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湾城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紧邻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新江湾城辖区内共有10条河道,总长度约16.6千米,水域面积达72万平方米。这些河道相互交织,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水网体系,为区域内的水生态环境和景观塑造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吸引了水上运动爱好者的目光。
2020年以后,以皮划艇、桨板、赛艇等项目为依托的上海水上运动进入快速发展期。从活动在远郊淀山湖等区域的爱好者群体活动开始逐渐转变为家门口河道随时下水的休闲生活方式。市区原本无船无人的河道中甚至开始出现划着皮划艇上班的人。新江湾良好的水域条件和周边社区相对年轻化和高知化的人群特征为水上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从出现第一条船开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购买皮划艇和桨板。有新闻报导,在最鼎盛的时期,新江湾城滨水条件最好的两个小区1000户居民有300多条船,形成1/3人家有船的盛况。
新江湾城小区里的居民自建艇库
2022年底,同济规划院协同创新所总工陈竞姝作为九三学社的社员,向九三学社杨浦区委提交《关于杨浦区新江湾区域水上休闲运动促进和改善的建议》。随后在其建议基础上,九三学社杨浦区委在2023年杨浦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中,以《打造人水和谐的蓝绿空间——关于提升新江湾城水域开发管理模式的建议》为题提出集体提案。陈竞姝作为提案主笔人,从新江湾城水上运动无序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生态隐患以及设施配套缺乏等问题出发,提出包括划定水上运动区域、做好环境监管和安全预防、引入专业俱乐部进行活动管理和水上安全教育、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推进以高校为重点的水上运动赛事IP建设等建议。
新江湾城水域开展桨板运动的青少年
此提案受到杨浦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委派区建管委、区绿化市容局、区体育局、新江湾街道等部门形成联合工作团队,对新江湾城社区水上运动相关工作开展研究,成立联席会议。同济规划院正在参与新江湾城小流域建设提升工作,因此也受邀成为联席会议成员,并参与《新江湾城国际化社区水上运动工作总体方案》的编制,以新江湾城公园核心水域为活动范围,以“江湾绿芯、五宜地标”为主题,突出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通过步道贯通、水岸绿化景观提升、空间活化等工作,打造“一条带、两码头、三座桥、多处景”;二是水上运动运营管理,引入水上运动专业运营单位,在活动范围内开展水上运动教学培训、休闲体验、小型赛事等,以期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亲水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能开展有序、规范、活力、共享的水上活动。
2024年6月,新江湾城国际社区水上运动中心正式揭幕,成为培养上海水上运动人才,推动水上运动发展的重要基地。目标将打造上海市生态文旅新地标,上海主城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样板地,新江湾城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升建设示范项目。
新江湾城水上运动中心启动使用
自水上运动在新江湾城兴盛开始,就一直是当地居民多方意见争论的焦点。水上运动中心建成后,更是引发了全城热议。2024年8月30日,杨浦区人大常委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联合推出以“人、鸟、水,新江湾城水上休闲活动的堵与疏“为主题的”人民城市 人人议事厅“活动,来自社区的居民代表、市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环保领域专家学者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公议。安全问题、生态问题、水域管理规范问题、公共环境公平共享问题……水上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杨浦区人人议事厅专题活动
作为新江湾城水域开发管理倡议的发起方和后续规划设计的参与方,同济团队也邀请了对这一人民共创共享共议事件持续关注的人士展开讨论:
受访人:刘豫祥
简介:九三学社杨浦区委 秘书长
九三学社作为新江湾城水域开发管理的提案方,是如何关注到这一问题的?
新江湾城是上海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大型湿地绿肺,也是杨浦的一张名片。一直以来,我们九三学社都比较关注这一区域,连续数年开展调研工作,聚焦河道的治理规划,结合区情深入开展取样观测和研究分析,通过政协提案、课题项目等形式积极履行参政建言职责。前几年我们也连续做过关于相关区域的水域治理的提案,包括提高杨浦河长制治理成效、加快通沟污泥处理、转运设施建设等,所以关于新江湾区域的水域治理提案是有延续性的。
杨浦区政协专题调研新江湾城水域
近期围绕着新江湾城水上运动引发的社会热议,您个人是持怎样的观点?
