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经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皇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王叔和在“阳浮而阴弱”之后,加了注释“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桂枝30芍药30生姜30炙甘草20红枣12枚
解读此条文的关键处在于遍诊脉法,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此处阳浮二字,指的是遍诊脉法中的寸口脉浮,寸口脉是阳脉,寸口脉候的是太阳肺经之气,肺主皮毛,寸口脉浮,浮为在表,浮为风,太阳肺经受风则寸口脉浮,浮是阳不足。阴弱指的是遍诊脉法中的腹部尺中脉弱尺中脉属阴,以候太阴脾经之气,脉弱是血虚,营血不足。因寸口脉浮而尺中脉弱,即阳虚阴弱,才导致恶寒恶风发热,阳浮是阳气虚故恶寒,阴弱是阴血虚故发热,而鼻鸣属肺,干呕属胃,因太阳中风2/7肺经故也。此时的太阳中风证用桂枝汤治疗,桂枝汤乃伤寒论第一方,用桂枝直入膀胱经,用芍药引膀胱之气下行,用姜枣草入脾胃以补脾胃之虚而生血并助肺而抗邪,正气内存则邪不可犯,恶寒恶风发热之太阳中风证自除。
纵观后世诸家注释,都按独取寸口脉法,将“阳浮阴弱”指为“寸浮尺弱”此误也,与仲景本意截然不同。阳浮为风,阴弱为血不足,这才是此条太阳中风证脉象的真正含义,夫脉者,辨病证之阴阳,候血气之虚实,后世注家类似错误解读条文之处甚多,在此省略不举。
中医诊病的过程,就在一辨字上,首先辨病,疾病尽管很复杂,但总不出三阳三阴六病的范畴,辨病第一步要辨清楚病在何经,也就是辨病位,是病在太阳,还是病在少阳,还是病在三阴,每一经病都涉及到所对应的经络和脏腑,在此基础上,再辨病位所对应的脉象,以确定病的性质,即病性,先定病位,再定病性,通过脉象和四诊获取的信息,辨病的性质,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然后再辨具体的证候,确立正确的治法,才能处合理的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