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存在无法说” 关注我们
《你还记得吗,当你2岁的时候看出去,看到的是立体的空间吗?2岁的你体验到时间的流逝吗?》
0-2岁的时候,你体验到经验,但还没有思想解释。个体“我”的感觉是0-2岁之间的某一刻开始形成了。思想解释好像是一个入侵者,并非是经验(或意识)固有的。在思想解释入侵之前,0-2岁的你只有纯粹的经验,或说纯粹的ISNESS或BEINGNESS。0-2岁的你不知道“空间”概念,不知道“时间”概念,不知道“我”概念,这些概念都是后来灌输给你的。
NISARGADATTA大师建议的方法:驻在我是中不转移,你就会超越我是了。他这个方法当然是正确的,只是他用了“我是”这个名词概念,让很多人都搞不清什么是“我是”?难道这个“我是”就是个体“我”感觉吗?当然不是指个体“我”感觉了,虽然“我是”包含了个体“我”的感觉,但“我是”就是类似0-2岁孩子体验的纯粹的经验,这个纯粹的经验是没有经过思想解释机制的,是MIND入侵之前的纯粹的BEINGNESS。让我们继续讨论一下0-2岁的孩子看到了什么?
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好笑,吃完饭之后,你把2岁之前的孩子抱在怀里,走到露台上指着夜空里的大月亮说对他说,“这就是月亮,在很远的地方”。但对于2岁前的孩子来说,还没有空间遥远的概念,还没有3D立体的概念,空间概念和3D立体概念都是思想解释出来的,是后来灌输给他的,不是纯粹的经验。对于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体验到的是纯粹的经验,好像一切都是平面的(FLAT的),没有深度,没有广度,没有3D立体,没有立体空间的远度或广度或深度概念。
有时候你会看到这个孩子会把手伸出来摸“月亮”,好像“月亮”就在当下此刻的眼前。孩子不但没有“遥远”的的概念,也没有“东西”概念,他不知道什么“月亮”这个东西,也不知道什么“遥远”概念,他只看到了光线差异。是大人灌输他有“月亮”这个东西的,才让他的注意力放在“月亮”这个东西上,所以,“月亮“作为东西是他母亲灌输给他的概念,他就用手伸出去摸一下了。
对于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不但没有空间概念,也没有时间概念。他不懂什么“时间过去了,来不及了”这些成人熟悉的概念。对于他来说,一直都是“当下,当下,当下,当下,当下”,没有明显的事件在流逝概念。“时间要过去了,来不及了“概念都是后来灌输给他的思想(MIND)概念。2岁孩子没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没有对“未来”的期待,他只体验到“当下即刻”。
好了,让我们回到纯粹的经验体验吧。当我们看到了眼前的一幢楼房,立刻地,思想(MIND)就告诉你这个楼房是3D立体的,有宽度,有高度,有深度,你就立刻不加质疑地跟着MIND的解释逻辑走了,进入了看似非常逼真的“空间”里面去了。但是,我建议你留意一下,当你突然看出去,思想还来不及诉说故事的那一霎那,你所体验的就是纯粹的经验。
对于纯粹的经验来说,只有光点光线明暗差异,但没有什么“楼房”,“宽度”,“深度”,“高度”,“离开我的距离多少“这一系列概念。纯粹的经验好像是一个平面,完全FLAT的,没有故事在发生~~~,几微秒之后思想升起来解释了,就把你拉入了思想编织的“时间空间”的故事逻辑里面去了。
然后思想告诉你:这个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大千世界,大千世界里面有无数的人,社会,星球,宇宙,宇宙有无限的空间,无边无际,宇宙外还有宇宙,一个宇宙套一个宇宙,宇宙外还有平行宇宙,有无限的平行宇宙并存~~~。时间也是无限流逝的,时间外还有时间,时间之前还是时间,时间之后还是时间,我之前有我的前生,我之后有我的来世,无始无终~~~,这些都是思想上告诉你的故事逻辑谎言。
这个故事逻辑谎言就是个体“我”的反应,好像个体“我”幻觉是一面镜子,这么幻觉镜子就立刻反应出和个体“我”分离的“无限大千世界”来。个体“我”和“大千世界”是同生同灭的幻觉双胞胎。有一必有二,无一也无二。
其实,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每时每刻当你一转头就可以发现,经验是没有内容的,没有品质的,是当下即刻的显现,好像只有“光”在那里,这“光”是纯粹的无故事无逻辑的无因果无关系的。“我,人,我的生活,我的世界,我的生死“,都是思想强加给这纯粹的”光“的。这”光“其实就是纯粹的”我是“,或说是纯粹的BEINGNESS或ISNESS。也就是我说的纯粹的经验。
NISAR建议:驻在我是不转移,你就会超越我是,然后发现SELF。这个建议与我建议的高级瑜伽方法是一致的:直接品味纯粹的经验,发现经验内容虽然看似在无限变化,但经验却不变,品味这个纯粹的经验就是驻在我是中不转移了。经验是没有内容没有品质的,但思想(MIND)的解释机制就幻觉出内容和品质出来。思想(MIND)把经验分类成:这种经验味道,那种经验味道。然后思想自己对自己说,我喜欢这种经验味道,我不喜欢那种经验味道。MIND把无法分割的经验分割成“喜欢“的经验类型和”不喜欢“的经验类型。正是这种“分割”造成了“不舒服”或“痛苦”。
我不会“解决”你们生活中的“问题”,我仅仅建议你去品味这些“问题”是什么?当你绕过思想(MIND)的解释诉说出来的故事,直接品味BEINGNESS,你就发现了一切表面上的“问题”其实就是同一个“光”,你驻在这个“光”中,那么原来思想告诉你的“问题”或“麻烦”就会越来越对于你来说不重要了,你不必停止“解决”或“找到方法解决”,比如婚姻问题,你可以维持或离婚,完全看实际情况决定。
在表相解决的同时,你发现一切“做”或“不做”都是同一个“光”,同一个没有内容的纯粹经验。表面上你和所有的“成人”一样地“解决”或“不解决”经验中的问题,但同时,你像2岁孩子那样去观察经验,发现它根本就不是故事内容,而是纯粹的“光”,也可以把“光”看成是纯粹的能量脉冲,一切都是它的能量脉冲,没有对,也没有错,可以去“解决问题”,也可以随便让“问题”自由发展,都不错,都是同一个“光能量“的自由脉冲流动。
如果你认真了,对自己说,“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或说,“我必须回避这个问题”,这两种态度都是较真了。该怎样就怎样办,因为“问题”是思想解释出来的,“解决”也是思想解释出来的,“问题”不是你的意志,“解决”也不是你的意志,一切都是它的能量脉冲,没有对或错。
【读者1】:完全没印象,记忆也是不牢靠的。现在时而把梦里的内容变成记忆有点分不清。
【读者2】:我完全不记得两岁时对时间空间的印象,难道先生你能记得?两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的印象他没办法告诉你,也没办法用语言准确地向你描述。至于说两岁幼儿对时空的印象是怎样的完全是科学家医学家对幼儿的大脑研究后得出的结果。
【明亮】:我不记得,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我”去记得。但我当下就明白了,经验是没有内容的,直接的。
(写于2019年8月19日)
陈明亮先生的网页:https://twitter.com/Being_Is_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