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业版】S-S法—儿童语言评估与干预指导师培训通知

文摘   2024-10-14 16:29   河南  

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


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

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但是,这不包括由于听力障碍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以及构音障碍等其他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1. 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 说话或很晚

  3. 开始说话后,比别的孩子发展慢或者出现停滞

  4. 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 语言应用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 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交流

  7. 交流技能低

  8. 回答问题反应差

  9. 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




语言发育迟缓的评价和诊断


评定的主要目的

  1. 发现和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

  2. 语言发育迟缓属于哪一个类型。

  3. 患儿的语言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哪一个阶段。

  4. 评价结果将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也是研究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资料。

评价流程

收集资料:病史: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训练史等。

相关情况:儿科、耳鼻喉科、心理、教育等。

目前详细的语言情况。

评定临床症状的掌握、预后推测。

制定计划指导训练

评价内容

病史采集: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康复治疗及训练史;相关专业学科情况。

童语言发育迟评价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S-S)

其他相关检查: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儿心量表 II);听力检查;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语言能力测验;韦氏智力量查;构音障碍检查等。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S-S法)


开学第一课


适应年龄和适应症

1、原则上适合1岁半-6岁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有些儿童的年龄已超过此年龄段,但其语言发展的现状如不超过此年龄段水平,也可应用。

2、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发育缓,学龄前的儿童获得性失语症,也可以参考应用。

3、不适合因听力障碍为阻碍原因的语言障碍


S-S法的构成和优点


基本构成

1.  听力、发音器官等呈生理学状态;

指言语的输入与输出的主要器官呈生理形态、功能而言。主要是专科检查。

2. (1)作为语言结构部分为: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

       其符号形式不只限于言语符号形式,在此为广义的,其中包括语言前阶段到能够处理语言规则阶段;

   2)基本操作过程。

       主要是关于视觉、听觉的辨别、记忆、产生等基本的学习能力部分。

     ( 3 ).作为语言机能部分,交流态度;

       主要是关于对人的关系,交流意欲、机能分化等,无论患儿是否已获得语言。

本检查方法的核心就是将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的发育阶段化,并可以据此症状分类。


检查内容包括符号形势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交流态度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但以语言符号与知识内容的关系评价为核心,后者的比较标准分为5各阶段(下图)将评价结果与正常儿童年龄水平相比较,可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阶段1——(0-1岁):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阶段。

     此阶段语言尚未获得,并且对事物、事物状态的概念尚未形成,对外界的认识尚处于未分化阶段。

     此阶段对物品的抓握、舔咬、摇动、敲打,一般为无目的性。表达要求的技能较差。常见反复的自我刺激行为。


阶段2——(1-1.5岁):  形成事物基本概念的阶段。

    仍属于语言未获得阶段(语言前阶段)。

    能根据常用物品的用途大致进行操作,对于事物的状况也能够理解,对事物开始概念化。此时可以将人领至物品前出示物品,向他人表示自己的要求。

(1)阶段2-1:事物功能性操作。 

              对各种事物只能进行单一操作,尚不能进行辨别。 分三项进行:事物、配对事物、镶嵌板。

(2)阶段2-2:匹配阶段  

              同时辨别2个以上事物, 儿童拿物品去匹配示范项

(3)阶段2-3:选择阶段

              能选择成对事物,他人出示物品作为示范项


阶段3——(1.5-2.5岁):事物的符号阶段

       此阶段为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开始分化。

      手势语阶段:具有限定性的象征性符号;“视觉——运动”回路(3-1阶段)

      言语符号阶段:幼儿语和成人语阶段“听力——言语”“回路(3-2阶段)

(1)阶段3-1:手势语符号阶段(象征性符号)用手势符号来理解和表现事物。

(2) 阶段3-2:幼儿语阶段(象征性符号)

          成人语阶段(任意性符号)

         将言语符号与事物相联系。

      a:能用三种符号表达;如,剪刀。

       b:无幼儿语,只能用手势语及成人语表达;如,眼镜。

       c:只能用幼儿语及成人语表达的;如,公鸡。

       d:仅能用成人语表达的。

    理论上儿童是按照上述顺序获得言语符号的。


阶段4——(2.5-3.5岁)组句,语言规则(非可逆态)阶段

  能将某事物、事态用2-3个词组连成句子进行表达。

阶段4-1:两词句阶段

开始用2个词组合起来表现事物、事态的阶段。

检查中的四种形式:

{属性(大、小)+事物}  

{属性(颜色)+事物}     

{主语+宾语}    

{谓语+宾语}

阶段4-2:三词句阶段

    句子多样性。

检查的两种形式:

{属性(大、小)+属性(颜色)+事物};

 {主语+谓语+宾语}


阶段5——(3.5-6.5岁)  词句,语法规则

    能够理解三词句表现的事态。所表现的情况为可逆和不可逆。

阶段5-1:主动语态

阶段5-2:被动语态    此阶段要求能理解事情与语法规则的关系 (结合儿童语法理解策略的年龄及特点)


检查顺序

一般较差的患儿应从头开始,为了节省时间,对年龄较大或水平较高的患儿没有必要进行全部的检查,可按以下顺序:

(1)可用图片检查的患儿:可用实物进行检查1-2

(2)可用图片检查的患儿,在3-2阶段以上,用图片检查单词一词句检查。

 (3)发育年龄在3岁以上、能进行日常会话者,进行阶段4~阶段5,以词句检查为主。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

