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一位女主持人,曾在《宝贝第一》节目里分享了她在照顾孩子时的一个故事。
女儿出生后,因工作需要,她请了位经验丰富的育儿师。
为了方便,育儿师和孩子住一间房,把孩子照料得很好。
可每次主持人想陪一会女儿时,育儿师就会劝她回房休息,并表示有她在,放心就好了。
时间一久,主持人都不敢进屋妨碍育儿师。
结果,女儿四个月大时竟然不让爸爸妈妈抱了!每次抱她,就哭的特别厉害。
主持人感觉不太对劲,咨询了专家后才知道:原因很简单,不是孩子不喜欢你们了,而是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
01
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
baby
“陪睡人”这一角色至关重要。
孩子会对陪睡的人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所以就会出现“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的现象。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共识,也普遍认同这个观点。
道理很简单,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来说,亲人的陪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安全感。所以孩子往往会跟陪伴自己睡觉的人更亲近些。
对于一岁左右的宝宝来说,身体的接触和气味是他们熟悉别人的方式。
听起来很像小动物认地盘,所以新手宝爸宝妈要多和孩子亲密接触,让他们熟悉你的怀抱与气味。
一起睡觉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可以让孩子对你产生亲近感。
我姐姐的一个朋友,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孩子刚生下来那会,姐姐的朋友辞掉工作在家全心带娃。
后来,因为经济压力,她不得不重新找工作,于是孩子就交给婆婆照顾了,吃喝拉撒睡都由婆婆管着。
工作稳定后,好不容易能喘口气想和孩子腻歪一下,没想到仅仅过了半个月,她就明显感觉孩子和自己疏远了。
以前出门上班,孩子会哭闹着不舍,现在只是淡淡地看一眼;以前孩子只肯让她喂饭,现在却更愿意让奶奶喂……
由此可见,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夜晚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当然,也并非一定是陪睡的影响,毕竟孩子与母亲是有着天然的特殊情感连接带的。
02
“孩子和谁睡就是谁的”
有科学依据
baby
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语言能力还没发展好,只能发出“ma”的音。
这可能也是在世界诸多语言里,“妈妈” 常被用来称呼母亲的一个潜在原因。
因为婴儿被照顾舒服了,就会用“ma”回应,而多数照顾宝宝的都是妈妈。
所以实际上,在婴儿心里,谁照顾他,谁就是他“妈妈”。
一位奥地利的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他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小鹅分成 AB 两组,A 组由母鹅孵,B 组人工孵。
A 组小鹅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鹅妈妈,B 组小鸭第一眼看到的是康拉德。
遇到危险时,A 组小鹅会立马跑到鹅妈妈身边。
而 B 组小鹅不会找鹅妈妈,而是躲到康拉德身后,把他当成了“鹅妈妈”。
这就叫“印刻效应”,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生物后面。
就算见到的是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们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
“印刻效应”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也同样存在于人类。
婴儿会对照顾者有情感上的依赖,照看他的人,就是他依赖的对象。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孩子和谁睡,就跟谁亲。
03
陪孩子睡要趁早
baby
父母陪孩子睡觉,不仅仅是简单地陪,也有要注意的地方。
比较好的做法是,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房间,但不睡同一张床。
育儿专家张思莱教授曾说过:
父母与子女同睡好处很多,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但最好是同房不同床,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又有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
每个孩子开始独自睡觉的时间不一样,这得靠父母自己留意观察。
有的孩子三四岁就能自己在房间睡觉,有的孩子则要更大一些。
那孩子到底多大该分床睡?多大又该分房睡呢?
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并且大多也不一致。
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凯伦阿道夫说:育儿,请别相信什么标准。
因为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身心发育程度不同。
因此,分床睡、分房睡的时间也会不同,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即可。
每个人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
所以能陪在身边睡觉的人,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他们对父母爱的最好确认。
点击 👇 下方卡片 关注我,加 ★ 星标★
VIPKID英语,学练测评一体化,为您提供一站式英语学习方案
6大亮点匹配您的学习需求:
❖精选北美优质外教,100%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打磨11年教材体系,让孩子听得懂、学得会;
❖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效果保障,150万+学员效果保障;
❖退费保障,随时可以申请退费;
❖专业服务,班主任关注孩子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速领免费试听!#VIPKID
#VIPKID家庭语言学习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