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找答案,可就是找不到。终极答案是什么?

教育   2024-12-30 06:40   新加坡  

点击"存在无法说” 关注我们




《你要去找答案,可就是找不到。终极答案是什么?(1/2)》


你要搞清客观世界,可无论如何都无法确定任何“东西”到底是什么。科学家可以告诉你很多知识,但科学家就是无法告诉眼前的一个杯子到底是什么,科学家可以告诉你杯子是由瓷烧制出来的,但这个答案满足不了你,然后科学家说瓷材料其实是由无数分子原子构成的,但这个答案也满足不了你。没有一位科学家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杯子是什么东西,因为你越仔细研究下去,原来认为的杯子就不见了,变成了无数的分子或基本粒子。


杯子去哪里了?看不见了,变成了无数的基本粒子,好像变成了能量团,“杯子”这个概念发散掉了,如果你再仔细看下去,越来越细致,基本粒子也看不见了,变成了量子场,再仔细下去就说不清了,没有科学家可以告诉你杯子是啥东西。粗看思想说这是杯子,但细看,就无法确定了。

别以为我只是说“杯子”,其实一切客观物质都是这个情况,粗看好像是某一样东西,细看,就无法确定是什么了。

到底有没有客观世界?根本无法确定,你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积累知识,但就是无法获得确切的答案。

然后你去找主观是什么?你也无法确定到底主观“我”是什么,也找不到“我”在哪里?“我”好像在身体里面,但你去身体里面的各个角落找“我”,就是找不到这个“我”,但粗看,你很肯定有一个“我”感觉,只是不能仔细地寻找,无论你多么努力,都不会找的到主观“我”的。既然你找不到“我”,怎么可以肯定有主观“我”呢?

你看,奇怪不奇怪,你不但无法确定客观,你也无法确定主观。

佛就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非常努力要找到答案。他放弃了家庭出家去找答案,他原来以为深度静坐可以获得答案,可是他没有得到任何确切的答案。他努力地不吃不喝地长时间深度静坐,搞得皮包骨营养不良,还是没有找到任何答案。

有一天,他彻底绝望,明白了什么都无法确定,任何概念都可疑,现实好像是一条终极滑溜的泥鳅,但你以为抓到它的时候,它就溜掉了。一切概念,在去抓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无法确定原来那个概念的逻辑基础了。


甚至连“答案”这个概念,也无法确定是否成立。他发现,“答案”这个目标其实是“问题”引起的。现实根本没有这个逻辑,“答案”其实就是“问题”,这两者粗看起来,一个是起点,另一个是目标,其实它们不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个它的能量脉冲,貌似出分裂的概念来了。

释迦牟尼在绝望后彻底明白了,真正的答案就是《无法确定任何答案》,当自己品尝到了这个彻底的绝望,表面看起来是人类逻辑上的“失败”,其实恰恰相反,彻底让思想绝望了,发现什么都无法确定,连“确定”这个概念都无法确定成立,连“确定这个概念无法确定成立”这句话的逻辑也无法确定成立,那么思想逻辑就立刻看破了。释迦牟尼在看似的失败中明白了。



下面进一步谈谈释迦牟尼发现的情况,对于准备好的那位,看完下面的情况,有可能类似原子弹爆发,轰的一下,明白了:

没有世界,没有人生,没有自性(无人相,也就是说没有个体独立的“我”和“人”),没有时间(无生无灭或无寿者相),没有空间,没有社会(无众生)。这些你从金刚经和心经中就读过几百遍了。但下面我要告诉你更直接的发现:为什么没有上述这些?

因为视觉看到的只有视觉本身,而不是视觉里面诉说的世界人生时间空间这些千奇百怪的概念。让我再说一遍,视觉看不到任何“东西”,只看到了它自己:视觉效应。换句话说,思想认为视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世界的反应,思想认为视觉像一面镜子那样把某个客观世界反应出来了。其实恰恰不是这个情况,思想完全在忽悠你。视觉看到的就是视觉本身,里面的一切,无论多么逼真多么实在,通通都是视觉本身的视觉效果。


一个月前写的《楞伽经的要点翻译和注释》中,释迦牟尼指出:


【2】. As thou reviewest all things with thy transcendental knowledge and compassion, they are to thee like visions, they are beyond the reach of intellectual grasp, as [the category of] being and non-being is inapplicable to them.


