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要从2019年12月说起,我39岁。
第一年,2019年底,卖房。
2019年12月7日,链家带客户来看房,我们聊得不错,于是最终比心理价位便宜10万块卖了,签完字我告诉买家,今天是我生日,合作愉快。
白老师有一点不开心,因为再等等或许能卖到更好的价格,我们也许太心急了,刚有两家人看房就做了决定。但是直觉告诉我,下一个买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我们的房子尽管当年费尽心机装修,并且装修贴还成了当年豆瓣十大热贴之一,然而住了几年之后也失去了新鲜感。同时,我们对北京生活也早已经深感疲惫。
房子卖了,我只想到可以安心去三亚过冬了,别的已经不想去计划。总之下一步就是离开北京,原本年初回到北京就是为了卖房,结果白老师开始支棱起了豆小铺,干得挺来劲,我又给了她半年时间,用来验证她的创业能力。
时间已到,房子卖了,等资金全到账差不多1月,要不,就在北京过完最后一个冬天吧,都已经来暖气了,这时候回南方可没有这么舒服的室内温度。
谁知道这个冬天,竟然是这辈子活到现在最不平凡的一个冬天。
2020年春节前,疫情迅速蔓延,北京似乎成了最安全的地方,呆着不动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一个终归要离开北京的人来说,房子也卖在了最好的时候。
2020年初。既然打算在北京待下去看看疫情如何发展,于是我们马上又租了房,把卖掉的房交给了新主人,重新在北京过上了租房的日子。在北京这么多年梦想了很久的阳光上东,买不起,如今租一年还是租得起——于是搬了进去。
朋友托我给小米介绍一个设计总监,我推荐了几个人,都觉得不太合适。我问,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答,就要你这样的。我,要不我去?答,你愿意出来就太好了。
几轮面试谈妥了,但是还是不想去,于是我把期望薪资又拉高了一级。毕竟我已经在家待了4年半了,要回归职场并且要去到如今互联网那么忙碌的状态里,自然有点不乐意。
没想到我提出的薪资马上被答应了。好吧,我只能硬着头皮去了,不然就是我不厚道了。
可是我的车已经卖掉了,车牌也跟着车一起租给了别人。那就再买一辆车吧,Dream Car搞起,特斯拉Model X,租个车牌。
情况就变成了:我们的房子卖掉了,租着房在北京。白老师的车卖掉了,车牌租了,走路上班(1公里)。我的车也卖掉了,车牌也租了,于是我再租个别人的牌(上班22公里)。
挺绕的,看着都不像个长久生活的样子。
小米的工作很忙,好在团队上下都很不错,工作这么多年,不得不说小米是我待过的最纯粹的职场,几乎没有尔虞我诈,简简单单,一门心思在工作上就行了。疫情刚开始的那半年,日托的老师上门服务,在家帮忙照顾麦兜,同时家里还有外婆,白老师下班走路一会儿就到家,所以大小事几乎都用不着我操心。回家早能赶上哄睡麦兜,回家晚就静悄悄进门随便洗洗赶紧睡觉。我曾经四年多不上班而节省下来的青春似乎在一年之内快速流逝了,皮肤松弛了,头发也开始变少。就这样晃晃悠悠过了一年,小米的股票从我入职时的10块钱涨到了30多块。
有点不敢相信,不相信自己意外留在北京居然还能赚钱,不相信自己真的会因为一份收入被捆绑在北京。
我每天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信,一面很鸡血,一面又很迷茫,很想知道一年后的自己到底会在什么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好在我的小说顺利出版了,虽然卖得一般,但是评价还算不错。出了好几本书了,终于有了一本自己真正喜欢的,敢拿出去送人了。
40岁生日在办公室度过,组里的朋友们一起帮我策划的,很感动,那不光是一组同事,更是一群好朋友。
卖房的钱一部分放在了美股,虽然一开始赶上了几次熔断,然而没想到后来涨得那么疯。
不敢相信,这个世界已经跳出规律了。
第二年,2021年,事情突然变化。
事情是在2021年1月开始变化的。我的老板合并了其他几个平行部门,团队扩充到了2500人。而其他4个部门也有和我平行的设计团队,理论上全部合并到我的名下是没有问题的,这样我的团队可以由30人扩充到200人。从职业生涯上说,这是一个还不错的机会。不过我老板犹豫了一阵子,决定保持5个设计部门平行,不合并。
后来我老板想让我明白,其实当时他的重心并不在我们设计组,所以想缓缓再考虑,毕竟其他的产品、技术、商务市场等任何一个团队相对于设计来说都更棘手。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公私分明不会一味罩着自己人,也完全正确。不过我在这个过程中心态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也并没有去努力争取这个位置,继续保持我一贯作风,顺势而为。也别给自己加太多的责任,万一哪天突然要离开,身上背负的事情越少,其实会越容易脱身。
过年后,我们去上海玩了一趟,两人商量起搬家到上海的可能性。我觉得没有问题,只要离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我都可以试试,况且这其中上海是最有生活质量的。“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当时大家都是这么说的。白老师也提到新加坡可能有些机会,有些豆瓣的朋友们已经过去了,我便鼓励她试一试。她做任何事情我当然都会先支持,不能在信心上打击她对吧。我之前从没来过新加坡,我也没设想过自己会来新加坡,所以尽管让她试试,试试也不花钱。试玩再选上海深圳吧。
