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章从宏观的历史、文化、科技、商业这些视角,用故事化的方式讲了讲我对AI发展历史算是另类一些的解读。这里是两篇文章的链接,可以回顾下:
接下来两章说点离我们更近的,也是我可能更有发言权的,AI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一方面我正经营着一家用AI帮企业实现供应链优化的公司,另一方面,我从去年底,做了一个抖音的IP账号,以及开设了一门面向普通人的AI实践课程。一个ToB,一个ToC,一个要求我要专精在一个领域服务客户,另外一个要求我对AI发展的新鲜事、应用场景要时刻敏感,要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如果要展开讲整个行业应用,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以我亲身的经历,从几个片段来讲一下AI落地过程中我的一些洞察。
我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谨慎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谨慎的乐观主义者”这个词,其实都是悲观主义者给自己找的一个台阶~ 所以当我看到有太多人鼓吹一个事情的时候,我往往的第一反应是抗拒的,但不巧,我又是一个AI领域的创业者,又是一个AI领域的博主,这样矛盾拧巴的搭配,让我可能真的会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个事情。我们先以从负向一些视角来聊,做一个BuzzKiller(欢乐终结者、热情灭火器)。
可能有些会得罪人的大实话,但本意不是攻击谁,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他改变了什么,又好像没改变
面对当下,我们要冷静,拒绝做个韭菜
1
“兄弟们,我已经完全吓傻了,GPT4来了,我不只是感到兴奋,还感到恐怖“、“AI真的杀疯了,又一个行业要被AI取代了”、”AI视频的掀桌式更新还是来了”,“这些AI能力让我觉得我是不是在做梦啊“,”AI音乐的炸裂更新来了”… 我相信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应该刷到过很多这样的视频开头。
夸张的、感性的、振奋人心的表达方式,绝对是抖音5秒完播数据的标杆视频,有很多类似风格的新媒体账号快速崛起(很惭愧,我自己也贡献过这样的视频,但我自己真的不喜欢)。这种视频看多了,你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而且变得太快了,一周没看新闻就无比焦虑。
我试图理解这个焦虑的来源,是因为担心被AI淘汰么,或者是被会用AI的人淘汰么?其实在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真正因为被AI替代而失业的人,基本都上了新闻头条,比如好莱坞的编剧。(这里有一说一,作为一个电影迷,以《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后的这些漫威系列电影来说,如果这是人类编剧的水平,那我觉得确实可以交给AI了)。
说回来,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大规模因为AI导致失业的征兆,因为并不需要AI,其实现在工作已经不是很好找了。
一位粉丝大哥和我讲,他错过了房地产、互联网、区块链、甚至错过了短视频,AI一定是未来,我不想错过。而在我直播间里,问问题最多的并不是怎么用AI来做数据分析,做PPT,而是怎么用AI来赚钱。其实到这里,我一定程度理解了这种焦虑感,其实就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不是怕被淘汰,而是怕错过,不是害怕错过一场工业革命,而是害怕错过一场赚钱的机会,合理。
说句题外话,如果你有条件能上X(原twitter),给“小互”做个广告,这位科技信息收集狂,是好多自媒体人的素材来源,关注他约等于一手信息~
2
电影《七宗罪》,老影迷一定记忆深刻,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暴食(Gluttony)、色欲(Lust),基督教认为这些所有罪恶行为的源头,但这些就是人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国产大模型百团大战,共同追赶ChatGPT的同时;在芯片产业时而被卡脖子,时而遥遥领先的新闻让你愤怒抑或骄傲的同时,在一个平行宇宙一般的世界里,很多科技大佬们都不认识的网红博主们因为深谙人性的贪婪和懒惰,做得风生水起。