其实这些年在新江湾城这一片区围绕居民的休闲活动方式一直有很多的管理难题,比如野钓问题,对湿地生态有破坏肯定需要禁止。水上运动特别是皮划艇、桨板这一类无动力的活动方式,主要还是从安全角度的管理。很多居民自发的下水活动,安全监管存在难度。
现在有讨论对水上运动应该“堵”还是应该“疏”,我认为堵和疏并不是矛盾的两面。该管的要管,比如什么样的水域可以开放给水上运动,参与水上运动的人是否需要经过一定的安全培训,是否需要遵守一些水上活动的公约……在治理的时候需要讲清楚规则,在充分利用现有管理架构下提高管理效能,不合法的领域一定要严格管理。同时,也应该满足公众亲水的需求,适度进行水域的放开,让公众能够更好的感知到城市环境治理后的效果,树立共同维护优美城市环境的责任意识。
杨浦区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南面的杨浦滨江,北面的新江湾湿地,都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承载空间,杨浦政府通过对新江湾水域治理和开发管控这样的行为,打开一个公共的窗口,让各种意见能够开放的进行讨论,也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有益的探索。
新江湾城水上活动开展场景
在新江湾城水域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九三学社还参与过哪些工作?
新江湾城水域治理包括水上运动中心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负责建设的杨浦投控集团还是属地的新江湾城街道,都不断的听取我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吸收采纳。九三学社的社员有很多是城市建设领域的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同济大学作为中国城市建设方面具有专业领先性的高校,也坐落于杨浦,我们的社员有不少来自同济大学,从规划、建筑土木、市政到环境等专业,都与城市建设有着高度相关性,因此我们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
同济大学和同济规划院确实有不少九三的社员,您认为从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角度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党派工作?
上海是一个建成度比较高的城市,所以上海的城市建设更多的已经不是大手笔的规划,而是微更新、微治理这方面的工作。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这方面人才荟萃,环同济设计圈的设计企业又积累了大量一线的实践经验。
我们九三学社里有很多的同济人,背靠同济大学本身的学科积淀和设计企业的项目经验,他们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人士的长处,同时在民主党派这个身份背景下又会关注更多除了城市建设以外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专业经验和对城市问题的敏锐观察,他们可以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提案来进行参政议政。
受访人:于力
简介:指向轻艇会创始人、“水管家”护河志愿服务组织发起人、“运动保护河流”践行者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介入到新江湾城的水上运动和水域管理建设中的?管理方对您提出了哪些方面的准入要求?