此刻小米的股票到达了史上最高,我也已经可以行权25%, 剩下的还有追加,眼看着财富自由在招手。
没想到白老师顺利地过了面试。五一我们在阿那亚度假,准备去看脱口秀专场时,她收到了offer,新加坡之行的条件已达成。这时候我才真正开始计划,该走了。手上的股票虽然值钱,但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已经触达了,要说留恋吧,也只是舍不得一帮默契的同事朋友们,该走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五月辞职,六月卖车,打包寄东西回爸妈家,一部分东西先慢速寄新加坡。七月初离开北京,七月中抵达新加坡。
雷厉风行,勇敢决断,就这样吧。
如果当初我拿下了200人的团队,我也许暂时不会离开北京,不升之恩,没齿难忘。
不过几位老板尝试帮我转到小米在新加坡的分公司,时机不是很好,协商了两个月没确定消息,而且转岗还要降薪,因为我在北京要得太多了。也果断放弃吧,既然换了个新环境,工作也不要留恋了。剩下的未行权的股票也算了,我要是留恋这些身外物,十多年前就一直在阿里委屈着留下来了。
幸好我放弃了这些。
新加坡covid正在爬坡,我们抵达当天的40多个新增,很快到了每天几千个新增。当时的中国绝对安全,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正确不正确。
在新加坡晃荡了3个月,老朋友把我介绍给了Lazada,几轮聊下来还算顺利。入职时虽然有点波折,不过总归是拿到了小米能给我的double薪资。此时小米的股价也逐步跌回谷底,还好我没有因为当时还没行权的股票继续在北京待着。
幸好我放弃了那些。
第三年,2021年底,再入职。
入职时间是2021年12月6日,差一天生日。当时回头看过往两年,也觉得如梦似幻,从一个宅在家里的自由职业者,重新回到职场折腾了一番,又把自己折腾到了国外,原以为要继续回归宅家的生活,或者去大学重新读个学位,没想到又再次回归职场。
一切都不在意料之中。鉴于我也有工作了,换个更方便的新住处吧,离我们上班也近,离麦兜的新学校也近。
我回到了阿里,找回了曾经的花名,但是没能找回曾经的20000多的工号,因为09年在中国是用身份证入职的,而这次在海外是用护照入职,不算同一个人。
接下来的2022年,风雨飘摇让我们不知所措,还好我们没有搬家去上海,“你也不是永远可以相信上海”。而如果我们此刻才想来新加坡,可能已经没有机会了,我所知道的公司都已经收紧了新加坡的名额,我自己团队招人也只能在印尼泰国招聘了。那么多高学历和英文好的人都在过来,就算有一个名额,我也不具备竞争力了。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变得越来越贵,油价飞涨,好在我一来就买了车,现在COE车牌费也double到了56万人民币,水电气每月已经接近之前的两倍,房租也在飞涨,正是在我们搬进新家之后开始涨的,如果晚一步换房,估计要多付人民币一万多的月租。这个地方确实变得没那么宜居了,有一些公众号大V已经开始劝退,道理都很对,但是我们既然从没有来过就搬家来了,不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成本,而是看中了教育和自由,天气虽然每天一样极其无聊,飞除了东南亚之外的地方哪哪都远,吃的也不如中国那么满足,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可能已经是最容易融入的海外社会了,麦兜在这活得安全简单,这就够了。虽然我的健康状况似乎不如从前,经常凌晨4点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眼睛经常会疼,看书也必须得摘下眼镜才能看清楚了。
一晃工作又一年了,这一年股票亏回了原形,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在新加坡这物资匮乏的地方也得到了治愈。上周五大家给我在办公室办了个惊喜的生日party,之前小米的老板来新加坡几天,周六我们吃完大餐然后跑去芽笼路边摊吃榴莲,比以前更加亲密了。终于有时间叙了叙旧,选择大于努力,很多事情在不经意间选择,结果谁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如今同时在起作用的变量太多,大家一拥而上使得未来变得无法捉摸。好像每个人都很迷茫,每个人的过往人生经验都受到了挑战。这三年,我相信每个人都很不容易。但是我三年一共只测过5次核酸,已经感恩戴德了。虽然偶有不顺,但命运终究待我不薄,也不该要求更多了。
我只能继续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刻意不强求,顺势而为,善待每一个值得善待的人,不为难自己,也不计较自己会付出多少。我不会计划太远的未来,回头看过去的变化,计划一年都算太长。
我一如既往转头就忘掉某些不快,我相信好的情绪才是最影响深远的东西。我仍旧相信吃亏是福,因为生活总在别的方面给到你回报,吃亏就像是你带进赌场的那点筹码,你也许付出一点点筹码可以赢十倍回来,也许你几把就输光了所有的筹码,但是至少你收获了那几把的刺激和快活,值得。
下一年,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