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比特币都去哪儿了?

情感   2024-12-06 02:57   新加坡  

今天比特币价格终于冲破了10万一枚,是10万美元,也就是72万人民币。最近价格涨得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我曾经有过不少。可如今都去哪儿了?

我在邮箱中搜索,看到了2017年coinbase发给我的邮件,通知有1枚比特币转入了我的账户,价值800多美金。

继续往下翻,找到了2013年coinbase发给我的邮件,恭喜我成功买入了1枚比特币,看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交易时的记录,再往下就没有任何更古早的相关邮件了。

因为流感没好,今天也不是太忙,我打开coinbase的网站,尝试登录。找回密码,还好iCloud中有密钥备份,还要辅助邮箱验证,成功登上去后告诉我要验证我的美国公民身份,不然就不能再买入,只能转账。许久之前coinbase就要求注册地在美国的账户必须提交美国社保号证明,看来我从那项规定起之后就再没登录过了。

可我哪来的美国身份,自然是没有,点击取消,进去查查以前的交易记录。



第一枚比特币

2013年9月,我买入了第一个比特币,122.19美金。我在那之前就有知道比特币,但是交易不了。终于在那年借着去美国出差,办了一张美国银行的储蓄卡,借同事的地址注册成功。不过即使注册成功了,新手也只能买一个,要完成数次交易(或者等待两三个月)之后才能买更多。

一个月后,这个比特币翻倍了,在当时这已经超过了我的投资经验,240块立马卖掉了。那时候绝大多数人还认为数字货币是骗局,既然已经赚了一倍,自然落袋为安,终究还是没有信仰。那个年代应该还没有人对这东西有信仰,知道的都没几个。

几个月之后,我心痒痒,又再次买入了1枚,这时候价格已经到400美金。我的账户仍然不能多买,只好赚了接近一倍又再次卖掉。

在coinbase等海外平台买卖终究麻烦,每次还要先换美金,汇到我的美国银行账户,然后再买。这一路上手续费也损耗不少,慢慢地没有了兴趣。直到后来中国也有了交易平台。

陆陆续续在火币上买了几个,已经是2016年,价格持续走高,不用一整个一整个买了,可以买0.几或者更少。火币后来上线了杠杆交易,尝尝鲜,试了试,很快手上的比特币就翻倍了,接近10个。很多空气币跑了出来,我试了一个,小亏了点,觉得这纯粹割韭菜,不再碰BTC和ETH以外的币。



第一次爆仓

正当我自认为掌握了杠杆的诀窍之后,迎来了那年的9月4日,行业里俗称94,我国第一次正式表态这玩意不合法。

那天我正早上遛着狗,看着账户上一条直线向下,半分钟归零,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爆仓。

整个人都懵了,万念俱灰。

现在看来其实那点钱也不多,应该不到5万。但在当时,我刚自由职业不太久,收入非常不稳定,那就是我全部的零花钱。说没就没了。

都说走过94的人,就是币圈老人了。

还好我是每个月分批买入。接下来再战沙场,很快又累计了10个左右,一顿操作BTC和ETH混着交易,期间在我没有收入的时候,偶尔卖两三个兑现出来花花,生活窘迫,动用理财也是正常。因为在国内平台,买卖都比较方便,自然随时动用里面的钱。

在2017年过年时,我的账户最多到了40个BTC,价格应该在4000-6000人民币之间不太记得清楚。但是我记得大年初三初四,我在珠海仁恒星园对面的漫咖啡坐着,正在给我当时那本书《把力气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最后统筹完稿,写累了就看看账户上的钱,觉得还挺美好。不上班,不用着急买过完年的票回北京,写着稿子同时赚着比写书多n 倍的钱,生活多简单。



一次误操作

那段时间我用杠杆很谨慎,日常不做,只到大跌的时候20倍杠杆买涨,然后几分钟内就平掉杠杆,赚了就跑,安全得很。初四还是初五凌晨。两三点醒来上厕所,迷迷糊糊看一眼手机,一根大阴线,机会来了。我马上点了几下手机,在跌了5个点左右的价位建仓20倍买入。

感谢火币app的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我点错了按钮,买入按成了卖出。当我点下去那一瞬间意识到自己点错了的时候,已经爆仓了。

我都没来及揉一揉眼屎,20个比特币就没了。如果我没有点错,随着后几分钟内的暴涨,我的资产原本又可以翻倍,回北京就可以把刚买不到一年的宝马再换个车。那一刻真的体会到了浑身冒冷汗是什么感觉,以前一直以为是一种夸张的描述,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人在极度紧张的那一瞬间,每一个毛孔都会同时发汗。

