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茵陈蒿汤证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60 栀子20 大黄20
太阳病2/7伤寒七八日,以传太阳2/7肺经和少阳4/9心经为常,“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是因为胆胃有湿热之气入肺熏蒸皮肤而不走小便之故,从而形成黄疸,也称阳黄,此时宜用茵陈蒿泻胆之实热,栀子之苦寒凉胃肺之热,大黄之苦寒以泻胃实,使湿热之气从下趋走小便而出,则阳黄之疸病可愈。
仲景深究病机,因证设方,比如因锁造匙,只要药证相符,则有覆杯之效。
余曾用此方配制的中成药茵栀口服液,治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覆杯之效,其疗效远优于西医的蓝光照射。凡阳黄病人均可服用,药到病除。
此方中的君药茵陈蒿必须是用春天三四月采收的,方有效,因春属少阳4/9之气故也,茵陈蒿乃泻胆之圣药。
反观学院派注家的解释,认为茵陈蒿汤中的“三药性味皆苦寒。苦能胜湿,寒能清热,茵陈蒿的清泄作用尤著,大黄不仅泻下,与茵陈栀子相伍,而且能加强清利湿热的功效,所以服用本方后,小便当利,黄从小便而出”。苦能胜湿,寒能清热,是传统说法,苦寒之药甚多,为什么仲景选茵陈栀子大黄,注家一字不提,非是不提,注家根本就不清楚形成黄疸的病机和涉及的是何脏腑,其中的这三味药它的补虚泻实之药性也只字未提,医理不明,药性不清巳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