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贼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重要提示: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美腻专业的八卦姐?
表急,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走散在茫茫人海了: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的“保险八卦女”,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过去的一个礼拜,可谓热闹非凡。
个人养老金全国开放了,国债收益率一降再降了。
以下为来自财联社的信息:
与此同时,保险行业一年一度的“开门红”也陆续拉开了帷幕,和往年不同,今年主推的产品从往年的非分红增额终身寿转变为分红增额终身寿。
在全面告别3.0%预定利率的时代,2.0%预定利率+分红,显然比2.5%非分红,来得更吸引人。
顾名思义,就是带有分红的增额终身寿险。但是和大多数分红险不同,市面上的分红增额终身寿主要采用红利增加保额的形式,这样一来,分红的递增加上本身保额的递增,形成了一种“双增额”。
关于增额的描述,说实话,看着有点眼花,本来想找个条款给你们看,但是发现几乎找不出描述相同的两家公司,那干脆就不放了。
反正,你就别管它怎么说的,就看计划书上的数字就好了,计划书中最重要的两列数字就是,保证利益演示中的现金价值和红利利益演示中的现金价值。
浅放一下某公司计划书的表头:
保证利益演示的数据就是分红为0(也就是保证)的数字,但是红利利益演示的情况,今年就相对复杂了。
以往,大多数公司都是用4.5%来做演示,但是今年,根据18号文(也就是《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金发 【2024】18 号))的相关规定:
另外,要再特别提醒一点,所谓保额递增的额度,也就是下述公式中的1.02中的2%,不等于预定利率,也不等于客户的实际收益。
小声提醒:极个别公司的产品,是在18号文之前推出的,这个递增比例还是用了2.5%,有些人可能会把它和预定利率混淆,并理所当然认为这样的产品实际收益更高,其实不然,最终还是看现金价值。
再提醒:根据18号文的规定,目前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不超过2%,这一点,应该是没人敢/能违反的。
其实,现在这个时间点,反而比以前更简单了。
对,八卦姐指的就是3.5%非分红增额寿时代。
但是,还是苦口婆心要多说几句。
首先,你一定会看利益,这没错,但是对于保险产品,无论是什么类型,一定要看中长期收益,如果你只关心返本时间或五年甚至十年的收益,那我劝你啥保险都别买,出发点就不对。保险独有的优势,在于它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健增值性,以及衍生出来的其他功能。
其次,保证利益和红利利益都要看,可能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当然,如果保证利益和红利利益都高,那当然更好。
另外,也要看一下这个公司产品整体的红利实现率,而且不要只看一两年,要看更长期的。此外,还要再看看公司偿付能力,风险评级等等我们常说的确保一个公司能够稳健经营下去的指标。因为红利本身是不确定的,要是找一家不太靠谱的公司,那也不太可能期待长久的良好的分红。我一贯认为,买分红险和储蓄类产品时,会比以前无脑买重疾险这样的保障类产品更加谨慎(经历过重疾理赔后,买保障类产品也同样谨慎了)。毕竟,分红是有可能为0的,而且今年的红利实现率也让我们意识到,某些公司的某些产品的分红,真的是会为0的
最后,还可以关注一下这家公司的增值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或其他任何增值服务。这些服务,真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忘不了。
最最后,究竟怎么看2%的预定利率和3.5%或4%的红利水平?买这样的产品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我是这么看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不会改变,2%的预定利率水平就同样的还有下行空间(看国债和存款利率就知道了,倒挂就不正常),所以,在这个时间锁定相对较高的预定利率水平,是明智的;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是有周期性的,我们持有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单,将来外部环境变化利率水平提升了,分红部分的收益就会跟着水涨船高。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现在,锁定这份保证利益和将来增长的可能性。
其他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