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揣上白本就出发!——米卢,我来你家这个屯了

文摘   旅游   2023-11-10 11:04   福建  

我亲爱的祖国,您可知整个队伍在这里牺牲了吗?

鲜血随着下落的雪花绽开,

冰冷煞白。

入夜,

风吹无迹,

但军队仍在南方行进。

我们在第14公里倒下,

但英雄的Kadinjača永不会!

                   ——碑文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穷游大神Tino—leung游记,他的所有游记堪称经典)

早上起床,

窗外云雾缭绕,

在树影和薄雾中,婆娑的晨曦温柔地飘洒在带着露珠的草地上,

于是,

地上泛着点点星光,

犹如童话的世界……


来到院子里,

房东大妈和老伴已经坐在那喝着早晨的第一杯咖啡,

好客的大妈问我要不要也来一杯。


默爷……默爷……


默爷飞奔而至,

迈着小短腿!


自从昨天下午蹭吃了西瓜后,默爷明白,我的呼唤一定有好事!


村长和我儿也跟了过来,

大妈招呼老伴去煮咖啡,自己也走进了房间,过了一会托着几个精美的盘子,盘子里垫着雪白的钩花垫布……



现煮的咖啡、方糖、精致的小勺、漂亮的水晶杯,

小碗里,盛的是甜到腻歪的蜜饯,

另外一个大壶里装着薄荷蜜水……


这薄荷蜜水真好喝,回国也要去试试……


到了要说声“再见”的时候了,

大妈把我们送到车边,又一次和我们一一拥抱,最后,略带羞涩地问我:Could you pay for the room now


卧槽,

差点忘记付房费了!

一个劲地sorry,我掏出了欧元。


booking在欧洲订房,有时会有两种价格,

一个是欧元,

一个是当地货币(如果不是欧元区的话)。


我们今天要离开塞尔维亚前往波黑了,所以身上剩下的塞尔维亚第纳尔已经不足以付这次的房费。

所以,我用的是村长带来的欧元。


大妈很细心,找给我一张欧元的零钱,又带上几张第纳尔,告诉我很不好意思,她手头的欧元零钱不够,用了等值的第纳尔。


大妈,没关系,你已经对我们很好了!


(上图来自穷游大神Tino—leung游记,这个就是我们懒得爬的城堡废墟,后面就是乌日策


车沿着羊肠小道盘旋而下,

跟着导航,穿过了乌日策的城区。

这是我们第一次光临这个城市,

但却是匆匆的过客!


整个城市建在一片山区中,有点重庆的味道。

白墙红瓦,挺美!(NND,一写到风景怎么除了“美”和“漂亮”就想不出第三个形容词呢?)


今天的第一站是看一座纪念碑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这里还叫做南斯拉夫,

强人铁托是这的大头领!


在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下,各地建造了众多造型独特的纪念碑,

这些纪念碑大多离不开两个主题——为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的人,以及纪念以往辉煌的战斗。




(三张图片来自穷游大神inhiu游记,这几处我们都没去,去了,也拍不出这样的效果)


南斯拉夫的建筑设计师用抽象而又粗犷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众多具有象征意义和形态独特的纪念碑,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随着意识形态的改变,

以及时局的更迭,

这些纪念碑逐渐凋零,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有些甚至被世人遗忘,独自在角落里散发着孤寂的美,

而承载的哀伤或是骄傲,也都随之封存。


我们今天要去看到“弹孔”纪念碑就是其中的一座。


1941年秋天,铁托领导下的游击队解放了乌日策及附近地区,成立了“乌日策共和国”,它是欧洲境内被德军占领后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地方。(这时候,纳粹德国的闪电战正把苏联虐的不行,而珍珠港事件还未发生,美国还没对邪恶的轴心国宣战呢)


德军为了消灭游击队的这一战果,策划了“乌日策行动”。194111月下旬,德军开始朝向Kadinjača山的东北方向前进,试图前往山的西南部包围游击队。


铁托得到德军将对乌日策发动攻击的情报后,派遣了约400名游击队员去拦截德军近3000人步兵师。


这几乎是一场还未开始就已经可以预知结果的战斗!


