是否协同的不是短期计划,而是中长期资源计划体系。当然,每企业都有资源规划,差别在于是否体系化,科学化,大部分企业的中长期资源规划是管理层经验和拍脑袋决策的。所以,大部分企业缺失支撑S&OP这个高大上流程的核心基础设施-中长期资源计划决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计划模型,还包括了各种产销策略和规则的设计。因为,S&OP本身不生产“决策”,它只是“决策”的包装者和搬运工。

假设错误:流程式S&OP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管理理论

传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人是理性的,但是这个假设被行为经济学打破了,行为经济学是目前最热门的经济学分支,连续出了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思考,快与慢》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以其作为心理学家的敏锐性发现,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实是非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就是基于这一假设下创立的,使得长期以来不容置疑的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失效。而流程式S&OP与传统经济学理念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人的决策是充满偏见和谬误,甚至是自欺欺人的,这是人的思维模式的限制,我们习惯使用直觉思维,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人,甚至人的心情、当时的环境也会影响大家的决策。流程式S&OP体系也有很多理性人假设。下面表是S&OP体系运行的最重要的假设前提,这些假设均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而来的。

S&OP流程中的理性人假设(来自Oliver Wight)
试图通过一个S&OP项目去改变人性,或者说改变文化,那是不现实的。所以,S&OP体系的倡导者也明确表示S&OP实施中50%是变革管理,40%是流程设计,10%是技术支撑。所以,一个带有强烈变革属性的项目出现较高的失败率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在与人性斗争。

最大挑战:管理层以为是给团队订规矩,没想到首先约束了自己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项目都强调一把手工程,如果仅仅是希望一把手亲自推动倒也算了,而S&OP一把手工程的意思是要改变一把手自己,这个是所有管理者们没有想到的。看似S&OP在帮助管理者规范决策机制,其实首先是规范管理者自身的决策行为和习惯。

S&OP流程中对一把手的挑战
所以,要实施S&OP管理变革,首先不是改变“事”,而是改变“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是高层管理团队。这也是S&OP项目要求一把手直接推动的原因,但他没有告诉一把手,不仅要推动改变别人,还让改变你自己,这是S&OP项目的最大风险,没有之一。这也是S&OP为何反复强调“行为改变”Behavior Change,基层员工行为只要绩效引导很快改变,难以改变的是有着丰富成功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所以这一套体系是抄不来的。


总结

总而言之,S&OP也好,供应链计划也好,都是讲规则为主的,而最喜欢打破规则的恰恰是公司的高管团队,特别是在中式文化体系内建设S&OP法制是举步维艰的。但是大部分企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试图通过一两个空降兵,带着难以直接快速见效的先进理念,去挑战管理团队多年沉淀的行为习惯和决策模式。所以,一个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变革的道路上往往需要牺牲几任供应链总监,经历数次失败,方能获得成功,也就是一般要吃到第三个大饼才能饱。

          -- 摘自《卓越供应链计划:产销协同规划设计与实践》,赵玲著

原创简介

【赵玲老师新书《卓越供应链计划:产销协同规划设计与实践》持续热卖中】

关于驭策供应链


驭策供应链专注于构建和优化供应链计划与产销协同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帮助你发现问题,更帮助你解决问题,不仅以PPT晓之以理,更以算法动之以“钱”。驭策供应链不仅以流程和经验来优化协同,更是以算法和模型来精算协同。以流程和经验协同,则粗放低效,因人而异。以数据和算法协同,则精准高效,持续优化。驭策供应链掌握产销协同核心技术,基于算法和策略构建的决策引擎,是一家能真正让数字化供应链从PPT中落地到日常实践中的公司,已经帮助多家业界标杆企业实现决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驭策供应链帮助你找到协同之神而非强化协同之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驭策供应链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专业的供应链整合优化服务供应商,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整个过程的优化和提效,提升订单交付能力,并降低交付总成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