评价总结、诊断和分类


1.评定总结和诊断检查

 结束后,要对检查结果和问诊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各种信息。SS法检查结果显示的阶段要与实际年龄语言水平阶段进行比较,如低于相应阶段,可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各阶段与年龄的关系见表图1-1;1-2

图1-1:

图1-2:

 


2.分类

(1)按交流态度分类:Ⅰ群:交流态度良好;Ⅱ群:交流态度不良。

(2)按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的关系分群:原则上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分为ABC三群。这种分群会随着语言的发展由一种向另一种过渡。


训练概括


1.训练原则

(一)以所评定的语言发育状况为训练的出发点

      1.在同一阶段内横向扩展:即患儿通过学习已掌握了某一阶段的部分内容,则可以学习这一阶段的其他尚未掌握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扩展本阶段的学习内容。

       2.向下一阶段水平纵向上升:如果横向扩展训练患儿已经完成并达到目标,则训练转向以提高下一阶段的能力为目标。训练时,以语言听理解为主。

(二)训练是一个动态且持续进行的过程:不限制训练场所。

(三)训练是双向的过程:通过示范及扩展儿童的反应,促发儿童学习;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开放而包容的环境中主动使用、练习新的语言形式。

(四)家庭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父母是主要参与者。

(五)训练应因人施教。


训练目标

    三种目标:

    1.改善或消除儿童的基本缺陷,使之达到正常水平;

    2.改善儿童的异常情况,根据其语言学上的基本缺陷,教会其特别的语言行为,使其尽量正常化;

    3.根据儿童的能力,提供补偿性的策略来学习语言及沟通技能。


训练方法

(一)直接训练:以治疗师训练为主,计划并执行训练工作。

 (二)间接训练:指治疗师指导患儿父母或其照顾者,执行治疗工作。


治疗师对儿童反应的处理方法

 治疗师运用技巧引发儿童的适当反应,对于儿童的反应,治疗师也要有适

当的处理技巧,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能力及学习动机。

(一)示范与提示

    缺乏反应或反应不当应予以示范,或予以口语或手势的提示,降低困难度,助其达到要求。要不断观察患者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挫败感,增加学习兴趣。

(二)扩展和延伸

    在患儿讲话的时候,治疗师予以积极回应,保留了儿童讲话的主要内容将儿童不足的话语补充起来。

    如:P:“吃饭”,S:“对,弟弟吃饭”,“对,弟弟累了”

(三)说明: 

当儿童在进行一个活动的同时,治疗师可时时予以相关的说明。如儿童在玩玩具,可以问“你在做什么?”,儿童答“车车”,可予以扩展说“对,你在玩车车”对于尚无口语的儿童,可常从旁解释他目前正进行的事情,使其理解语言的用途,因为儿童的行为若常得到他人的说明,能增进语言的表达。

(四)鼓励

     鼓励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

增进互动沟通的技能

 语言治疗促进儿童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儿童成为有效的沟通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有以下策略:

    1.详细记录分析儿童日常的作息、喜恶和能力,了解其在何时何地可能会有某些常规反应,从而引出预期的行为。

    2.安排儿童在较自然地情境中,使用已学到的语句。

    3.随时注意儿童,取得儿童的注意再说话,常与儿童保持眼神接触,并注意其开始沟通的表现。

    4.与儿童交流或说某些事情时,使儿童能意会而维系沟通行为,并容许有停顿时间,让儿童有模仿或思索的机会。

    5.时时给予儿童说明、描述,并以不同的方式示范新的词汇或词句,并要求其模仿练习。

   6.儿童使用新的词汇或句子时,应予以鼓励,并予适当的扩展。

   7.儿童以非口语行为沟通时,也要立即予以回应,并用词句来说明解释,使其了解语言沟通并乐于沟通。

   8.多利用系列性图片看图说话、复述故事,开展故事接龙、角色扮演等活动,练习眼神接触,轮流发言、回答、说明、维持话题等技巧。

   9.以鼓励代替矫正,可以使孩子有时间自己进行修正,同时会增强孩子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对训练更加感兴趣。 

训练程序的制定

 根据儿童年龄、训练的频率设定3个月到1年的训练目标。以评定的结果作为训练的起点,制订训练程序,选定具体的训练顺序与训练材料。

     1.言语符号尚未掌握(A群):以获得言语符号(理解)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先建立符号的理解再形成基础性概念,重点是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高的符号。

     2.语言表达困难(B群):训练目标为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此时训练并不是始终进行表达方面的训练,而是与理解性课题共同进行,还要将言语符号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是将手势语、口语作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际性地应用,在表达基础形成的同时从手势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

 3.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C群):训练目标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要进行提高理解方面的训练,同时也要进行表达、基础性过程等各侧面的平衡性训练,还要导入符合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提问与回答方面的训练。

    4.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说话(过渡群):训练目标为获得词句水平的理解,全面扩大表达范围。在提高理解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表达方面的能力。与C群相同,不能始终进行表达方面的训练,首先可以导入用手势符号进行表达的训练。

    5.交流态度不良(Ⅱ群):根据言语符号的发育阶段进行以上的训练。对于交流态度不良儿童的训练,要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目的进行训练。 




随手点赞分享
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儿保育儿知识,请关注儿保测查公众号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吧~~~



儿保测查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儿心量表Ⅱ》新家庭养育计划、推广普及、Gesell格赛尔量表、ABCD快乐育儿法、儿童发育测评量表、测评系统、儿保适宜技术培训、儿保知识交流分享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