我本人是老杨浦人,就在这附近长大。运营水上运动俱乐部后,新江湾城的水域一直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区域。水上运动这几年在新江湾城社区居民中成为热门,大量的人群涌向这一片水域,确实造成了一些乱象,但同时这说明这个区域很适合这项运动。地方政府有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的想法,我们公司通过杨浦区相关部门的层层筛选,最终达成合作。整个项目开展的过程涉及到了很多的部门,文化、体育、绿容、水务、以及街道和杨浦投控集团等,看着是个很小的基地,但实际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上运动中心的最终落地是一个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具体的运营内容上,除了水上运动这一块的经营以外,我们还需要承担这个区域的水域安全监管责任,一是建立定期的巡逻机制,同时通过安装摄像头对水域进行全面监控,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阻;二是对运营范围的水域进行保险和安全救援的覆盖,对意外落水进行及时救援。我们还配置了全套的AED设备,用于应对突发事件。
正在新江湾城进行桨板比赛的青少年
围绕新江湾城水上运动引发了很多社会热议,比如有讨论关于公共的空间资源交给商业化运营是否合理,您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我有看到这个争论。以前监管不够的时候,很多居民自己就可以随便下水,或者和管理人员捉迷藏来躲避监管。在缺乏对水上运动的认知的情况下,有的不佩戴救生衣,有的一板多人,有的使用的是质量不过关的充气艇,这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表面是个人行为,但一旦发生事故,就需要动用公共资源去救助,整个社会在为个人行为买单。有一些水域由于无法监管,只能一刀切,禁止所有下水行为。
而我们现在采用的方式是有规则性的共享水域,任何居民都可以来使用这片水域,但是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约束,比如同时间不能超过20个充气设备下水,因为充气类设备容易在高温天漏气或爆炸,而我们的救援设备能负担的只有这个数量。我们所提供的各种水上安全教育、安全救援等服务和配套更衣室、公共淋浴点等设施也让周边居民更放心、更舒适的来这里参与水上活动,从而一定程度的减少居民随处找地方下水而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用商业化的方式更有效的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并且减少了政府的监管成本。
新江湾城水上运动中心本身是一个很小的项目,作为商业项目营收非常有限。但是这么小的项目却获得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它体现了人民城市的理念,在新消费场景这个风口下,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意见声音,应该被听到被看到。但我们有信心,这些意见和声音会随着社会治理程度的提高,随着配套服务能力的提升逐渐的变成认可和认同。
在新江湾城水上运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您作为运营执行方,是如何参与到其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您觉得水上运动对新江湾水域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哪些影响?
我们全程参与了水上运动中心的建设,从运营、安全、环保乃至社会反馈等角度直接参与各个层面的讨论。对于水上运动来说,我们也提供了我们的专业角度,比如码头的建设,最初的方案是高于水面50公分,这个高度对于大部分船艇设备来说是合适的,但并不适合于水上无动力运动。水上运动所适配的码头要尽量贴水,方便上下船,因此在我们的建议下,大幅度的降低了码头的高度。
水上运动是一项生态友好的运动方式。因为这类运动经常需要主动落水,所以我们要求进行水上运动的水域至少要达到三类水以上。三类以下的水质就容易引发皮肤病、结膜炎等健康问题。新江湾城中心水体的水质在治理后基本达到了二类水体,这种水体对于上海来说是极为珍贵的资源,我们也会号召所有参与这项运动的人共同来保护这片水域。我们俱乐部曾经就多次发起“运动保护河流”的公益活动,带领居民划着皮划艇在河道上清理漂浮垃圾。未来我们在新江湾城水域利用上也会更多的考虑将生态教育结合进来,共同推动新江湾湿地的保护。
“运动保护河流”在上海中小学的讲座
水上运动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潮流运动项目,从运营方的角度,水域和水岸的规划应当考虑哪些问题可以更好的促进水上运动发展?
水上运动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体育产业。从国际规律来看,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会开始进入爆发阶段,超过6万美元的时候这个产业的规模甚至可以超过烟草行业。美国光是桨板运动的市场就有60亿美元。近年来,水上运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井喷式发展也验证了这一规律。所以,放眼未来,水上运动一定会引来更大规模的爆发。但与此同时,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与这一类体育运动发展相适配的体系,无论是水域的开放程度、设施的服务水平、从业人员的培训等等,都还处于“野生”的状态。
从我们商业运营方的角度来看,一是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水域可以开放出来,让水上运动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众参与并喜爱的体育项目。二是在这些水域和水岸的建设过程中,提前预留好接口。优质的水体一定会吸引市民的亲水活动,而要满足人民群众玩水的需求,就需要相应设施、设备、场地建设等。而这些靠个别商业运营主体是做不到的,需要在地政府或主管部门提前和商业运营机构进行沟通。比如船艇设备的存放条件是怎样的?从艇库到码头的动线如何涉及?是否需要配备健身房、存包点、淋浴区等?用于救援和监管的动力船只是否有岸上的充电接口?……这些细节如果不提前考虑的话,会造成后续的一系列运营难题。
火热的桨板运动赛事
访谈人:魏水芸
简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五所副所长 高工,新江湾城社区规划师团队核心成员,《新江湾城水系治理单元生态清洁小流域提升建设行动计(2023-2025年)》《新江湾城国际化社区水上运动工作方案》《新江湾城街道“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等项目主管,深度参与新江湾城水系及社区相关项目建设。
同济深度参与了新江湾城的小流域治理提升工作和水上运动工作方案两项工作,能否谈谈这两项目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您认为规划对于这两项工作开展的意义?
