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对于“大恶之人”能否成佛一直议论纷纷。
东晋时期,佛法初传未广,《大般涅槃经》也只有上半部传入我国。所以,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破四戒、断善根诽谤佛法的恶人都要下地狱,是无法成佛的。然而高僧道生法师却“大胆预言”,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罪大恶极者也不例外。
此言一出,教界哗然。道生法师很快遭到排挤,只得南下苏州。在路过虎丘山时,法师向山石感慨道:“如果你们认为我的见解是对的,就点点头。”奇迹发生了。山石仿佛有灵,竟似点头应和,这也成就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
那么,道生法师的说法对吗?佛教中对“罪大恶极”之人怎样称呼呢?
佛教中对断绝善根,没有成佛菩提种子的极恶众生,称为一阐提。一阐提,梵语icchantika,又作一阐提迦、一颠迦,简称阐提。“一阐”名信,“提”名不具,原意指贪图世间荣华,贪着生死之境,妨碍出离修道,如《大般涅槃经》云:“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引申为“无信者”“不具善根者”之意。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云:“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这里就表明了“一阐提”难以修悟成佛的六大原因。
不信因果 若不信因果,便无法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缺乏改过自新的动力。
无有惭愧 缺乏惭愧心的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悔意,更无法产生修正错误的愿望,在修行中便难以克服习气,阻碍其向正道迈进。
不信业报 若人不相信业报,便不会畏惧恶果,也不期待善果,从而放纵自身行为,无视道德律法,自然难以在修行上有所成就。
不见现在及未来世 佛教认为生命在六道中轮回不息。若持断灭见,仅相信有现在世,便无法洞察生命的全貌,也无法理解修行的意义。
不亲善友 善友是修行路上的良师益友,能指引迷津,助人解脱。若不亲近善友,便无法获得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容易在修行中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不遵守诸佛教戒 佛的教诫是成佛的指南,包含了修行的方法和路径。若不遵循佛的教诲,便如同海上的无舵之舟,难以到达彼岸。
正如佛陀把处处与自己作对的提婆达多,视作修行路上的助缘一样,我们了解“一阐提”的恶行是为了警醒自身,时刻铭记“断恶扬善”的重要性。而“一阐提”者若作恶多端,终将在因果法则下自食其果。
一阐提者断灭善根,毁弃、谤弃大乘三十七道品,连诸佛菩萨也不为其说法,那么他们还有救吗?
佛陀时代,有个“杀人狂”叫央掘摩罗,受外道蛊惑要杀一千个人才能解脱。在不断的残杀中,央掘魔罗逐渐迷失本性,变得面目狰狞、残忍恐怖,甚至要杀母以求圆满。佛陀闻言,便前往劝服。央掘魔罗见佛陀到来,执剑上前,意欲加害。佛陀为其说法道:“人的仇恨、嫉妒、愚痴、嗔怒、欲望皆因无知而起,但爱、宽容、慈悲、理解、谦逊是与生俱来。佛法就是将无明化为道,指引人们走上解脱之路。善行是永不言迟的。”央掘魔罗被佛陀感化,跪在佛陀面前,双手掩面,痛哭不止。誓愿痛改前非,皈依佛门。后来,央掘魔罗证得阿罗汉果。
正如《六祖坛经》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不显的原因不在根性,而在迷误;不识即迷,能识则悟。“一阐提”者只要能弃恶从善,回归自性,即便如“杀人狂”央掘摩罗也能被佛陀点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道生法师的主张是否正确?是否与《大般涅槃经》教义相违?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大般涅槃经》全本(上、下部)传译中土,其中《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如此看来,道生法师的主张符合佛教本怀:众生皆有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