还有一半,先捂着不动。主要是我太无聊,没工作也没孩子,没事就打开交易所看看,这交易又是7天24小时不间断的,随时可以动一动,让人心太痒。

初七还是初八的晚上,坐船从珠海去深圳,然后从深圳飞北京。那天行情不太好,我琢磨着飞机几个小时没信号,起飞前要把5倍的杠杆清空,5倍算是非常安全,比特币不太可能闪跌20%所以没事。但是四个小时没网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是不挂杠杆比较好。

结果没预料到的是,还没到机场,在船上先没了信号。

一边晕船一边不停刷手机,那些数字就是不动。到深圳快靠岸时,屏幕上的数字突然刷新,通知警报和邮件几十条,资金变成了一半——虽然不会闪跌20%,但是一个小时慢慢跌个10%以上也是会发生的。

过了个年,40个比特币变成了4个。



定投,从入门到放弃

钱没啥,反正也是炒币赚来的,就是心累。

从此不弄了,放着就是放着,熊市,价格一直没什么变化,也懒得操心。不关心它的时候,心情格外好,而且其他收入慢慢跟上来,比特币那点钱变成了小头。

有了麦兜之后,更没时间看。2019年夏天带半岁的麦兜去青岛玩,高铁上读了几篇文章,感觉下一波牛市该来了。当时9000块(人民币?美金?)左右,想了想,用定投比较稳妥。我打开一个excel计算了一下如果每个月给麦兜买0.1个比特币,等他14岁的时候能有多少钱。非常可观, 决定回北京就操作。

结果操作第一次就碰了钉子。现在买币可比我一两年前难多了,C2C的交易,对方要我提供各种东西证明身份,要加我微信,有时还要和我视频确认,对方还要录像。我稍微慢一点,交易就取消了,因为价格又变化了……麻烦得很,买了第一次,第二个月懒得搞了。

没想到这就断掉了麦兜成年礼的财务自由。



最后一次炒币

然后就是疫情,再然后就是出国了。

来到新加坡一年之后,白老师跳槽去了一家币圈公司。开的工资高,不太能拒绝,即使企业文化差点,不和钱过不去。

我的价值观又在作祟,要支持老婆的工作,自然也要支持老婆的公司。于是马上把我钱包中剩余的比特币全数转到了她公司的交易所,国内还剩的不多的人民币我也C2C换成了币。既然转过去了,也研究一下她们的产品,现在叫“合约”的那个东西也就是上杠杆,我明白,不碰。不过有个新东西挺有意思,叫做“跟单”,也就是我不用自己盯盘去做合约,我挂靠在我觉得能力不错的操盘手账户下自动跟着他买。这个挺好,无论如何比我自己弄要专业一点。于是我选了几个过往战绩不错的操盘手,按比例分着跟他们下单,我每半天最多看一次就行,有时候整天不看,除非——来邮件通知我的账户保证金危险了。

邮件是同时来的十几封,我设置了止损但是没设置什么时候停止跟买。在大跌的时候,这些操盘手他们是有无尽的资金永远加仓摊平成本的,而我目前就那么一丁点在账户上,还分到了几个不同的跟单员,加到十层就没了,而且一边自动买另一边还在自动止损。说晕了,反正就是,又损失了一大半。剩下那些,少到即使交易所倒闭取不出来我都无所谓了。

不玩了。这点都是小头,不碰对我的生活一点影响都没。

几个月后,白老师主动辞掉了那份工作,受不了上上下下神经兮兮的企业文化。又不差那点钱,回家全职待着了。


重要的是下赌桌

这个故事潦草地说到这就算了。

其实比特币是个好东西,但是对于我不算特别好的投资标的,这对我来说更多是个磨砺承受能力的过程,无论如何这都比我当年放弃的阿里的3万多股期权要少。而且现在各个国家都监管比较严,拿法币去换成虚拟货币第一步门槛就很麻烦,我又是个特别怕麻烦的人,你要买虚拟货币你得先有虚拟货币,我才懒得和那些不知道什么道上的人加微信打视频认证。所以还是那波搞web3的朋友们会比较方便,他们的收入一直就是usdt,买卖顺利无障碍,省心的话自然会做长线投资。坦白说只要不上杠杆/合约,不买莫名其妙的小币,那么不管是一次买还是定投都没什么问题,都会赚钱。当然你这钱不能随时要用,是能放住不动的闲钱,那么它才有翻几倍的机会。

所以问题来了。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有一千万的闲钱,你就能再赚一千万。如果你能承受损失一个亿,你自然能简单地赚到一个亿。

问题就是很多人只有几千几万块闲钱,那么就算它翻倍了,翻两倍了,so what?

有钱的前提条件是你得先有钱。



我的比特币都去哪儿了?

应该都变成我淡定的眼神和强大的心脏了,吃进肚里融进血液里的,才是真正赚到了的。


红猪
跨界设计师,北漂20年,现居新加坡。 出版作品《环冰岛记》、《极简设计》、《把力气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超越想象》。 前微软中国资深布道师,宝马中国科技顾问,崔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