2023年2月,在九三学社和人大提案建议下,杨浦区建管委联系我们团队,希望借助同济的专业力量,在新江湾城打造上海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示范,让新江湾城的水系生态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接受建管委委托后,我们高标准推进了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围绕新江湾城的十条河道,在充分考量其历史文化、用地现状、居民需求等特征的基础上,以“四境风趣·十幕生活”为主题,从主题赋能、生态固本、文化彰彩、水岸联动等方面制定改造策略,提出“悠野之境、和乐之境、创智之境、悦动之境”的四境规划,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该项行动计划被纳入2023年杨浦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并于2023年底经区政府同意后印发给相关部门。
新江湾城水上运动工作方案研讨会
作为行动计划中的年度重点项目,新江湾城水上运动项目也是我们团队全过程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团队参与了水上运动的选址、策划、方案设计、运营管理建议等多项工作。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除了规划设计工作外,我们还承担了协调者的角色,负责整体统筹协调多方诉求与意见,最终于10月份形成水上运动工作方案送审稿上报。
这两项工作给我们最大的一个启示,就是规划不仅是一个愿景,更是落脚到每一步的措施和行动,尤其是对于政府要着眼解决的问题和群众翘首以盼的需求,时效性和实操性十分关键。整个工作从项目谋划到建设实施,再到运营管理都充分体现了多方参与的重要性。规划在其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协商平台作用,对于各方的利益诉求、存在的矛盾问题、上下的要求传达都要尽可能去平衡和解决。
新江湾城的小流域治理提升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水上运动线路的设计也是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您觉得如何更好地处理水上运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水上运动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不存在着必然矛盾,它们之间更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基础。清澈的水质、优美的自然景观能够为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吸引更多人参与水上运动。另一方面,水上运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例如,通过推广环保型水上运动装备、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建立水上运动规范等措施,可以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同时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支持。
处理好水上运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需要在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采取生态友好型的设计和建设方法,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可以实现水上运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互动,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水上运动体验和生态环境。
亲水是人的本性,长三角地区的江南水乡格局提供了丰富的水域资源。作为规划师,如何通过设计来满足人民亲水的需求呢?亲水、玩水的新活动形式出现会对规划师带来哪些方面的启发和挑战?
近年来,全国围绕“亲水”理念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等工程治理项目,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亲水环境与滨水空间,以满足居民需求。但亲水需求绝非仅仅局限于沿河观赏和漫步,可进入、可休憩、可活动方能更好地体现亲水理念。
自“健康中国”理念推行以来,加上后疫情时代居民对运动愈发重视,浆板、皮划艇等亲水运动备受喜爱。但这些水上运动确实对河道的宽度、长度、深度、水质以及水中植物等有一定要求,且对河道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规划师需要更加关注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前期民意的调研以及后期治理的要求。
以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一项垂钓平台景观改造项目为例,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并非单纯就景观而设计,而是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背景情况,对周边居民尤其是垂钓者进行深度调研,涵盖行为特征、平台风格偏好、设施偏好、钓位需求等方面。从需求出发确定设计导向,增设多元亲水活动空间,有序引导市民活动路径,同时充分考虑后期的安全问题,如设置安全栅栏、灯光照明、安全救生设施等。
总之,新的亲水、玩水活动形式既为规划师带来了创新设计理念、丰富功能布局和注重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启发,也带来了安全管理、设施维护和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的挑战。规划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亲水空间。
供稿 | 陈竞姝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