400名战士血战了6小时,他们为平民和大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撤退时间,硬是以鸡蛋碰石头的勇气去对抗德军。

最终400名游击战士在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

而刚刚成立仅67天的“乌日策共和国”也再次沦陷于德军的铁蹄之下。


这段历史,不由让我想起了第五次反围剿后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也不禁让我想起了《狼牙山五壮士》和《集结号》等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整个纪念碑群其实是由几组不同时期建造的雕塑所组成,1979923日最后落成时,铁托总统亲自参加了揭幕仪式。


顺便说一下,由于南斯拉夫的分裂,所以当时建造的许多纪念碑目前分布在前南的各个国家,

而这“弹孔”就是存在于塞尔维亚境内最大的纪念碑群!


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行前做功课时只安排了这处刚好顺道经过的纪念碑进行游览。


离开乌日策大约行车二十分钟,翻过几座山,一转弯,“弹孔”赫然出现在远处的草坡上!






这座纪念碑群最高的建筑体,中间的设计像是宽厚的胸膛被子弹击穿的情景,因此命名为弹孔。站在这弹孔下面仰望这座宏伟的建筑时,你会发现,弹孔的内部是一个个抽象的、没有表情的人脸。如果弹孔代表着战争,那这些人脸也许就代表着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再观看纪念碑群内的其它建筑,我发现也是由这些人像造型的雕像构成,看上去像一群被炸弹的冲击波推倒下的人们。


一个尖塔下,刻着这样一段铭文,找寻了资料,翻译如下:

我亲爱的祖国,您可知整个队伍在这里牺牲了吗?

鲜血随着下落的雪花绽开,

冰冷煞白。

入夜,

风吹无迹,

但军队仍在南方行进。

我们在第14公里倒下,

但英雄的Kadinjača永不会!


瞻仰纪念碑群时,就我们四个异乡的游客,灿烂的阳光下绿草如茵,一切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从小,听过无数次的教育,

“我们今天幸福的日子,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在这一刻,

你能真切的体会到!


(Tino—Leung航拍的照片)

离开了“弹孔”,

下一站就是带领中国男足至今唯一一次冲入世界杯的塞尔维亚传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的故乡——巴依纳巴什塔


听说米卢的姐姐米丽卡至今还住在那屯里,

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能拜访一下。


大约开了半小时,

驶进了一个不大的城镇,

巴依纳巴什塔到了。


这里已经离波黑很近了,

看着名字,

就觉得有伊斯兰的味道,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看阿凡提的故事,里面有个天天被戏弄的“巴依老爷”。




在小小的市中心广场边找了车位,

四个人来到广场,

喝杯咖啡吧!

翻开价目表,

心算一下,

卧槽,

TMD的便宜,

一杯卡布奇诺只要八块钱人民币!


默爷觉得拉花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干,

都只要八块钱,

挑剔个啥?


跑去问旁边座位上的年轻人,知道米卢吗?

知道!

知道米卢他家吗?

额……不知道!

得嘞,

老老实实喝咖啡。


小城很宁静,

花团锦簇的,

阳光并不灼热,是个发呆的好地方。


这时,来了一群小孩,都穿着足球服,

个个神采飞扬。


过了一会,

又来了一群,

不同的队服,

看样子当地应该正在举办小学生足球联赛


突然想起邓爷爷说过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米卢啊,你老人家能不能再回来拯救一下我们那不争气的国足啊!




小队员们聚在一起合影,

我走过去,

让正在拍照的女老师也排到队伍中,我用她的手机帮他们拍全家福。

手机拍完了,

我又抓起自己的相机拍了几张,

镜头里,

孩子们露出纯真而又略带腼腆的笑容……


运动,

技巧、团结、拼搏、荣誉……固然重要,

但,

最重要的是——快乐!


其实,

巴依纳巴什塔最出名的却是一栋小木屋,

河中小木屋。


20128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放出一张在河中孤独伫立的小木屋图片,使得这座位于德里纳河中的小屋出现在众人的目光前。


而小木屋背后那坚韧不屈的故事和浓浓的友情更是令世人所难忘。


时间倒退到1968年,

那时候没有网络,

没有游戏机,

小镇少年们的休闲活动便是在德里纳河中游泳晒太阳。


德里纳河中有一块高出水面数米的礁石,成为了少年们游泳中歇息晒太阳的地点。

两名少年突发奇想,打算在这礁石上搭建一间小木屋,作为在河中的根据地


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搭建的秘密基地。


(他奶奶的,真壮实,胖子垂涎的胸肌)


