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看不懂鹅族!

文摘   2024-11-11 15:53   中国香港  

不要用正常人的观念去理解非正常的民族

——张鹏

近期,我沉浸于张维迎教授所著《理念的力量》一书中,内心深受触动,以下是我读后感的首篇抒发。

在读本书前,我一直坚信:人的行为,是利益驱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本书颠覆了我的上述观念。张教授在本书中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行为,并非利益驱动,而是观念驱动。而这里所谓的观念,有可能伤害自己的利益。

将此见解投射于鹅族的历史长河,其说服力尤为显著。

孩提时代,因我国与鹅族间独特的纽带,我得以接触众多描绘鹅族的文艺作品。它们如同厚重的阴霾,悄然覆盖了我稚嫩的心灵,至今无法驱散。我看到,鹅族的历史,就是由无尽苦难深沉哀愁交织而成的血泪史

记忆中最鲜明的,莫过于列宾笔下那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蕴含的悲怆与艰辛,至今仍清晰如昨,仿佛触手可及(见上图)。此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风靡一时的小说,以及托尔斯泰的《复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它们共同构筑了一幅鹅族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生的悲壮图景,似乎鹅族始终在血与泪的海洋中徘徊,未曾触及幸福的彼岸。

鹅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更是对这一观点的生动诠释。他们屡次舍弃近在咫尺的幸福,毅然投身于无边的苦难之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苦难往往源自内部,而非外力强加。我以“求苦求难”四字,概括其民族性格,或许并不为过。

鹅族,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资源丰饶,人口稀疏,本可轻易步入安宁富足之境,然而,他们的选择与行动,却与此背道而驰。或许,在他们看来,未经苦难洗礼的人生,终显苍白、毫无意义?

试举数例以证之。1918年,鹅国末代沙皇罗曼诺夫家族,包括襁褓中的婴孩,亦未能幸免于难,惨遭同胞之手(见下图),此等暴行,即便在欧洲古代亦属罕见。而后,那段血腥历史更是愈演愈烈,他们非但不与外敌抗争,反而自相残杀,将功臣视为异类,逐一枪决,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仿佛面对的不是同胞,而是牲畜。

百余年间,鹅族鲜有安宁之日。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民众总怀揣希望,期盼苦难终结,然而,P帝的登场,却将这一切化为泡影,他对暴力的痴迷,丝毫不逊于前任。于是,鹅族再次被推向苦难的深渊,仿佛对此已成瘾,无法自拔。

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深刻?是否苦难,正是他们精神的磨砺与财富?难道追求痛苦,并非手段,而是目的?我无法理解,谁能理解?

此番思索,让我深刻体悟:世人所求,各不相同,莫以己心度他人,将追求幸福视为唯一目标。此言,诚然矣。

理性思考者9
从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