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相制,亦可相用,水火济齐,疏导经络,疗愈百病。
水者,阴柔宁静,润物无声。
火者,刚烈炎上,通阳散寒。
在普通针灸的基础上,借助水、火两种物质的特点,赋予针灸更多的疗效,分别被称为“水针”和“火针”,水针即是穴位注射,而火针则是将烧红的银针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两者虽同属针法,但因其“水”、“火” 属性不同也有各自擅长之处:水针根据不同的药物治疗各种病痛,其特色在于无病可养生;火针则是利用其高温将有形的病痛如类风湿关节炎、肌瘤等通散而愈。
水针即穴位注射,釆用的器具是普通的注射器,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选用1-20毫升不等。将药液注入穴位中,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使穴位的主治作用与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让穴位的脏腑络属与药物的性味归经有机结合,从而能达到最高的穴药效应。因此,穴位注射综合了穴效与药效两大效应。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如各种中、西药注射液,还有较为特殊的自血注射等;注射时有用单纯一种药液的,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的。
如果身体无病痛,穴位注射(水针)能根据穴位和药物配伍达到养生的作用,与食疗、运动不同,穴位注射能将高纯度的药物提取液直接注入穴位中,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利用率。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其中,黄芪注射液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汗证、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内脏下垂、胃炎、慢性疲劳综合征、荨麻疹等疾病。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原发性痛经、经闭、颈椎病、肩周炎、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此外,用以穴位注射的药物还有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
在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常开展黄芪注射液注射双侧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以改善脾胃功能,扶正固本。也常常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四肢合穴、原穴以治疗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肌肉功能减退等疾病。
火针是古老的针法之一,又称“燔针”、“焠刺”、“烧针”等,所用的器具是古代九针之一的大针,用火烧红针尖后迅速刺入穴内,借“火”之力取效,集针刺与艾灸之功效于一身,直接激发人体经气,内温脏腑而壮阳气,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与优势。
火针通过烧制后,具有高温,生活中大多数物质遇火则化,“有形”的疾病也一样。中医认为,“有形”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子宫肌瘤、因经络堵塞的肩周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火针”来治疗。在局部,火针可温通经络,加速局部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使瘀结得消、寒湿得散、热毒得泻、疼痛得除。在整体,火针淬刺之后,通过局部刺激和经络的传导感应,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阴阳、气机,既恢复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又能使阴阳相对平衡。用火针治疗疾病时,烧针是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应把针烧红,才能作用。关于针刺的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记载:“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通常情况下,火针可以治疗疼痛类疾病、阳气虚类疾病、皮肤病等疾病:
1.疼痛类疾病:火针能够温通经络,中医讲不通则痛,不痛则通,若经络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则经络阻滞可以去除,促使其通畅,相关疼痛类症状也可以减轻。如骨关节炎,风湿性疼痛,急慢性筋伤及跌打损伤。
2.阳气虚类疾病:火针是将针烧红后刺入体内,用温热来刺激穴位和部位,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驱除寒气,故可以补足阳气驱除寒气,治疗阳气虚类疾病。如易感、呼吸功能衰退性疾病脾胃功能减退、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功能衰退属于阳虚证的疾病。
3.皮肤病:火针通过温热来刺激患处皮肤及血管,使血管扩张,改善循环,可以促进皮肤炎症的消退,缓解瘙痒。如带状疱疹,荨麻疹,各类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
在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常用火针针刺肩髃、肩贞、臑俞、曲垣治疗顽固性漏肩风,也常用火针快速点刺肾俞、大肠俞、三焦俞、胞盲、秩边等穴位以治疗急性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往期推荐
图文:毛 翔
审稿:周 熙
编辑:廖焦鲁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