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在的时候,我们对她的作品多少是带着点调侃式的评价的。但是当她离开我们,很多人对她充满了不舍。就像失去了一个熟悉的朋友。离世的艺术家很多,让人产生这种不舍的感觉的并不多。可能是因为我们看过她太多的作品了,因此对她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连接感。
琼瑶的作品是充满争议的,人们一边批评,一边看。
她的多数作品几乎是同一个主题和模式-灰姑娘的逆袭。而灰姑娘的版本,几乎是所有童话故事中,最流行的一个。这样的故事,即使重复千百次,也不会让人厌倦,就像一个人即使受过无数次伤害,还是会冲上去恋爱一样。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不仅因为激情与诱惑,也因为它与自我相关。或者说,人们在恋爱的过程中,看到的是更完整,更鲜活的自已。
在琼瑶之前,我们几乎看不到言情小说。我们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中看到的爱情,都只能看到一个外壳,却看不到细节。比如梁祝啊,白蛇传啊,我们看不到一个人是如何被另一个人吸引,过程中又如何拉扯,如何在自卑和自我的尊严中纠结。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一枝独秀的原因。
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是女强男弱。不是灰姑娘逆袭,而是穷小子上位。从仙女到狐狸精,从宰相千金到青楼妓女,一顺水的倒贴。
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不仅关于生存和繁衍,也关于自我的呈现与实现。在男女的搏弈过程中,一个人通过获得异性的认同来确定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这与男人之间用武力争夺地盘是一样的。男人打败男人获得资源,女人打败女人获得男人,男女之间的输赢,则意味着自己多大程度上,获得生存之上的精神地盘。它并不超越生存,但是它的领域,要远远大于生存。
男人通过女人获得资源这件事,从原始生存的法则来说,是有点恶心的。但中国人在这点上,非常不要面子。或者说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搏弈。在这场搏弈中,男人占尽了所有的好处,女性,只是单纯被利用和占有。也可以说,从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来看,男人根本不需要去付出什么,也不需要认同女性,只需要把女人的衣服偷了,堵住她上天的路,就能把她拴在身边。
灰姑娘的逆袭,是女性用美好的生命力征服男性,收获完美生活。这里强调的是平等的交换。这只水晶鞋,谁穿上都不对,只有你是对的人,这里强调的是对自我的认同。
琼瑶的作品,可以概况为这样两句对白:
“你怎么可以不认同我???!!!”
“好吧,我输了,我承认我认同你”。
我们最初看琼瑶的作品,或许不理解为什么被它吸引,但是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后来看她的作品,明知道很不现实,不合逻辑,但是代入那种“我是独一无二的”的感受,还是让人很上头。
80年代以后,正是中国人自我觉醒的时代,也包括女性力量的觉醒。所以,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爱情,女性奉献牺牲,男人坐享其成的不平等模式,也开始变化。琼瑶的作品让我们看到,男性和女性,在用“自我”谈恋爱。强调的不是忠贞,不是性,而是平等的征服。
单纯就这一点,就能让她的作品流行了几十年。就像中国的民间故事和西方的童话故事一样,虽然情节简单,却被人们无数次的传讲,因为它们紧扣人性。
琼瑶的离开,不仅引起我们对一个老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可能意味着,这样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因为,通过征服一个人的自我,去实现美好生活的童话,可能在九十年代是可行的,但是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我们面对的问题可能是,怎么把碎了一地的自我拼起来。我们也许已经没有一个完整有力的自我,去征服异性了。我们已经没有声嘶力竭地去征讨一个人的力气了。
我们很怀念那些天真的日子,以及那天真的演绎。那些唯美的故事虽然不在现实里,但是我们,是从那些充满浪漫气息的日子,走过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