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4点醒来,翻看以前写的东西,很多已经忘记了,还有一些即使记得主题,也忘了自己当初是如何下笔如有神。总之把自己推回到了至少六年前的状态中,看着笔下的那些人物和那些事件,真是写下来便忘记了,就像在读别人的故事,也是一种惊喜。
在我自己的第一本书《把力气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出版前,其实我写了很多短篇小说。有一些我自己还比较喜欢,但是确实出于销售的目的——小说不如鸡汤散文故事集好卖——而那些年因为我不上班,确实也比较缺钱,于是小说集一直没出版。《把力气》这本书卖得不错,但确实不是我自己喜欢的那类型,便也没太多宣传,也没真的当成自己的作品,直到《环冰岛记》出版了。
图:Sayumi Kudo
后来我还写了不少小说版的小故事,写身边的人,已经成为了过去时态的人,还有在北京租房的故事,有一些是真情流露,有一些是流水账但是看着也有意思。我明白原来动荡的生活已经赋予了我的人生很多出乎意料的题材,我不需要穷尽我的创意去塑造它,只需要用最朴实的方式讲出来,它们就已经足够精彩。当然,这会显得文笔有点随意甚至拙劣,于是我每次重读一遍的时候又再改改,尽量做到不被人嘲笑就好。我没有什么文学相关的文凭——我甚至没有文凭,就这么差不多了。不过有没有文凭都有保存记忆的资格,这些记忆有的很私人,有的可以共鸣,但随着年龄渐长,我深深明白不写下来的东西迟早会被忘记,或者被改写。我已经算是同龄人中记忆很好的人了,我有时候和朋友们谈及过去,很多事情他们已经忘记了,也许是一种遗憾,那些美好的,伴随着一些操蛋的,都忘了,不对,也许说不定并不是遗憾。
但是我特别庆幸自己有写东西的好习惯,只要时间足够,灵光乍现,这位多愁善感的人便会放上背景音乐,开始随随便便敲上一些字。发出来的,都只是那些真正写完的并且还能给人看的,绝大部分写得七七八八就存在了草稿箱里,算是不要了。不过经过了几年之后再偶然看到,会大呼一声,哦,原来我也写过这样的东西啊,有意思。有时候没有题材可写(哪有什么没题材的时候),就往自己的信箱写一封信,定时到一年之后再发。总之保证了指尖对于键盘的熟悉程度,这是我之前四五年不上班在家训练出来的技能,可不能轻易就荒废了。
这三四年,世界变化太快,翻看我之前写的东西,同样的故事,如果换到今天再写,也许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是带有不同的情绪来描写。同时我也极其感慨这世间的无常,人群中的熵增带来无穷无尽的戏剧化遭遇。有曾经幸福的离婚了,有曾经富有的落魄了。有的人曾经向我倾诉迷茫,现在已经成了人生赢家了。有人不介意我为了隐藏一些隐私而虚构桥段,后来却预言般地活成了那样。有的人我写下的时候还十分钦佩,如今我已经不太想评论。
我在去年最后一天,写了一个列表,做什么事情我最开心,其中排第一的便是写字。可为了什么而写?这是我一直在下笔前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值得写,不如节约时间看会儿书,或者再熟悉一番魔方的公式。写东西就是要给人看的,那看的人会不会得到启示,会不会赚到眼泪,会不会改变他的行为(要求有点高)?当然追问到这个层次,写东西已经变成了很难的事情,没有谁一定要和我共情,那些家长里短很私人的回忆对于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只是比刷短视频有意义一点儿,都比不过刷小红书。于是我随手写写的心情,也发在公众号里了,有部分当然就不会发豆瓣。我的todo list里一直有好几个主题想继续写成长篇,但是写过两次长篇小说之后,知道写短篇才符合我的能力,也罢,以后说再说吧——说不定以后靠AI帮忙就行了。
我也一直在等待,等待时间的过去。你知道如果一个人一直写一直写,也会词穷,周杰伦也有反复炒冷饭的时候。但是时间的力量是伟大的,两三年过去,你会发现有无数的感想,想要藏在一些故事里倾诉,并且它们自发地组织好了自己的形态和关系,就等着呼之欲出。这中间也源于阅读量的增加,以及搬家之后的世界观的变化。同时我还在等待着命运给我的下一步安排,那种一步步做好准备等待进展的过程,就像是刚谈恋爱时互相试探的感觉,期待又紧张,等待大幕拉开,无比美好。
至于未来到底是什么,似乎不用太多关心,是不是能得到真正想要的,也不用太去规划,历史和洪流总是把我们摆弄来摆弄去,天下兴我则开心,不太行我也只能独善其身,少些交流和期望,当我渐渐忘记惊喜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惊喜也就来了。
图:Sayumi Ku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