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优秀规划设计奖|江夏区纸坊老城区实施性城市设计

楼市   2024-12-13 14:48   湖北  

前言

今年以来,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在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42项成果荣获湖北省推荐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0项。为与广大读者分享这些优秀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成果,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专题宣传的形式,深入介绍部分获奖项目。


今天分享的项目为《江夏区纸坊老城区实施性城市设计》。该项目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秉持文脉传承的理念,聚焦民生改善,并通过有机更新的方式,科学规划和引导纸坊老城区的全面重塑。这一设计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精心谋划,旨在创造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空间。


项目名称:江夏区纸坊老城区实施性城市设计

获奖情况:2023年度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编制单位: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夏邦杰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纸坊街道办事处


一、规划背景

纸坊老城区是武汉市江夏区的生产、生活中心,常住人口约占江夏区总人口的1/3。但老城内城中村与新建片区犬牙交错、建筑老旧破败、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居住配套不足,生活环境较差,人民群众对老城区尽快进行旧城改造的诉求强烈。


在此背景下,城市设计从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特色彰显、功能提升、配套完善等多方面提出改造方案,作为后续控规编制及建设实施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构思

纸坊老城区规划鸟瞰图


纸坊是一座古老的山城,也是一座秀丽的水镇,这里诞生的山水文化、纸文化和坊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荆楚大地文化自强的不竭动力。城市设计将山水肌理、文化资源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再现“山城水镇”的空间意向。
1、山脉:围绕山、城约7公里长的衔接面,通过绿廊、湿地、生态化建设等,促进山城共生。
2、水脉:通过重启古河道、雨水花园、生态绿廊等,实现水安全、水景观与生活环境的融合,再现纸坊水乡风貌。

3、文脉:通过现代手法演绎的江夏民居建筑形式,串联水道、古驿道以及古法造纸等历史要素,再现先民们依山逐水、街头市井的生活状态。


三、项目特色及主要内容

(一)兼顾生态保护与韧性安全

纸坊老城区有山环水绕的自然优势,但也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设计通过构建“山城缓冲带”、“蓝绿宏网”等生态网络,整合水安全和生活环境建设需求。

1、山城缓冲,城景交融:在山体与城市的衔接面规划“山城缓冲带”。在缓冲带内设计三个空间层次。一是连接山体与城市的带状绿楔。二是湿地雨水花园和城市田园。沿山坡设计的多层级的雨水花园拦截山洪;在山脚下设置城市田园,种植果树林木,布局体育休闲及康养场所。三是生态化的建设空间,以中小体量、生态造型的建筑为主,注重第五立面的处理。

 “山城缓冲带”典型案例-八分山厂房片现状鸟瞰照片

“山城缓冲带”典型案例-八分山厂房片规划鸟瞰图


2、重启河道,蓝绿宏网:挖掘并重现纸坊曾经的自然水系并搭建蓝绿宏网公共空间骨架,起到蓄排水、景观营造及生态涵养的功能。

(1)西港、中港、东港等河道曾是纸坊联系外界的水道,现被箱涵地埋,总长度约16公里。规划有选择地将渠道重新打开,改造为河道雨水花园。河道大多依地势而建,局部采用重力引流、植物根茎过滤的运营方式,可作为市政雨水管廊的一部分。对河道岸线进行生态改造,串联雨水花园、山脚湿地及绿化空间,形成蓝绿宏网。

“蓝绿宏网”规划布局图

(2)通过水安全模拟和景观分析,选择若干地块建设为节点雨水花园。节点雨水花园平时是绿化公园,在雨季被淹没成为湿地。经测算,蓝绿宏网能消纳部分日常降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涝。

(二)兼顾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需求

以现代手法重新演绎江夏民居建筑形式,串联历史文化要素,塑造特色彰显区片。

1、水里分:设计两处依蓝绿宏网建设的水里分,参考江夏民居院落围合的布局形式,并将水景观引入建筑空间,水系穿插、院落布局,创建宜居宜游的活力街区。

古河道开启典型案例-中港片规划效果图

2、江夏里:沿古驿道南端设计一处江夏里,注重对街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延续,沿线院落按照四水归堂、三合院等形制布局,采用硬山顶、青砖黛瓦等造型,将现代生活与传统居住空间融合。

“江夏里”建设典型案例-龙井路片现状照片

“江夏里”建设典型案例-龙井路片规划效果图

3、纸·坊博物馆公园:围绕纸坊发祥地周家山头设计展现造纸文化的博物馆公园。设计灵感来自传统造纸的手工艺流程,以此进行线性空间布局。博物馆群以“江夏民居”造型为基础,借用纸张的材质感,汇集水、竹、风等造纸元素进行场地及建筑设计。

纸坊博物馆片规划鸟瞰图


(三)兼顾民生保障与有机更新

纸坊老城区待改造地块多,面积大,包袱重。规划遵循“应改尽改、成片改造、滚动推进”的原则,综合施策。规划以生活圈为基础,围绕基础设施、公服配套、功能提升提出民生改善措施。设计还对提升改造项目提供了“场地微拆、公建微建、首层微改、山墙微加、大屋微换”的微改造模式。



▌撰文:李皓晟 周煜文
▌校对:孙佳
▌审核:徐中
▌编辑:涂为  晶晶
▌出品: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运营:长江日报城建传播中心





REVIEW
往|期|回|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开创中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升级“汉地云”推新型住宅试点,武汉土地出让保障措施受肯定



微信号 | whnrcu

官   网 | www.whnrcu.org.cn


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原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为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具有“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双甲级资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