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院庆系列活动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人民城市大课堂"在同济规划院开展同济规划的社区实践专题培训

学术   2024-09-30 13:55   上海  

根据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工作部署和《2024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人民城市大课堂”是促进市、区、镇乡各级交流与展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成效,吸引专家讲师、社区规划师、建筑景观设计师、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助力人民城市建设的培训交流平台。

2024年9月20日,“人民城市大课堂”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也是同济规划院院庆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邀请了同济大学和同济规划院三位专家和学者作专题培训讲座,同济规划院主任总工梁洁主持活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宝山区建管委、金山区发改委、金山区山阳镇、嘉定外冈镇规资所、松江区方松街道、闵行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同济规划院代表参加本次活动,并于线上同步直播。


专题培训活动现场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总工梁洁主持活动


人居型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杨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社区规划师


杨辰教授作“人居型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题讲座。他指出,老房子、老社区作为地方生活的载体,是“活的遗产”。作为社区规划师应当关注社区中承载集体记忆的标志点和物理空间,以及各类具有人文属性的无形、活态的文化遗产。并以建于1932年、承载上海历史缩影的河滨大楼的更新故事,讲述居民如何从维权行动转变到参与讨论遗产问题、修缮工程如何促进遗产社区社会网络的扩大、以及居民自发保护楼内历史构建的细节,生动阐释人居型遗产的形成是一个包含了遗产意识形成、价值认定与对象选择、空间行动与政策设计、阐释推广与遗产价值化的复杂的文化、心理、空间、政策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具有强烈文化认同感的、包含各类行动者在内的遗产社区的深度参与。而规划师(建筑师)应当将“人-遗产”之间的活态联系纳入保护与再利用规划与设计。


“大城小事”——我的社区规划工作点滴


王红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社区规划师


王红军教授作“大城小事——我的社区规划工作点滴”的主题讲座。他指出,过去二十年的城市高速发展进程使得大量老社区变成新的土地开发。在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发展背景下,以今天的社区规划视角来看,放缓开发速度、发掘社区内部潜在高质量空间、促进社区的自我共创共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定海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师,为挖掘定海特色、延续历史记忆、彰显文化底蕴、将社区文化融入“1+N”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布局中,以两环融合漫步空间、串联定海历史遗产与公服设施,促进闲置历史建筑的活化再生,体现定海特色。并以定海剧场、定海之窗和长白电影院更新初步方案三个案例,讲述如何通过社区更新保持居民的集体记忆、激发社区活力、发掘城市空间潜力。


治理视角下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与思考


陆勇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杨浦区社会治理顾问


陆勇峰总工作“治理视角下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与思考”的主题讲座。作为投入社区规划第一线工作近10年的具体参与者,陆总指出社区规划的核心理念应逐步从政府主导的、蓝图式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整体式设计,转向强调多方参与的、问题导向的、以参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为核心的协商式规划行动。从2015年开始于静安区彭浦镇开展的多个美丽家园实施方案,在设计层面和机制层面初步探索出社区更新规划要点,提出PPP社区更新协同模式,建立了社区更新的组织流程和社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到杨浦区江浦路街道辽源花苑社区更新,将整治方案、建设方案和治理方案三案合一,做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建管并举、群众满意;再到江浦路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使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穿透的参与式规划方法来制定“五宜行动计划”。陆总一路探索总结,从多样化的社区规划、微更新和营造实践中,引申出对参与式社区规划的组织模式转变、强化过程治理、规范政策优化、设计角色转型、设计供需矛盾、社区规划师制度完善等方面的思考。


热烈祝贺同济规划院

30周年院庆!


同济规划TJUPDI
求精、做实、解难、创新,我们以专业的技术、负责任的职业态度,规划美好城市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