这段明确地说明了一切你看到的“情况”,其实就是因为“看”本身,而并没有真的这些“被看到的情况”在那里。佛陀因此强调,既然它们就是“看”(视觉效果)而已,那么说它们“存在”或“不存在”是不适合的,这些概念是不APPLICABLE的(中文:这个“存在”或“不存在”概念没有意义)。

什么是明白?就是明白:视觉看到的就是它自己:视觉效应。那么听觉听到的也就是它自己:听觉效应。而并没有真的有什么东西在发声音。同样道理,触觉摸到“东西”的感觉,也仅仅是触觉效应本身,而并没有真的“东西”在那里被摸到了。

我们可以把一切“觉”,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还有思想觉,以及各种说不清楚的微妙的“觉”,通通归纳为一个概念:觉知。觉知在英文中就是AWARENESS。


佛发现的情况就是,觉知不会觉知到任何“东西”。觉知所觉知到的其实就是它自己的效应,简称为《觉知效应》。看似好像有万千事物,其实除了觉知外,还是觉知本身,啥都不真的在那里被觉知到了。



释迦牟尼就把这个情况概括成两个字:如是。因为一切都无法确定真的在或不在,仅仅是觉知反应了觉知本身。甚至连“觉知”都无法确定就是觉知这个东西。觉知是啥?完全无法确定。释迦牟尼只能说两个字:如是。

但对于我来说,“如是”这个说法还是太复杂了一点,我去掉一个‘如’字,简化为:是,就这一个字,越少概念越好,表明没有任何概念是可以确定的,没有任何情况是可以确定的,甚至连上述两句话本身就无法确定成立,只能说一个字:是。 


《是》就是“是怎样就怎样”,这个字没有信息,没有概念,没什么好研究的了。英文就是BEINGNESS或ISNESS。这个“是”,也就是NISARGADATTA大师要大家去品味的“我是”。和释迦牟尼说的“如是”完全是一个道理。

释迦牟尼发现,“答案”其实就是因为“问题”而产生的衍生概念。所以,只要问题在,这个答案就没有办法获得。当问题没有了,那么答案也就自动地没有了。

唯一可以说的就是:是!

换一个说法,这个“是”就是我自己,也可以说是THAT。你去确定那个个体的“我”,你永远不会找到那个“我”,最后只能说:是。你去确定客观中的一切,你无法确定任何,最后只能说:是。

《是》就是真正的我自己。

作为《我自己(SELF)》,需要去搞清楚什么情况吗?不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其实用思维逻辑也可以理解,因为除了是,还是是,这个说法太抽象了。


换个说法,除了我自己,还是我自己,没有其它,没有BEYOND(超越)。这个《我自己》是完全彻底的内循环。


假设有一个我要去搞清自己是什么,为了要搞清,那么这个我必须偏离这个我去搞清我,这是不可能的情况。我是无法偏离我去搞清我的,因为一切都是我,没有可能分割成一个问问题的我,和一个回答问题的我。而思想总是把不可分割的我自己分割成“我”和“客观”,前一个去搞清后一个。


释迦牟尼发现的情况是:没有前一个,也没有后一个,因而“搞清”这个概念不成立,问题和答案循环就此打住了,没意义了。只能说一个字:是。复杂一点说即是:我是即我是,有什么需要搞清的?

注意了!不要以为我上面说的是复杂的哲学推断,科学和哲学都是思维理智辩证,是一个看似高明的死循环。我不说哲学,我指向的是无法言说的:我是即我是,再通俗一点,我只有我,除了我还是我,没有我之外的存在,也没有我深处的存在。这些“之外,深处,表面”概念都是思想上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


假设有我之外的存在,那还是我,就不是之外了。假设有我深处的存在,那也是我,就不是深处了。假设有我表面的存在,那还是我,就不是表面了。


“是”(ISNESS 或SELFNESS)是一个直接的,纯粹的,基本的感觉,不是哲学,不需要用脑子去理解。


你就是你,除了你还是你,这是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纯粹的感觉,直插这个纯粹的感觉。不是“理解”范畴的哲学或科学,不是任何“学”,你“学”不到它,要比“学”容易无限倍:你就是它!


(写于2019年8月13日)

陈明亮先生的网页:https://twitter.com/Being_Is_IT



存在无法说
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