图文带货,是个既不新鲜,又不性感的名字,因为前面加上了AI,“AI图文带货”一时火遍了抖音平台,主播一方面宣传抖音扶持图文带货,有多少学员已经爆单赚到钱了,另外一方面教如何使用抖音官方提供的免费的图文工具“即创”,一键快速生成图文。我开始很困惑,这东西需要教么。简单研究发现,抖音这款半成品平台,要说方便确实是方便,填写SKUID,一键把图文、音乐、旁白都搞定了;但AI属性确实不强,AI仅仅应用在写文案上,图文都是固定的几十套模版,随机拼装。抖音推广者无数,对于热门商品,有个几百个用户用这套方式生成,基本就会被判定重复内容,不给推流。所以通过其他手段绕过判重系统,成为这个课程的核心。课程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吸引了大批学员,多数学员是带着每天动动手指,账户余额就能蹭蹭上涨为目的来学习的,而最终余额上涨的可能只有做培训的机构。很多朋友连数据权限都没打开,每天看着个位数播放量的图文作品,陷入困惑。
与奥特曼齐名的李博士,是抖音财经板块头部的博主,口播视频的质量是天花板级别。其实翻看李博士的抖音视频,讲AI的并不多,基本都是讲财商,讲一年赚1000万难么,分析小米汽车的商业逻辑,吸引很多想提升商业认知的粉丝。那张张恶搞图片出现前,李博士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骂上抖音热搜,2年前就被骂割宝妈韭菜。但风波过后,依靠敏锐的洞察,成为了一个博士阶段就在给导师写人工智能论文的AI专家。如果按照李博士自己在直播间里的口径,全网60万学员,199的课程,GMV 超过1个亿,有时候一场直播下来千川广告投放成本可能都高达几十万,而李博士的核心团队传说只有3个人,甚至抖音还给李博士颁发了一个领学官的奖项。
不管是出于嫉妒的同行、还是那些鄙视链顶端的技术从业者,还是真的不满意课程质量的学员,其实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网上吐槽的声音一直都有,但都没有掀起什么波澜,直到那张著名的中美两大AI巨头的图片出现。网络上,可能任何一个人都经不起聚光灯的照射,李博士也不例外,比如美术生硬说自己是工科生的人设造假,比如虚假促销,每天都是最后一天特价,开播10分钟就说还有3分钟下播,还有6个库存;当然也有号称自己研发的高级人工智能工具,其实是三方团队的SaaS平台,还因为搬运未授权的Lora模型,被开源社区集体维权。
当然李博士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这个行业在讲AI课程的,不管是科普,商业实践、还是专项的绘图课等等,我刷到过的至少百来位主播,但李博士这个事件发生后,各个平台对新课程上架,以及直播流量的一些机制可能做了较大的调整,过去大半夜几千人在线抢课的盛况不再,有些唏嘘,但这就是这场AI革命进程中一个看似很小,但又很重要的片段。
红衣大叔开设免费的AI直播课,赚流量推广360的产品;我做了一门总时长超过多数百元课程的9.9元的视频课程,且支持随时退款,我是为了交个朋友,吸引粉丝,进而让更多人知道我这个IP,了解公司ToB业务;李博士还有很多博主,卖百元课,然后二转做千元课,为了直接变现。都是有各自的商业目的,谁也不比谁高尚。
所以尽管我作为一个用户,确实很反感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但作为创业者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中的参与者,因为很多行为是商业模式决定的,李博士选择了付费投流直播卖课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你无法在直播间讲干货,你多说两句人就走了,人走了你的广告费就白投了,因此他所有的话术都是经过可能上百场的打磨,每句话其实都是迎合了直播间用户的心理,用户想听什么,他就讲什么,用户希望他是个AI专家,他就要变成一个AI专家,哪怕他是美术生。可能这么说你不同意,但本质上是我们每个人人性中的那些弱点,在抖音这样的平台中,被放大,共同造就了这样一个李博士。
我对这些的了解,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绝不是道听途说,或者像前两篇一样,看看书、查查资料就能了解的。而是因为我自己入局其中,我在2023年为了尝试如何能利用新媒体来宣传我们ToB的业务,显然有基本做短视频常识的朋友都知道,管你是谁,来到抖音都是一个泛娱乐用户,没人愿意在抖音里看你讲怎么给公司做销售预测。大家愿意听AI的新鲜事,用AI做视频,用AI赚钱,所以当时和团队就决定,要做这么个创始人IP账号,而且也看到了AI科普的市场,我就做了一门我自己设计和主讲的课程。2023年直播了2个月,也有合作机构在帮我运营直播间,我们测试了一段李博士的模式,当课程价格涨到189的时候,ROI基本稳定为正了(今年价格调整到了9快9),当时直播间我其实说了很多我不喜欢的话,但基本我还是坚持了一个底线就是课程不满意,你随便退,这是任何一个有广告投放的直播间比较难做到的。
为什么说这段故事是一个很小,又很重要的片段呢?
