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看齐”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发起,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解读经典论文的系列活动。本活动旨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勇于挑战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向本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看齐,力争取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传承经典、砥砺前行。
环境中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
解读人:刘春雷、丁泽
文章标题: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
文献来源:Science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且耐高温、耐光照,能够抵抗水解和生物降解作用,广泛应用于皮革、纺织、造纸、农药、食品包装等领域。PFASs已经生产了近70年,全球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但公众对这些化合物的认识仍然相对较浅,其生产、利用与废弃量的增加增大了其在环境中的暴露几率。随着PFASs在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及动物和人体血液中的大量检出,其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生态的潜在风险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PFASs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开展。由于PFASs的数量众多且还在增加,研究进展缓慢且相关替代物质的不利影响也未知;PFASs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复杂,数据杂乱不成体系;新开发的PFASs特征不明,甚至缺乏明确的化学结构,难以进行毒理学研究。目前PFASs污染修复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饮用水的研究较多,对于其他环境介质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总结了主要的PFASs组的合成路线、结构性状及使用情况;分析了PFASs的主要分解途径;讨论了PFASs在环境中的持久性、环境流动性、暴露和修复方面的核心问题。
研究结果
2. PFASs的降解率可能会受到共存污染物或合成副产品的影响,且随着链长的增加,PFASs的毒性、生物积累和持久性增强。无论降解途径如何,PFAS自然转化的反应产物,导致垃圾填埋场等沉积位点成为了PFASs的延时源。
3. 真实环境条件的复杂性会导致PFASs相关研究与实验室条件下的反应方案和降解速率存在差异,增强了后续研究的挑战性。
环境介质中PFASs的分布特征 土壤固相物质随环境的变化而显著变化,NOM集中在浅层土壤中,铁(氧)氢氧化物通常在地下介质中占主导地位。对数Kd随氟烷基数和末端部分变化而变化[(A);pH = 5.2]。当不受前体物质降解影响时,PFASs的相对迁移率通常随氟烷基碳数变化而变化[(B),(D),(E)],陆地植被的积累随着氟烷基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但陆地捕食者的积累随着氟烷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在水生环境中,植物的积累随着氟烷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F)]。
营养传递和环境暴露 长链全氟羧酸盐(上图)和全氟磺酸盐(下图)在水生食物网中的生物积累因子(BAFs)要大于短链全氟烷基羧酸盐。采用单猎物分类法(Fish Base)和生物湿重的标准化生物累积系数评估营养级积累情况,发现在营养水平较高的生物中,PFOS的生物积累大于PFOA(中图)。多重毒理学意义(右图)反映了PFASs理化性质的多样性与其官能团和氟烷基碳链长度有关。
意义与反响
作者
约翰·华盛顿(John W. Washington)
(本文插图出自论文原文插图和网站原文标题页截图,作者照片来自网络)
(↓点击标题可直接查看↓)
>>>> 向经典看齐 | 经典论文解读:基于生物多样性热点的保护优先区识别
>>>> 向经典看齐 | 经典论文解读:迷航-所有的塑料去了哪里?
>>>> 向经典看齐 | 经典论文解读: 一种测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