这两名少年一个名叫Miloš

一个名叫Mandić

Miloš当时12岁,Mandić还年长一岁,

但老成的Miloš成为了这二人组的老大。


当然,上面两张历史照片应该不是他们12、3岁时拍的,不然,这身材还得了……


二人开始寻找木头搭建小屋,一些小的木板就一边游泳一边带到礁石,大件的构件就在岸上组装好,从上游处放出,顺着河水飘到礁石上。


二人就这样蚂蚁搬家一样慢慢凑齐木屋的材料,

经过一年的努力后,

1969年,

少年们的秘密基地就此诞生,

虽然简陋,

但是成就感是非凡的。


(第一代河中小木屋)

不幸的是,

德里纳河每年3月都会发大水,

每隔5-10年还会有一次大规模的洪涝,

初代的小屋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毁于一次洪灾之中


然而这两名少年的心就像历史上塞尔维亚这个民族一般坚韧,并没有向大自然屈服。


ŽelimirMilošMandić都要小几岁,

是后来才加入的,

二人组变成了三人组,情同手足,一起参与到小屋的建设和维护当中。


Miloš擅长足球,

当中还有一段时间前往贝尔格莱德游击队效力,小屋就由另外两位主人维护,Miloš也会频繁回来照料小屋与兄弟相聚。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Miloš的舅舅就是我刚才提到的,

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踏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名帅——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世界真TMD小!


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间,

小木屋曾六次被洪水冲毁,

却又六次被重建,

今天我们看到的小屋已经是第七代,于2011年建成


第七代小屋经过了改进

配备了一套巧妙的装置来抵御洪水的冲击。


小屋面向水流的方向有两块木板会直面洪水的冲击,为的是洪水来袭时能减少冲击,他们把这两块木板设计成可以活动的,装备了门铰和绞索,在洪水来袭时木板可以往上抬至水平,整个小屋就变成了一个面对水流的空箱子,最大限度减少了水流的冲击力,挺过了近几年的洪涝。


(大神Tino—Leung不仅有幸去了小屋,还拜访了米卢姐姐家,我们都很羡慕)


小屋外的泳圈记录着“1968-2011”

便是初代小屋与现代小屋的建成年份,

所以也有不少人把小屋比作塞尔维亚精神”。


多次重生的小屋,历次浴火的塞尔维亚,紧紧相连。


时光荏苒,

岁月如歌,

转眼翩翩少年已经白头,

最年长的Mandić在2017年2月不幸离世,ŽelimirMiloš为了纪念离开的兄弟,在小屋的礁石上刻上了一个深深的“M”


我们没能幸运地遇到ŽelimirMiloš,所以自然也就无缘上到小岛去亲临小木屋。


观景台上拍拍照,

可惜老天爷不眷恋,

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


本来计划午餐就在观景台边上的那家餐厅,听说鱼做的不错,

可是四个人都不太饿,于是决定继续前行……


离开巴依纳巴什塔,也就意味着马上就到本次欧洲自驾游的第二个国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


其实,这些年自驾,穿越国境对我来说早已是件稀疏平常之事,但那基本是穿行于申根国家。


什么意思?

意思是国与国之间你都感觉不到边境,

没有关卡,

没有警察,

你是看到路标才知道自己刚刚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国度。


So easy


但这次不一样!

塞尔维亚和波黑都不属于申根国,

虽然两国都友好地对中国护照免签,

但,

是穿梭于两国之间是要过关的!


导航显示快到边境时,车被一位穿着制服的女士拦了下来。

降下车窗,女士让我们交一笔不多的费用,换算过了大约人民币几十元吧。

这钱是什么钱?

没听懂……

这制服是什么?

警察?海关?路政?

也没看明白……


钱不多,但蹊跷的是:没给票!


在边境关卡排队时,村长嘟囔了一句:这国家一定很腐败!

你想啊,这一天出境的车辆怎么也得有几百上千部,就算是国家有规定要收这笔费用,可是不给票,那到底收了多少钱?

不就是一笔糊涂账吗?


我提醒大家别拍照,

因为不知道允不允许,

万一被逮住就麻烦了。


先出塞尔维亚,再进波黑关卡,

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护照和租车文件,波黑的警察面无表情,一个个叫我们的名字,冷冷地审视车窗里我们每个人的面孔。

心情还是有些紧张……


啪……啪……啪啪,

护照都顺利地盖了戳!


波黑,我来看你了!


瓦尔特,你还在吗?



后记:这篇,包括接下来的几篇游记都会有些绕也绕不过去的历史,希望你也会喜欢。


上篇:近邻(续)

下篇预告:走,揣上白本就出发!——英雄而又悲伤的萨拉热窝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
用心灵去感悟,用照片去记录
 最新文章