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in November

情感   2024-11-03 23:23   新加坡  

前天开始恢复了每天背英文单词,也把早删掉的听力 app 装上了,不管啥内容,一顿瞎听。

从家走路到地铁的时间,地铁出站到办公室座位上的时间,健身房的时间,足够了。

坐地铁的时间要看书,不能听有词的东西。午休的时间要下楼晒晒太阳,公司太冷。

今年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就到了 11 月了,这个11 月 1 日是我这二三十年最清净的——几乎没人祝我生日快乐。原本只是农历生日写上了身份证,自然根本就不是公历的这一天。除了银行坚持不懈地给我发祝贺信息和邮件,认识的人就只有一个装模作样的印度女同事在群里发祝贺——其他人都不接茬,稍微有心的都记得我去年已经声明过了,这是个假生日,对我没什么意义,我这天连餐厅的优惠免单都不会去享受。

仿佛还刚在国内电影院看过热辣滚烫,一年居然就飘了过去,这大半年着实是工作卷着的过去的,晚上几乎回家赶不上晚饭,每个周末脑子里都盘旋着上周没解决好的事情,失眠,长白头发了。

似乎这不是我来新加坡想要的生活,但是责任感又逼着我向前,一部分责任是觉得拿这份钱就要做好这些事,别人做不好,我也不能看着它烂;另一部分责任是,我又要当爸爸了,过了三个月了,可以正式宣布了。

这次终于是个女儿。

每每想到这个就兴奋,我还没想过一家四口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只知道房子应该小了,车应该小了,时间又变得少了,人是真的老了。

有麦兜之后,我的生活状态已经有过一次大的变化,我从躺平在家变成又回到职场,这些天我又在继续思考我还能怎么做得更好,变成一把更大的伞,来撑住这个家庭——当然这个要求并不是撑住,而是让它越变越好。

我觉得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尽管我们总会为关键节点上的数字而困住,但我不觉得是钱的问题。

是思想层次的问题,我很清楚,我已经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没有办法向上突破我的认知层次了。

粗略数数我过去几次重大的认知变化,一次可能是“一定要有车”,另一次是“活着不是为了上班”,最重要的一次是“不一定需要买房子”。以上只是key action,其实原则还是会花钱比会赚钱重要。至于不要记账、一定要出国,不要纠结于整数,不要看别人的评价等等……这些似乎都比较细枝末节了。而去年得到的一条感悟就是,时间堆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成效,不要想着计划什么和结果是什么,先不顾一切把时间堆上去再说。虽然这也许是很多人小时候就知道的道理,一万小时理论,我也早知道,但是真正懂了确实是去年一瞬间的事情。

我还是相信我上面写的这几条,有一些看到这的朋友是做不到的,并且不认为应该这么做的,我管不了你怎么想,但是我这么做了之后,世界又宽广了一些,我又前进了一些,我管这叫做我的认知边界的拓宽。不是真的能推介给别人,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悟。正如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教会我下一步该怎么做,终究还得我自己去试,自己去碰钉子,然而随着年龄越大,赌注就越大,钉子真碰上了也许就会是穷途末路,胆量自然不像年轻时那么大。

然而越稳妥,就越不可能进步,冒险才能找到打破现状的出路。

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太高的人,我得说我大部分时间其实不是不那么开心的,尽管我擅长逗人开心。我太知道自己的障碍在哪里,自己的瓶颈在哪里,我过于了解自己,我能克服的都已经克服了或者正在克服的进度中只是需要时间,我深知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已经解决不了了,它超出了我的能力间隔了数个阶层。一旦我真正开始思考这些虚妄,它就让我沉溺于悲哀。打败敌人容易,打败自己太难,每一次打败了自己,就变成了更高维度的自己。这次我也知道,是真打不败了。

2024 年夏天过完了,朴树的《平凡之路》也十年了,我开始写小说也十年了。我现在偶尔回头看看 2014 年和 2015 年写的几篇东西,还是会被自己震撼到,那真的是经由我的手写出来的东西,或者是我在梦中被嘱托的东西,只不过是醒来之后快速把它敲打了出来。那些年过后,就再也写不出能让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又再过了几年之后再看,甚至变得不敢相信,我真的写过这样的故事?这真的是我的水平能构思出来的东西?(这几篇看得我头皮紧绷就想快快知道下一章知道结果的东西为什么没有合集出来出版了?)

如今算不算江郎才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还有好多好多的故事没有写,这些故事怎么样去组合去设计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我还没想好。为什么进度变慢,一部分怪儿子,另一部分是我的要求变高了。我不再对流水账感兴趣,也不再对自己或者某个朋友的个人生活经历感兴趣,我希望能找到更有社会价值或者人类价值的表达方式,鸡零狗碎的事情已经有太多人写了,看或者不看都没什么区别,不看还能省点时间睡觉。我也没想过感天动地震慑谁谁,只是希望给自己的一个再稍微好点的交代。

我每个周末都去一趟两趟图书馆,周中也会挑个中午的时候去,我看着新作家出新书,看着不同的题材变成畅销书,还好图书馆多少会挑选审核一些内容,不至于把仅仅是畅销的书陈列上架。这一年来我又恢复了看中文小说的习惯,上一辈欠着没看的、近年的东北作家们、9000后新晋拿奖的有很多人写东西为了炫耀,炫耀自己经历过一些不寻常或者炫耀阅读过很多背得出很多人名书名,看的几本曾经喜欢过的作家的书慢慢变成了这样,大概是因为他们成名后没有再去经历新的故事或者更高一层的故事,只能通过更多的阅读名家名著来补充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一些人就为哗众取宠,每一页都充斥着欲望和迷惘,混合在他们明显瞎编的从没经历过的大事里(这很好判断,一旦他们写鸡毛蒜皮就行文特别好特别细腻,写到大篇章就词不达意一惊一乍还有一些人写东西只不过是为了赚钱,当然钱也许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交代,他们也同时为了给出版社和责编交代当然这中间还包含了一些人把写作变成了工作(任何兴趣爱好一旦变成了工作就会索然无味,停下来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只能看到什么热就都拿来凑数,流水账全来了,浪费纸张而且最麻烦的是,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很多作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有天花板的,在他们作为专业写字人的局限性中,很多事情是理解不了的,这些并不想在这里多说,会扯得很远。)总之我想要的终究不是这些,我也越来越不着急,因为我懂了一些东西,也明白自己想干什么。也许等到我七老八十再出下一本书,也无所谓了,反正我知道只要我好意思拿出来的时候,就是我真的好意思的时候。

最后想提到最近看到朋友圈中一张图,深有启发,我想这也许是下一个周期中能照亮我的一些东西。

不管多迟,先开始,就从 44 岁开始,从这个 11 月开始。开始得很迟,但是终究是开始了。

感谢未知。


红猪
跨界设计师,北漂20年,现居新加坡。 出版作品《环冰岛记》、《极简设计》、《把力气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超越想象》。 前微软中国资深布道师,宝马中国科技顾问,崔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