有人问,我们还在为了生存打拼,干着体力活的同时,为什么要去研究画画的AI,写诗歌的AI,是不是吃饱了撑的。答案是肯定的,即便回到古希腊时代,也是因为城邦的发展,人们衣食得到保障,才出现了一些饿不着肚子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生。因此我接触到的多数用户,大家并不关注AI本身,并没有打算成为下一个马斯克,而更关注的是当下,是如何赚钱,如何不错过一个可能让我赚到钱的新的红利。这个心态太真实了,真实到让另一部分人嗅到了这部分人的商机。
如果你坚持看到了这里,我讲一下我对于赚钱的观点,欢迎拍砖。赚钱在我看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100%合法赚到钱的方式,你找个班上还有可能被裁员,更别说做生意。小杨哥做到今天的规模,你相信是能力么,当然是能力,但有能力的人多了,成为小杨哥绝对是一个亿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但我们太贪婪了,太懒惰了,我们就希望有一人告诉我们一个捷径,告诉我们一个方法,跟着他干我们就能赚钱。因此才会出现诱人的AI图文带货、AI小说推文、短剧剪辑项目,才会有过度宣传,让你感觉学了就能和李博士一样成功的AI课程。
既然是概率,是否有赚钱概率更高的领域,是否有提升概率的方式,这是自然的,以短视频平台为例,你一天发一篇,和你用了AI帮你提效,一天发十篇,当然你试错的次数越多,成功概率越大,但概率大也不会是100%。
因此经常有粉丝问我,说建议做什么项目,我其实常讲,在充分调研前提下,挑个相对有兴趣,喜欢的方向,不管你做ToC还是ToB,是创业还是副业,因为在大概率的一次次失败面前,唯有兴趣,热爱,能让你坚持下来。如果有人告诉你,把钱给我,我带你赚钱,请把他拉黑。往往就是这样,一个赌赢的人,告诉你他不是赌的,他有一套必胜之法,来跟他学吧。
3
事先声明了,第三篇先冷静一些。但从ToC讲到ToB,相比于ToC领域出现的FOMO情绪,ToB的市场里的甲方企业不用提醒,普遍是比较冷静的,可能经历了前些年的五花八门的数字化项目,其实也发现了,不管是数字化,还是AI,对企业增长多数还是效率提升的状态,而多数企业业务增长还是第一主题,对于上个AI系统就能解决增长问题,你就是个乙方你都不会信。所以这是一种基本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真实财务的状态,钱要花在刀刃上,我认为挺合理的,这样才能让AI去解决真正需要他解决的问题,而不只是粗暴的把原来GUI变成CUI,系统表单变成聊天窗口,这就完成了企业级AI的建设了。配合过度宣传和承诺,只会变成企业巨大的预期偏差,加速跌入到Gartner技术发展曲线的低谷期(泡沫幻灭期)。
这周现场参加了红衣大叔的第二堂免费AI公开课,大叔提到了要深入业务,在很细致的节点中,去找那些AI的明星场景,还给了一个HR场景AI应用的分析案例。这个建议这太正确了,无法反驳。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明星场景还需要给一套方法论找,而不是遍地都是,就说明现在的发展和当年互联网早期把实体商业搬到虚拟的渠道内,那种巨大的流量迁徙带来的遍地是黄金的阶段是不同的。
另外AI本来就是生长于成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之上的,所以在企业场景中,AI目前更多还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级,提效,那些可能连数字化,甚至信息化还没完成的业务节点,要么就是还不需要,要么就是难度极大性价比不高,当你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管你是创业者,还是IT负责人,还是要算好一笔经济账。
不要低估了AI长期的趋势,也不要高估了AI短期的能力,冷静,客观的分析,以最高效的动作切入,才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好了,冷水泼完了,我们进入下一章节《知识平权、超级个体,数字员工 —— 那些正确拥抱AI的方式》,来讲讲我对于拥抱AI的那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