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简介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智慧城市”等重要任务指示,2024年11月2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之平行论坛“低碳智慧发展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在北京工商大学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论坛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的颜文涛教授和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的卿粼波教授担任论坛主席,由颜文涛教授和副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裴新生副院长主持。本次学术研讨会共邀请9位专家学者进行报告交流,分享低碳智慧城市建设与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就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低碳智慧转型、生态城市建设与营建智慧等方面展开探讨。
活动现场
嘉宾合影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一:美丽城市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包存宽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基于对《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的学理性阐释和政策解读,探讨美丽城市的时代内涵,从时间性、空间性和关联性三个维度构建涵盖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丽城市分析框架,分析了当前美丽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主题报告二:基于地理众源数据的人与城市空间交互研究
黄炜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教授
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刺激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棘手的城市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解复杂城市活动时空模式是解决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如何开展城市活动模式分析,进一步揭示和解释城市人群和城市空间的交互模式是关键。报告介绍了基于众源地理数据驱动的城市活动时空建模和相关应用研究。
主题报告三: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共建生态人文医院
陈志青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从绿色低碳理念、生态人文医院实践和展望医院未来三个方面阐述绿色理念、低碳零碳技术如何融入医院建筑,创造绿色低碳的生态人文医院。演讲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列举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台州医院新院区、金华市人民医院、平阳县人民医院等项目案例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未来医院建设提出了包括城市更新、疗愈环境、医疗模块、绿色建材、平急两用等未来建设方向展望。
主题报告四:山地营建中的生态智慧
赵炜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教授
基于山地生态型地区乡村规划存在“生态功能区划-用途分区管制”传导缺环等问题,提出建立规划管控单元和管控规则。以川西北为例,通过“嵌合特征识别-单元范围界定-单元类型划分”等技术实现基于山地景观格局嵌合异质性的分区分类管控单元构建;以单元类型为基础,实现风险差异化调控和“生态风险评估-格局分类优化-刚弹结合传导”,建立管控单元的规则,促进我国山地生态型地区乡村空间格局优化的高水平治理和生态性发展。
主题报告五: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自然场景构造
蒯希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副研究员
城市的三维数字底板是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自然环境建模是对城市三维物理环境精准刻画的重要方面。报告重点探讨了自然环境中树木和草地的三维建模技术及其应用。在树木建模方面,提出解构式建模流程,将建模目标树木解构为底部树干、主干和树叶等部分,分别介绍各部分建模方法及其具体步骤;关于草地建模,提出服从微观细节概率密度分布特征的神似建模方法,并采用可变实例化技术实现超精细真实微观场景的渲染优化,并通过案例展示了树林场景建模成果。报告指出当前技术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干预多,未来需探索普适性工程化路线并进一步利用AI能力。
主题报告六:重庆悦来生态城绿色发展实践
魏映彦
重庆悦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悦来生态城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北部,两江新区西部片区的中心位置,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万人,是国家首批八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悦来生态城旨在打造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生态新城。规划注重顶层设计,通过专项和控规的约束和引导。以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为核心,秉承低碳生态理念,注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小街区密路网、绿色生态空间、再生水回用和集中供冷供热等技术,推动绿色生态城市的示范建设。同时,生态城积极转型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滨江旅游带,结合本地文化实现旅游、生态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打造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山地生态新城及西部地区生态城市建设典范。
主题报告七:数智赋能长江洞庭湖水生态安全治理
欧先锋
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加快健全长江水生态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对有效处理长江崩岸险情具有重要意义。以与岳阳市水利局合作项目为例,结合采用空天地水四位一体的方法,通过云端数据融合、堤岸变化检测、崩岸类型识别和施工物料跟踪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崩岸治理中的预警、监督和抢护问题,提升了崩岸治理监控系统的准确率并显著缩短了预警系统响应时间,开发了崩岸预警和监测平台,能够生成实时变化热力图和可视化三维数据图,为崩岸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主题报告八:面向双碳目标的片区详细规划设计策略与管控路径探索
陈君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 执行副主任
基于近年来的团队实践项目和学界研究趋势,总结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在两阶段的实践特征。在1.0阶段,探讨规划设计促进减碳的作用机理并形成低碳规划设计方法体系、建立低碳生态导向指标体系并传导分解,形成建设行为管控要求。在2.0阶段,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规划实践以行动为导向,关注基于需求侧节能减排、供给侧开源增效的综合性减碳,探索片区多情景的碳排放量化计算方法和减碳路径设计,以及不同减碳技术在空间上的综合集成。
主题报告九:基于卫星遥感的人为碳排放研究——从浓度到排放
詹宇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副教授
城市级碳排放通常具有较大的动态变化,传统碳排放核算方法耗时且费力,且数据来源存在较大的时间滞后和统计偏差。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利用大气中CO₂等气体的特征吸收光谱,可以对城市范围内的CO₂浓度进行监测,具备一致性好、覆盖面广、时效性高等优点。基于多卫星协同遥感,结合物理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展高分辨率碳排放反演,有助于动态追踪人为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为城市制定和评估碳减排政策及措施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专家点评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裴新生和四川大学教授卿粼波对九个报告进行了点评。
裴新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
裴新生指出,报告嘉宾从战略目标、方法论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美丽中国和绿色低碳的重要性,强调乡村全域发展以及与国土空间改革的关联。结合项目实践,更加体会到跨界交流在解决国土空间规划挑战中的必要性,尤其是在高效物流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布局方面。同时,嘉宾强调了绿色低碳与美丽中国的结合,既要保护生态要素,又要实现价值增值,展望未来创新技术将推动绿色低碳与健康美丽生活场景融合发展。
卿粼波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副院长
卿粼波指出,围绕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从人、环境和社会的综合角度,强调实现综合生态的重要性。首先,深入解析了美丽中国的国家政策与战略,强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其次,利用社交媒体数据,提出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交互的框架,探讨了如何通过网络数据预测人类群体行为。随后,关注智能技术在物理空间中的应用,强调在环境与人类交互中感知与量化结合的重要性。嘉宾结合3D遥感技术,讨论如何促进规划工作,尤其是在微观尺度上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最后,数字孪生技术的运用被视为未来创新的方向,强调其在实现美丽中国愿景中的潜力。整体而言,会议聚集了各方专家,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前瞻性思考和广阔的研究前景,呼吁大家继续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
会议总结
同济大学教授颜文涛和四川大学教授卿粼波对会议做了总结。
卿粼波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副院长(左)
颜文涛 同济大学 教授(右)
卿粼波:美丽中国建设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倡导将垂直领域大模型结合医学、规划、市政等学科,将高校研究成果真正赋能于规划、绿色建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监测等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在纵横交织下的有效融合,用研究成果支撑并解决实践问题,这也是整个专委会最初成立的理念。
颜文涛:感谢各位专家的交流与分享,专委会成立之初的愿望是汇聚不同一级学科的智慧,今天的9位报告人正好涵盖了7个一级学科,从多维度共同探讨同一问题,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启发。特别强调实践领域的重要性,未来希望能更多地与实践专家合作,深入挖掘问题,以实现问题导向的规划与科学研究。分论坛交流展现了深度、广度与高度,收获颇丰。最后,感谢各位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
供稿 | 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