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里就定了这事,我去香港“迎孩子”。不久我便在携程上买了这机票。app上跳出来是啥,我看七不离八,就买了,一看东航的。
早上八点的飞机。家里离机场仅20分钟车程,走机场高架,早上空气清新,车子稀少,高架中间隔离带上缀满橘粉碎花,煞是好看。6点30分,先生开车送我到达机场。
赶火车、飞机,或赶与别人的约会,只要定时定点,我就相当焦虑,焦虑程度当然视“事情”大小。到这儿稍有点生活阅历的人会嗤之以鼻:出门太少所致。准确说是年轻时跑得少。
但,你同一个60后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有些不切实际。那年代,除去单位“跑供销”,讨生活“跑单帮”,哪来的“说走就走”的风轻云谈,出门难,出门少,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特征。
我第一次奔机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送我妈飞美国,去那儿帮我妹妹带孩子。那时浦东机场还没建好,“国际出发”全部还在虹桥。第一次感受机场的气势宏伟,钢筋水泥庞大的支撑空间感、力量感,觉得是高级到不得了的地方,去过一趟后要同人说上好几天。
我依旧记得当时办理登记手续的柜台被挡在高大的落地玻璃围档里边。送客早早被挡外面。我们把我妈送至入口,由她自己艰难推着箱子去找相对应柜台办理登机。不记得她的箱子有没有轮子或是一个轮子什么的,肯定不是四个轮子那种。进到里边,她完全没有概念,透过那大玻璃见她扔下那两箱子不知跑去哪里,急得我们几个在外面调手拍脚,束手无策。
嘿,要这么说,我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也不是“疆二代”,倒算是个地道的“空中飞带娃二代”。
办理登机柜前,柜员是一位帅哥。他问我要护照,我疑惑,他说我用护照买的机票,就该出示护照。还好,我就带身上了。我明明去香港,带上港澳通行证不就对了,我自以为周全,凡事永远有个“以防万一”。
帅哥又问:给你靠窗座。我说都行。问我有无托运行李后,他又接了个“内部”电话,然后盖了戳,又帖了小帖纸,把登记牌、护照一并还我,并向左前方伸手,示意我“出发”入口。
早上,机场大厅里人很少。我拿着登机牌退出。见登机牌上外加帖了“优先登记”小红纸片。甚为惊讶。我怎么就能“优先”了呢,我凭什么能“优先”,头等舱的故事对我讲一直是故事,疫情里飞机绕飞转机日韩,商务舱促销是个大诱饵,我照样没动心。这么多年飞机旅行,目睹“优先”,旁观“优先”,由最初的心有不甘、五味杂陈,直到心如止水。
这给我的优先,到底出于何种缘由?我第一时间想到,是新近出了优待年满60岁的新规?但同边上一位满头白发明显长我的男性一交流,查看他的票根,明显不是。还是“东方万里行会员”的原因,好像也不对。
带着小惊喜小疑惑我已移步至指定登机口。
离登记时间还有不到半小时。登机口上服务人员已经就位。
东航地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知啥时换成这孔雀蓝且有些中式味道上衣,下身则为深蓝青裹裙,裹得依旧玲珑有致,整体说添了几分轻适,少了些呆板。
我凑上去问柜里年轻的美媚,我为什么有这“优待”,她说她也不知道,可能是会员“升级”。我心想,这不是也没预先通知我嘛。
她又说,你马上登机时走这通道。她指了指前边那牌子。
我看了看竖着的牌子,想想马上优先登机,不再在长长的队伍里慢慢腾挪,心中一阵窃喜。
可再看一眼,一丝不快就上来了。这两块用来引导登记排队的牌子,是 KT板做的,还是光边板上帖的刻字,不说描边画眉镶金,这也显得太简陋草率了吧。
难道消费降级能“降”到这儿了,?
广播喇叭里很快喊了,我们这飞机要开始登机。我第一时间冲到优先登机牌子前。
站停,环顾四周,竟没第二人接我后头。再看旁边一道,瞬那间近百人队伍就成型了。
三人成行,五人为伍,我这队排得直接没了气候。哈哈,我登机了,最后一刻,完全没了优先后的优越感,一点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