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嗜血套路贷款发展史,暴利与暴力催收背后是债务人的血泪史【上】

文摘   2025-01-15 07:32   重庆  

      为什么现在社会群体非常抵触催收,尤其是网贷类催收!为什么随着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和扫黑除恶常态化后,在催收行业内普遍认为和之前比收敛了数倍后,反而社会大众依然不理解催收行业呢?因为从过去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出现了各种套路。过去十多年,一部互联网金融发展套路史,伴随着暴利与暴力,也是一部债务人的血泪史。从而导致怨恨至深,以至于社会大众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只要是催收都是坏的,都是暴力的。


一、网络贷款p2p的兴起


      2007年6月,我国第一家网贷公司PPD在上海成立,其采用纯信用中介的模式,主打纯信用无担保的借贷服务。通过线上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撮合服务。这种模式推动了p2p网络借贷的发展。3


      网络贷款的发展初期,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还很高。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是刚需的,银行门槛高,那么民间资本门槛低。所以民间资本开始推动p2p的发展,那个时候的操作模式是“砍头息”,并伴随着36%以上的月利息放贷。


     举个例子一个贷款10万的用户,拿到手8万元。但是得按照10万元去偿还,如果贷款期限为一年,债务人实际拿到手8万元,每个月按照36%的月利息,一个月需要偿还10046.21元,一年下来累计偿还120554.5元。综合算下来,客户贷款8万,实际还款12.05万,贷款公司获得利息4.05万,年利率高达50.62%


    债务人还不上怎么办,等待债务人的是无止境的催收,而这个时候的催收是充满着各种暴力和软暴力。辱骂,P图,送花圈等各种涉恶手段层出不穷。那个时候的债务人要么承担着高额利息,极其不平等的还清贷款,要么接受一切暴力催收的洗礼。


     p2p当年的发展,在狼叔看来本质是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的剥削和压迫,债权人追求高额利息。但殊不知“你想他的利息,他想你的本金”,高额的利息下,最终债务人崩盘,丧失还款能力,留下一地鸡毛。那么钱去哪里了?一方面崩盘的公司设置资金池挪用,一方面就是野蛮生长过程的所有付出的成本。现在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样高利息的模式,就注定了某天会崩盘,只是在这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谁来接盘而已。


二、消费分期的兴起


     从2010年开始,市场上一些公司开始针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期服务,本身这是一个好的模式。但是另一种套路的模式也开始出现,目标盯着蓝领,消费分期模式,是指给债务人产品,而不是给债务人钱。


     那么这个时候的套路就是多走一步,让债务人办理产品分期,然后再低价收购产品。比如一台价值7000元的手机,可以3500元进行收购。50%的砍头息,随着资金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最终这些债务人都是还不上的。


    更可怕的是这个时候出现了飞单,当债务人还不上的时候,催收人员会通过暴力的方式让债务人去另外一个平台接着借,同样承受着50%甚至更高的砍头息,通过几次反复,这样债务人背上了一辈子都无法还完的债。


三、校园贷的出现


     2014年前后,当对一个群体吃干抹净以后,产品分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高利套路怎么会改变嗜血的习惯呢?于是他们开始盯上了大学生这个群体。


     大学生是最优质的高利贷放贷对象,大学生社会经验浅,防范心理弱;大学生要面子,喜欢攀比;大学生背后还有父母,他们不会见死不救。


    所以校园贷运营而生,但是这种陷阱让很多家庭被利滚利到十几万,几十万,除了让一些家庭支离破碎,甚至会诱导一些女学生做一些特殊工作。更有甚者,受不了催收而自杀。


     毫不夸张的说,在高利套路野蛮扩张的过程中,说催收是帮凶并不为过。如果作为催收从业人员的你,看透了曾经十多年高利套路的发展,你就会清晰的知道,社会大众为什么恨催收。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贷款模式,均被追逐高利的资本利用而变了味道。然后从事正规银行、金融机构的催收却一起跟着背了锅。


    催收与债务人的矛盾是这十几年发展过程中,一些高利套路带来的暴力催收,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客观的讲,这个发展时期,也是催收的红利时期,只是那个时候凡是从事这种类型的催收所赚的钱,都是带着血的。


    而这部分群体,要么已经进去了;要么早已经转行了。留下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在银行或者正规机构的人来背锅,但是也不能完全算背锅,因为有些恶习也已经传染给了正规的催收。


    评论区的网友们,你们怎么看呢?如果你经历了完整的我国金融催收时代,你就不会这么义愤填膺了。

狼叔聊催收
作为从业十年以上的催收老兵:1、为催收行业中,中小企业发展赋能;2、积极推动合规化,阳光化催收,坚决打击暴力催收;3、同情理解诚而不幸的债务人,义务心理疏导,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4、投稿邮箱:wolf@qdxw.net.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