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所说的“老年痴呆”通常指的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阿尔茨海默病(下文中简称AD)的命名来源于首次描述这种疾病的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
这是一种多发于老年或老老年前期的慢性疾病,患者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忘记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说不清话、情绪变得失常、不认得路和大小便失禁等等症状,这些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
大多数人都对“老年痴呆”有所耳闻,可仍然对这个疾病有许多认知误区,消除这些误解,是我们远离AD的第一步。
1.“身边没见什么老年痴呆的人,
这病不容易得”
通过对中国1990年到2020年AD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3.48%,发病率为每1000人中每年有7.9个人新发病。
根据统计预测,到 2030 年,我国的 AD 患病率将上升到 4.47%,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达4亿,AD的患病人数将高达2000万。
图源:央视公益广告《关爱老人——打包篇》
2.“我还年轻,
得老年痴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AD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的患者日趋年轻化,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会在30岁、40岁或50岁发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2023年发表论文,称发现了世界上最年轻的AD患者,他确诊时年仅19岁。
这表明老年痴呆已经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了。
遗传因素是主要的早发原因,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也会增加早发的风险。
如果年轻时就不注重饮食作息和心脑血管的保护,老年痴呆有可能比退休来得更早哦。
3.“抽烟喝酒,很开心很精神,
不容易老年痴呆”
摄入过多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对大脑的认知功能有损害,更会大大增加患上AD的风险。
4.“吃饱喝足睡得香,
不会得老年痴呆”
高脂高糖饮食都会增加患AD的风险,绿叶蔬菜为主的植物性饮食会比以肉类的更能降低患病风险,但吃鱼和海鲜对预防AD是有益处的。
睡眠时间小于6个小时或者是大于8个小时都会增加患上AD的风险,嗜睡和睡眠不足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吃得饱不如吃得好,睡得香还需勿贪眠。
5. “退休了不想动脑了”
脑力活动不足会导致患上AD的风险增加,退休的老年人脑力活动减少,更应该注重多动脑的活动。
比如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下棋打牌等益智类游戏就能很好的提供脑力活动。
1.“老了总忘事,
我老年痴呆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长期记忆变得困难是正常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也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没有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就不必太过忧心忡忡。
可如果出现近期记忆问题,特别是被提示和反复提及也记不得的情况。
还有出现诸如总是忘记近期的生活事件、忘记最近的年月时刻、与人日常沟通时“‘什么冬梅’‘马冬梅’”这种明显的记忆出现干扰的症状,就需要注意是否有患上AD的可能了。
2.“我的老朋友得了老年痴呆,
我也不远了”
首先,AD不会传染。
AD的患病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增长、家族遗传、唐氏综合征心血管疾病一些其它疾病的影响等等,以及头部创伤史和受教育程度水平低也会带来患上AD的风险。
即使是相同年龄的老人患病的风险也不同,不是老了、上了年纪就一定会老年痴呆。
图源:参考文献[2]
3.“老年痴呆治不好、也没法治,
得了就完了”
虽然AD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AD相关疾病机理、临床的研究和新药研发也日趋完善,治疗的水平和效果均有提升。
4.“老年痴呆连累家人,
得病还是自己解决吧”
AD患者需要家庭成员的长期照护。在中国,47.3%的患者由子女照护,36.1%的患者由配偶照护,其他患者有些是由保姆照顾。
家庭是照护是基石,社会也应对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的理解和尊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要让“老小孩”独自落泪。
5.“生病防不胜防,
老人说不定一觉醒来就突然痴呆了”
AD发作通常是缓慢并伴有前兆的,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记忆和认知情况的变化能在疾病发作的早期尽快察觉,尽早治疗。
而且AD的预防是非常关键的,保持合理的饮食作息,远离烟酒,多动脑,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勤运动,多社交,就能让你在被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推近AD时有效主动远离。
走出了这些误区,你就能离老年痴呆更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